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比天大:宋庆龄(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综合,
品牌: 陈廷一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6031809/9787506031806
·条形码:978750603180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国比天大:宋庆龄》讲述了宋庆龄的情感世界和为国家富强独立而献身的心路历程。在宋氏三姐妹中,宋庆龄是个“异数”。在她的心目中,国比天大。早年她追随孙中山,万难不辞。后来,为了追求真理,她不惜将蒋氏政权反目,与家族决裂……新中国成立以后,她又把自己的生命全都献给了祖国伟大建设事业和新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她不愧为新中国的名誉主席。
编辑推荐《国比天大:宋庆龄》中宋庆龄是一个“不谙世”的政治人物。她有女性的纤柔,更有超越男性的刚强。与爱权、爱钱的姊妹们比较起来,宋庆龄心中的“国”比天大。正是由于爱国,她的原则性,让家人看起来近乎固执。曾几何时,蒋政权曾想拿她作“花瓶”装璜政权,许之高官厚禄,她却不屑一顾。她的“固执”令蒋介石头痛;她的名字,令蒋介石心跳,惟除之而后快。于是一场暗杀和反暗杀的阴谋,在政治和亲情、家庭和社会中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第一章 民主式的家教
第二章 美国求学
第三章 庆龄回国
第四章 总统秘书
第五章 心心相印
第六章 情感红灯
第七章 南下护法
第八章 丈夫逝世
第九章 宁汉对抗
第十章 分道扬镳
第十一章 黑云压城
第十二章 义救演达
第十三章 营救同志
第十四章 面对屠刀
第十五章 反战旗手
第十六章 抗战岁月
第十七章 三姊妹抗日
第十八章 迎接黎明
第十九章 俏笑丛中
第二十章 和平天使
第二十一章“文革”岁月
尾章 国之瑰宝
附录 本书参考书目和资料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陈廷一先生的传记文集即将在东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副牌)出版,作为老朋友,我首先表示祝贺。应当说这也是中国传记界的一大喜事、盛事。中国传记文学,经过三中全会后近三十年的发展、繁荣,很多作家的创作已经是硕果累累。陈廷一先生辛勤耕耘,更是著作等身。
陈廷一先生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完成了《许世友传奇》三部曲的创作,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作品研讨会,轰动当时文坛。与会著名作家刘白羽、魏巍、王愿坚均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预示传记文学的春天即将到来。陈廷一先生传记创作也从此扬帆起步,奋蹄疾飞。
陈廷一先生慧眼独具,选材新颖。倘若说他的《许世友传奇》是在“活人不能立传期”完成的,接下来他又在海峡两岸的“冰冻期”,适时拿出了一部记述风华绝代的宋美龄的传记,更引起了大陆同胞极大的阅读兴趣。此书像《许世友传奇》一样,先声夺人,一版再版,成为领衔中国传记文学的畅销书,并创造了中国书刊发行史上的奇迹。
文摘第一章 民主式的家教
一
宋氏家庭是美满的,美满的家庭常充满欢乐的笑声。
这是周日的一天,位于浦东区的宋家小院,传出一阵阵高山流水般的琴声,伴随着那悦耳动听的歌声,吸引了路人驻足,以及近邻们的好奇——这是宋家的家庭歌舞晚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高扬的琴声奏出激昂的旋律。
优美的歌声偕着钢琴的神韵。
这是一首美利坚共和国的西部民歌,歌颂一位姑娘。她被男骑士风采所倾倒,虽射出了丘比特之箭,却不见心上人的回音……
歌声和着琴声,一阵高昂,一阵低旋。高扬时如大海扬波、瀑布奔涌;低旋时如小河流水潺潺,又如山泉叮咚……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优美动听。
男中音的歌唱者是宋庆龄的爸爸,此时他在与长女宋霭龄一起歌唱,奏琴者则是宋庆龄的妈妈倪桂珍。宋庆龄和小妹宋美龄在歌声中翩翩起舞……虽然她们还不懂事,但已被这优美的旋律所打动。是宋美龄先跳的,渐渐有点害羞的宋庆龄也跳了起来,后来她们都习以为常了。
举办周日晚会,已是宋家惯例。同时也看得出,这是宋查理教育熏陶孩子的一种刻意的安排。不是吗,歌舞最能为儿童所接受。渐渐地,在这个欢乐的家庭里,人各有志,宋霭龄继承了父传——唱歌,宋美龄学会了跳舞、作画,而宋庆龄则继承了母传——弹琴。唱歌、跳舞、弹琴都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从小看大,日后,这种无意的选择也影响了她们各自的性格。唱歌使宋霭龄泼辣,跳舞使宋美龄活泼,而弹琴则使宋庆龄内向深沉。不是吗?这种性格又使其在动乱的社会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霭龄爱钱,美龄爱权,庆龄爱国”,此话自有一番道理。三姊妹,如洛阳牡丹,各有风韵,令世人敬仰。成年后,三姊妹常沉浸在童年的欢乐回忆中。
晚会陶冶了她们的情操,晚会给了她们施展才华的机会,晚会使她们成为大家闺秀,晚会又使她们与害羞胆怯绝缘。同时,三姊妹的性情也在晚会中孕育。虽然政治把她们分开,但这种姊妹亲情却在她们陷入痛苦时,用琴声、歌声、舞姿来表达。据说宋美龄60岁已告别“舞台”。可是,宋庆龄则不同,直到晚年她的卧室兼办公室里,还摆着一架古色古香的钢琴。工作一天后,在寂静的夜晚,关上门来,弹奏一首首贝多芬的乐曲和美国西部民歌,寄托自己的情思,也是对父母以及姊妹的一种深情的怀念,成了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小庆龄的出生地浦东区的住宅,是宋父用自己的积蓄除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外,特为儿女们购买建造的。新式的楼房,代表当时宋父的
……[看更多书摘]
后记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
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
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爱。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今天“功成名就”的话,那么平凡中做人、饥饿的童年、单调的军旅生涯,当是成功“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我花甲之年对创作的思索和感悟。
应该说我的这十几部区别于他人的传记,多了些许生活琐碎,摒弃时代留给作者的“高、大、全”的精神桎梏,多了时代性和世间人情人性的描写,多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多了些故事的好看,多了些个性的刻画。比如说孙中山谈女人,语惊四座。应该说这是还原中山先生的真实。孙中山是人,其次才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男子汉,他有异性追求,同时也追求异性。再如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爱钱者人为财死,爱权者以身相许,爱国者国比天大。等等,这都是我采访、写作的价值观,抑或是我认为的铁的写作原则……
同时,面对着这么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我心底又涌出一股感恩的冲动。应当说这感恩中还带有几分细节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