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苔藓志(第10卷):叶苔目裂叶苔科-新绒苔科(精装)(Flora bryophytorum sinicorum)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生物科学,植物学,
品牌: 高谦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03017420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Flora bryophytorum sinicorum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苔藓志》第十卷包括中国产苔纲植物的裂叶苔科、全萼苔科、合叶苔科、地萼苔科、羽苔科、阿氏苔科、顶苞苔科、歧舌苔科、小袋苔科、紫叶苔科、扁萼苔科、毛叶苔科、新绒苔科共13科,43属,299种(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科、属、种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属、种均有中、英文检索表,种有中名、拉丁名、主要文献、生境、产地和地理分布。多数种有附图,黑白线条图186幅,书末附有中名、拉丁名索引。
《中国苔藓志》可供从事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研究、环境保护与林业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编辑推荐《中国苔藓志》第十卷是继中国苔类植物志中首先出版的《中国苔藓志》第九卷后的一卷,是在中国几代苔藓植物学家共同采集调查、积累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著者们多年的艰苦努力、系统研究完成的重要成果。它是中国苔藓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总结,是中国苔藓志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苔藓志》第十卷包括叶苔目的裂叶苔科、全萼苔科、合叶苔科、地萼苔科、紫叶苔科、扁萼苔科、毛叶苔科、新绒苔科等13科,43属,299种。《中国苔藓志》第十卷的排列系统主要是参考Schuster(1966)和Grolle(1983)修订的苔类系统编排的,以科、属、种等级为单位,在少数情况下采用了相应等级下的分类单位。卷内各属、种除必须引证原始文献外,重要的异名及其文献和中国及其相邻近地区的文献均予收录。每个种均有详细的形态结构特征描述及生境、产地和分布等详细记载,部分种类还有分类特征讨论,多数种均有特征附图。补充纠正
目录
序
中国孢子植物志总序
《中国苔藓志》序
前言
科15 裂叶苔科
属1 卷叶苔属
属2 细裂瓣苔属
属3 三瓣苔属
属4 裂叶苔属
属5 小广萼苔属
属6 挺叶苔属
属7 广萼苔属
属8 兜叶苔属(新拟)
属9 对耳苔属
属10 戈氏苔属(新拟)
属11 拟折瓣苔属(新拟)
科16 全萼苔科
属1 全萼苔属
属2 钱袋苔属
属3 类钱袋苔属(新拟)
属4 湿生苔属
科17 合叶苔科
属1 褶叶苔属
属2 大褶叶苔属
属3 合叶苔属
属4 侧囊苔属
科18 地萼苔科
属1 拟蒴囊苔属
属2 蒴囊苔属
属3 薄萼苔属
属4 镰萼苔属
属5 地萼苔属
属6 异萼苔属
属7 裂萼苔属
科19 羽苔科
属1 平叶苔属
属2 羽苔属
属3 对羽苔属
属4 黄羽苔属
科20 阿氏苔科
属1 横叶苔属
属2 假萼苔属
科21 顶苞苔科
属1 顶苞苔属
属2 囊蒴苔属
科22 歧舌苔科
属1 狭瓣苔属
属2 歧舌苔属
科23 小袋苔科
属1 直蒴苔属
科24 紫叶苔科
属1 紫叶苔属
属2 拟紫叶苔
科25 扁萼苔科
属1 扁萼苔属
科26 毛叶苔科
属1 毛叶苔属
科27 新绒苔科
属1 囊绒苔属
属2 新绒苔属
参考文献
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苔藓志》第十卷是继中国苔类植物志中首先出版的《中国苔藓志》第九卷后的一卷,是在中国几代苔藓植物学家共同采集调查、积累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著者们多年的艰苦努力、系统研究完成的重要成果。它是中国苔藓植物系统分类研究的总结,是中国苔藓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卷包括叶苔目(Jungermanniales)的裂叶苔科(Lophoziaceae)、全萼苔科(Gymnomitriaceae)、合叶苔科(Scapaniaceae)、地萼苔科(Geocalycaceae)、紫叶苔科(Pleuroziaceae)、扁萼苔科(Radulaceae)、毛叶苔科(Ptilidiaceae)、新绒苔科(Neotrichocoleaceae)等13科,43属,299种。本卷的排列系统主要是参考Schuster(1966)和Grolle(1983)修订的苔类系统编排的,以科、属、种等级为单位,在少数情况下采用了相应等级下的分类单位。拉丁名按现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密苏里法规》)使用,中名主要参考已出版著作,考虑中名的优先权原则,新记录采用新拟名称使用。卷内各属、种除必须引证原始文献外,重要的异名及其文献和中国及其相邻近地区的文献均予收录。每个种均有详细的形态结构特征描述及生境、产地和分布等详细记载,部分种类还有分类特征讨论,多数种均有特征附图。凡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择其有代表性的地区记录,对模式标本和重要的凭证标本尽可能借阅,但未能检视的重要标本仍加以收录而注明其出处,以便于今后有机会时作补充检视。
涉及本卷相关科、属的标本主要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并对国内各单位所收藏的标本作了借阅,其中主要的引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陕西科学院西安植物园、中山大学、上海自然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台湾大学、东海大学等单位,以及国外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德国Friedrich Schiller大学、日本服部植物研究所、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纽约植物园、密苏里植物园等单位的植物标本馆,作者们谨对上述各单位的标本馆(室)提供借阅标本的方便致以深深的感谢。
本书研编过程中,得到了赫尔辛基大学的T.Koponen、P.Isoviita和S.Piippo、纽约植物园的W.R.Buck、密苏里植物园的M.R.Crosby和S.He、日本服部植物研究所的Z.Iwatsuki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C.Tan、德国Friedrich Schiller大学的R.Grolle等同行在借阅标本和资料方面的帮助,特致深切的感谢。本书的编研和出版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长期支持、指导和帮助,特此一并致谢。同时感谢中国科学院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最后还要说明的,在本书研编过程中,由于标本、资料所限,深感其中内容不全,谬误之处难免,望广大同仁和读者补充纠正。
高谦吴玉环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3年11月于沈阳
文摘科15裂叶苔科Lophoziaceae
植物体小到中等大小,稀大形,变异较大,长1~8(10)cm,带叶宽0.5~4mm,绿色、黄绿色或棕色,质地柔软或挺硬,干湿变化明显。茎匍匐,倾立,稀直立,横切面有分化,皮部细胞较小,中部细胞较大,有时呈背腹面分化,稀不分化;分枝侧生,稀从腹面伸出,有些种具鞭状枝;假根散生,密集或稀疏,生于茎腹面。叶互生,斜生、近横生或横生,叶面常内凹,先端2~4裂,少数种类具不规则裂瓣,裂瓣边缘常具齿突或纤毛,稀全缘。叶细胞形态变化较大,从等轴型到长轴型,细胞壁薄或不规则加厚,三角体明显或无;细胞内油体数目变化较大,从几个到几十个,直径3~10μm,均匀或具明显折光点。腹叶明显或仅存于雌苞腹面,或完全缺失,2裂或披针形,基部边缘常具齿突或纤毛。多数种类具芽胞。雌雄异株,稀雌雄同株。雄苞叶密集呈穗状,生于侧枝的顶端或雌苞的下方,表面常具疣突;精子器柄由单列或双列细胞组成。蒴萼长椭圆形,表面具纵褶,口部常收缩;雌苞叶与茎叶相似,分离或相互连合。孢蒴卵球形,蒴壁2~5层细胞,内层细胞壁半环形带状加厚,外层细胞壁节状加厚。孢蒴成熟时瓣裂。孢子小,表面具细密疣,弹丝2条螺纹加厚,孢子与弹丝的数目比例约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