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诗笺释(上下)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评论与研究,诗歌词曲,
品牌: 胡文辉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96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18058108/9787218058108
·条形码:978721805810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陈寅恪诗笺释(上下)》介绍了陈寅恪诗是陈寅恪研究中最有意趣的课题,透露出陈氏专业学术背后的精神世界,既是陈氏本人的“心史”,也可视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心史”。不仅如此,陈诗还是一位最擅长“以诗证史”的学人的“诗史”,是一位有充分史学自觉的通儒对现代历史的观照和理解,代表了他那个古今纠缠、文化与政治交织的思想世界。
作者简介胡文辉,笔名胡一刀,广州人,1989年肄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供职于广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工作之余,醉心于学术研究。出版有思想文化方面的随笔、评论集《最是文人》及关于中国古代的方术和文献问题的《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另有《笺释陈寅恪诗》一书
编辑推荐《陈寅恪诗笺释(上下)》编辑推荐:义宁之压倒元白者,以其诗关乎天意,所寄宏深,伤国伤时,最堪论世。义宁常自比元祐党家之子,而胸罗中古兴亡之迹,撑持丁天坼地解之际,独立丁礼崩乐坏之时;责已以文化托命之人,讽世在士节出处之微。
呜呼义宁,终生守独立自由之义,极权不足畏,大众不足从,史观不唯物,文化不唯新。
自潜山余英时氏以义宁解钱柳之法,还治其诗,拈出今典,铁函乍发,石破天惊。余氏之胜,在内证法,善以义宁之书证义宁之诗,辨其寄托;而文辉后出,加其邃密,得总其成。
——罗韬
目录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
朝鲜亡国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
易卜生与比昂松
意土海战
瑞士雪山奇景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清室逊位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
巴黎选美与民国总统终身制
故国之思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
京华梅花
吴宓与《红楼梦》
巴黎和会与留美学生
失恋同学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遗少心理
王国维之死
古史辨派
王国维与近代中国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国民党政权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日本汉学
文廷式与晚清政局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吴稚晖与清共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
不抵抗主义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
南京蒋介石政权
1935—1936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至二十五年丙子)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
蓝衣社
抗战初期的主和论
黄河花园口决堤
抗战周年
龚自珍诗风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
西南边疆的服饰时尚
抗战悲观论
宋明历史的重演
蒋汪分裂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
通货膨胀与米价
初见蒋介石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巳)
……
联语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文辉本嵌崎不宾之士,每引自由独立之说,借为射魃辟邪,奈不能畅其言而展其蕴,乃匡鼎杜门,笔说寒柳堂诗,岂解颐已也,乃发皇义宁心曲,并自寄其幽忧之怀。
义宁之籍在江西,情结同光,骨肉出于散原,而其诗不入江西之社,不作同光之体,不染散原之风。何也?以其轻于法而独深于意也。故论结辞之古劲顿挫,原逊于钱萼孙;论构象之尖新独运,或不如钱默存;论骋才之回翔众体,亦难匹饶固庵。而义宁之压倒元白者,以其诗关乎天意,所寄宏深,伤国伤时,最堪论世。义宁常自比元祐党家之子,而胸罗中古兴亡之迹,撑持于天坼地解之际,独立于礼崩乐坏之时;责己以文化托命之大,讽世在士节出处之微。故其诗秉国身通一之义,造今古交融之境,望之气沈郁,扪之骨嶙峋,史识诗情,盘屈楮墨。每读之,未尝不掩卷低回,愀然而叹:此变风变雅之音也。是中华文化至于将穷或衰之际,乃假义宁声诗,以鸣其岳岳不就之志乎!
华夏百年,西风朔雨交凌,先由割地斩其元气,次则改服移其国步,更而国学式微,极于独尊西说,以俄为师,治民如兵,以教统政。凡此,于义宁诸作,莫不激而有音。早岁《闻日本并朝鲜》诗,如海藏楼之精悍英发,意气轩然;中年长调如《王观堂挽词》,具长庆体之流宕而沈挚过之;抗战前后之七律,多在玉溪冬郎之间;晚年过岭,失明膑足,感赋世事,其微意可比韩昌黎之辟佛,度词则多于陶潜《述酒》,又如钱柳入清,摅怀婉曲。其诗岂余事哉,皆蒿目而忧世之患,不能已于言者,一生歌吟,可作当代史论观。于词章则周济所谓寄托,于书法则刘知几所谓用晦;往往取瑟而歌,事遐意迩,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是诗史也,亦心史也。
文摘吴宓与《红楼梦》
◎《红楼梦新谈》题辞
此诗附录于《吴宓诗集》卷四美洲集,①吴氏原注:“按《红楼梦新谈》系宓民国八年春在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之演说。其稿后登《民心周报》第一卷十七及十八。”②又,据吴宓回忆,陈氏此年一月底二月初自欧至美,通过俞大维介绍,二人相识。③3月2日吴氏在中国学生会演说《红楼梦新谈》,26日陈氏以此诗赠吴。④
吴宓(1894-1978),陕西泾阳人。字雨生、雨僧,别号馀生、空轩、曼陀。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及西南师范学院教授。陈、吴深交,以后陈氏赠吴之作尚有《庚寅春日答吴雨僧重庆书》、《辛丑七月雨僧老友自重庆来广州,承询近况,赋此答之》、《赠吴雨僧》(四绝)等。等是阎浮梦里身
等是,同是;阎浮,即阎浮提,梵语jambudvipa,⑤原义为南赡部洲,泛指人间世。
梦中谈梦倍酸辛
梦中谈梦,成语,原为佛教语,比喻虚幻。⑥此处一语双关,亦指谈《红楼梦》一书。陈氏1954年《无题》“早宗小雅能谈梦”、1955年《乙未人日》“说梦痴人总未休”,皆同此意。①
青天碧海能留命
“青天碧海”陈诗多见,似多作泛语用。赤县黄车更有人虞初号黄车使者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虞初为人名,注云:“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后世引指小说作者。此处谓“更有人”者,当指曹雪芹后更有新人辈出,或为恭维吴氏。吴氏本人回忆:“此诗第四句,盖勖宓成为小说家,宓亦早有撰作小说之志,今恐无成,有负知友期望多矣!”②
世外文章归自媚
似谓曹氏《红楼梦》只是为己而作,本非意在传世。灯前啼笑已成尘
春宵絮语知何意
似指吴氏演说,作演说时为春三月。
付与劳生一怆神
怆神,伤心。
后记回想起来,我在中山大学就读时,即1989年以前,恐怕还不知陈寅恪其人。对于寒柳堂诗的兴趣,则是后来因冯衣北先生的《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而起的,准确地说,是由冯著所附余英时先生的论述而起的。冯著刊于.1986年,初印四千册,但其时义宁陈氏仍声名黯淡,直到九十年代前期,书店里滞销的存货尚多,记得我买的就是折价书。
大约在九十年代后期,我读通了陈氏“虚经腐史”那首诗;回头看来,那也许是陈诗中最难破译的一组“暗码”了。但当时我仍满足于偶有发现,绝未有笺注所有陈诗之想。一来因为我在诗学方面向来未有用力,二来也觉得余先生目光如炬,尚能有多少漏网之鱼乎?
直到2001年,于陈诗心得稍多,觉得不妨试作笺注了。正好,三联书店的《陈寅恪集·诗集》稍后出版,我遂以此本为工作本,主要依靠《汉语大词典》、《辞源》、《佩文韵府》检索典故,依靠陈玉堂的《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检索人物,逐字逐句校读陈诗。如是者半年,每有左右逢源、豁然贯通之乐,方觉寒柳堂诗中别有天地,尚大有可为。随后,我一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解决疑难;一面校读陈氏其他著作及相关文献,以作参证。同时也借助电脑查检个别线索。如是者又半年。至正式的撰写,则又费了一年之力。全书初稿完成,应在2003年下半年前后。
此后一面等待出版机会,一面随时增改,岁月不居,忽忽已四年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