古迹遗址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Exploration i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 ——"Principl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in China"Training Program)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030220013/9787030220011
·条形码:978703022001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Exploration i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 ——"Principl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in China"Training Program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07年10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举办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培训采取了专家授课与实地考察、经验介绍与学员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书收录了专家授课的提纲与学员交流的材料,以及培训大纲和培训班相关资料,并附录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和《北京文件》全文。
本书适于文物古迹保护、维修、管理工作者及广大热心文物保护的爱好者参考、阅读,并对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序二 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
第一部分 培训大纲和授课提纲
培训大纲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特点(提纲)
文物建筑测绘
历史的启示——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的历史与理论
关于考古遗址的保护管理问题(提纲)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程(提纲)
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的制定——案例研究:莫高窟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文物建筑本体保护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及违背
《准则》的案例分析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遗产管理中的应用——以敦煌莫高窟游客与日常
管理为例
古遗址保护工程实践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案例阐释(提纲)
关于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现状的思考(提纲)
第二部分 经验介绍
加强保护,科学发展——龙门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经验介绍
第三部分 交流研讨
价值评估、文化线路和申遗定位——以历史文化名城武汉考评和大运河遗产
概念研究为例
中外合作殊像寺文物保护项目情况及保护与利用概念性计划介绍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监测系统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文物建筑保护设计中的应用——以■坑石塔调查
评估为例
考古遗址的保护实践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从安徽六安双墩一
号汉墓的考古发掘及王陵区的保护谈起
龙门石窟的监测和保养维护——《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应用
对古壁画修复工作的一点反思
在文物保护实际工作中践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成都商业街大型船
棺、独木棺墓葬遗址的保护为例
麦积山石窟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交河故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介绍
杭州余杭南山造像维修保护工程一期现场保护情况介绍
第四部分 培训班相关资料
课程安排
教员名单
学员名单
会务组名单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学员调查问卷表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总结
附录1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附录2 北京文件——关于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认真准备,《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它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对热心支持并为培训班的举办做出积极努力的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洛阳市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以及为培训班提供资金资助的美国盖蒂基金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准则》是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也就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组织古代建筑、考古、遗产保护和遗址管理等领域的中国专家,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的专家一起,在2000年共同编制完成的。它总结了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立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现状,同时吸收了国际保护科学发展的先进理念,成为一部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文物古迹保护的行业规范。
为了促进《准则》的推广应用,国家文物局与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分别在敦煌莫高窟和承德避暑山庄开展了《准则》应用试点项目,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示范并检验《准则》的各项条款,验证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委托清华大学编写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案例阐释》,以实际工程案例逐条对照解释《准则》的条文,示范《准则》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加深对《准则》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准确地实践《准则》提出的保护原则。
七年来,《准则》已逐渐为广大文物工作者所了解和接受,在各地的工作实践中正在发挥作用。可以说,《准则》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部重要文献,体现了中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知识、理念、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的新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相对于《准则》的编制,《准则》的推广培训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
文摘培训大纲
第一章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概述
第一节 《准则》编制的目的
一、总结中国文物保护的实践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是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案例阐释》指出:“中国近代的文物古迹保护的观念和方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专业建筑师的主持下,整修了一批古建筑。50年代至90年代,保护、整修的项目大量增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若干值得探讨的保护理论。目前通过总结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古迹保护理论,在大多数从业人员中取得共识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统一思想。解决文物保护原则的争议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使得长期以来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表现出更侧重于实践的特征。工匠的传统和对古代伟大文明和文化成就的敬仰,造成了在古代建筑的维修中强调复原的倾向。对保护对象艺术完整性和艺术价值的关注远远超出了对其历史价值和历史信息保护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整旧如旧”还是“整旧如新”的讨论,促进了对文物保护理论的思考。但长期以来观念上的分歧始终没有得到统一,《准则》的一个核心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种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在原则上的分歧,使其作为行业标准,而达到对文物古迹核心价值的保护。
三、制定中国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
保护程序是《准则》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有效的程序是实现对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保护,并保持其价值的延续性的保障。保护程序包括六个基本步骤:“依次是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原则上所有文物古迹都应当按照此程序进行保护。”
后记本书是按照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培训工作方案的要求,由协会秘书处根据培训活动的收获进行的汇总。其中,朱晓东提出了全书的框架、体例,编辑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并对全部文字进行了校核;马永红承担了文稿的编辑和校对工作;解立翻译了目录和培训班的总结报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肖莉同志参加了培训班的前期准备。山西博物院的侯八五同志全程参与了培训班会务工作,并整理了部分录音资料。科学出版社的孙莉同志为本书的按期出版做出了积极努力。
本书的编辑,得到了全体授课教师和学员的大力支持。他们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促使我们更加严谨,力避错漏;但由于水平有限,编辑工作中一定还存在许多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