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的另外一种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个人作品集,
品牌: 钟涧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22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7414243/9787807414247
·条形码:978780741424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那枝桃花,栖息在温润的心田,倾听海的呼吸,就会烂漫绽放…… 《呼吸的另外一种》是钟涧先生的个人诗歌、散文作品集。收集在《呼吸的另外一种》里的诗歌基本上都是作者十多年前的作品,很多地方还残留着一些青涩,但作者敝帚自珍,没有去作修改,因为那是青春勃发的印记,而里面的散文则是这两年作者博客上的文章,写得比较随意,作者也愿意保留这种自在的生气,而不愿沾染更多的匠气。
完成这本书,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爱好文学二十多年的一种交代、一种了断,也是人生路程走到半途时一种不由自主的回望。
我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是在江南,那片静美的水乡滋润着我的心灵,许多美好的情感在那里破茧而出,四处飘扬,至今,当梦到芦苇花开、水鸟低翔的那块土地,我总感觉安详而快乐。我时间意义上的故乡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了,那时我正值青春期,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正在改变一个古老的国家,一个广阔而迷离的世界也悄然呈现在我们面前,骤然开放的年代造就一段思想界的黄金时期,一颗年轻的心因此而蓬勃生长。
那确是值得歌唱的岁月,躬逢其盛,我难免也对文学怀有一种梦想,我几乎用了十年时间来倾注我对诗歌的热爱,可惜由于天资愚鲁,拿不出像样的作品。工作以后,忙于生计,与文学也就渐行渐远了,整整十年,我几乎与文学“绝缘”。
不过,一颗种子播下,总会开花,尽管或许只是在幽暗的角落,尽管或许只是一朵朴素的花。最近两年,求田问舍之余,我也猛醒于精神家园的荒芜,偶尔在夜深人静,我还是拿起笔来,记录生命的痕迹。
收集在这本书里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十多年前的作品,很多地方还残留着一些青涩,但我敝帚自珍,没有去作修改,因为那是青春勃发的印记。这些散文是这两年博客上的文章,写得比较随意,我也愿意保留这种自在的生气,而不愿沾染更多的匠气。
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让我体会生活的美好;感谢我身边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使我耐住寂寞,坚持下来;感谢文汇出版社,他们的勉励使我鼓起勇气拿出了还不成熟的文稿;我更要感谢有耐心读完这些文字的熟悉或陌生的朋友,你们的阅读,验证着我坚持的价值,你们的宽容,洋溢出寒夜里炭火般的温暖。
人生不过百年,如果能尽可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让一些哪怕微小的梦想能够慢慢实现,那确是一种荣幸。
目录
诗歌
漩涡
雨天
红草莓
今夜
看星星的节日
杭州记忆
最美的斜阳
乡村女人
我的江南(组诗)
邓小平
壮歌
水手们
走向秋天
苍茫时刻
等待酋长
猫王
第七次葬礼
对弈
赌城
或者沉默
仿佛情境
春暖花开
湛蓝的心
一种歌声
端午
随笔散记
剑桥的草地
爱丁堡的敬意
林肯的注视
心在万物上
一个人的城市
渴望生活
英雄安魂
寒江钓雪
圣雄
在大时代面前的勇气
吾家有女未长成
率性而为
阿忠先生
拜见吴文俊先生
豪爽吾师
石禅
江南夏天的味道
爱荷散记
天下有雪
一个英雄的远去
巅峰决战
惊心动魄的一战
艰苦卓越的胜利
回到哈佛
冬日的温暖
真的女人
真的汉子
和吴冠中一样的快乐
2049,值得期待的中国
让文化在水乡流动
再唱《毕业歌》
读武侠
人到四十
我的围棋生活
练武记
战胜世界冠军的快心一刻
为电影流泪
两个半
呼吸的另外一种
夏瑞芳
朱家角
瞬间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乡村女人
(一)苦楝树下的故事
嫂嫂是哭着被迎进我家的
妈喜滋滋地牵着嫂嫂的手把她引出迎亲船
喜滋滋的当然还有哥
他直盯着嫂嫂嘿嘿地笑
嫂嫂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后来也忍不住噗哧了
好听的唢呐把热闹的场面吹得红通通的
我和小伙伴们快活地在拥挤的人群里钻来钻去
爸却一个人蹲在家门前的苦楝树下美滋滋地抽着烟
嫂嫂是个孤儿但长得很标致这是我听人家说的
嫂嫂很疼爱我这是我自己知道的
吃饭的时候嫂嫂总是不停地往我碗里挟菜
哥就看着她憨厚地笑
嫂嫂使劲地朝哥瞪眼哥还是笑
引得我们瞅着他俩直乐
最后,嫂嫂也笑了
可是没多久,爸却抬回了满身血污的哥他死了
嫂嫂呆呆地看了哥好久突然扑到哥身上撕魂裂魄地哭
一边劝慰嫂嫂一边妈自己也吧嗒吧嗒地掉泪
爸一声不吭地躲到苦楝树下闷抽烟
那个夜晚泡在泪水里我们的眼全被泡红了
后来,夜深的时候我总听见嫂嫂一个人关紧门 咽咽地哭
妈就望望埋头抽着烟的爸摇头叹气
有一天,嫂嫂突然跪倒在爸跟前流着泪不肯来
爸瞧着低垂下头的嫂嫂重重地叹口气就朝嫂嫂点点头
妈就张罗起嫂嫂的婚事
跑了一家又一家只有卖豆腐的瘸腿阿三肯娶再嫁的嫂嫂
喜滋滋的阿三来迎嫂嫂时直盯着嫂嫂嘿嘿地笑
望着满脸皱纹的阿三我是忍不住想哭的
在迎亲的锣鼓声里嫂嫂捏着妈和我的手嚎啕哭
我的手上便留下了褪不去的血痕
后记完成这本书,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爱好文学二十多年的一种交代、一种了断,也是人生路程走到半途时一种不由自主的回望。
我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是在江南,那片静美的水乡滋润着我的心灵,许多美好的情感在那里破茧而出,四处飘扬,至今,当梦到芦苇花开、水鸟低翔的那块土地,我总感觉安详而快乐。我时间意义上的故乡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了,那时我正值青春期,而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正在改变一个古老的国家,一个广阔而迷离的世界也悄然呈现在我们面前,骤然开放的年代造就一段思想界的黄金时期,一颗年轻的心因此而蓬勃生长。
那确是值得歌唱的岁月,躬逢其盛,我难免也对文学怀有一种梦想,我几乎用了十年时间来倾注我对诗歌的热爱,可惜由于天资愚鲁,拿不出像样的作品。工作以后,忙于生计,与文学也就渐行渐远了,整整十年,我几乎与文学“绝缘”。
不过,一颗种子播下,总会开花,尽管或许只是在幽暗的角落,尽管或许只是一朵朴素的花。最近两年,求田问舍之余,我也猛醒于精神家园的荒芜,偶尔在夜深人静,我还是拿起笔来,记录生命的痕迹。
收集在这本书里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十多年前的作品,很多地方还残留着一些青涩,但我敝帚自珍,没有去作修改,因为那是青春勃发的印记。这些散文是这两年博客上的文章,写得比较随意,我也愿意保留这种自在的生气,而不愿沾染更多的匠气。
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让我体会生活的美好;感谢我身边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使我耐住寂寞,坚持下来;感谢文汇出版社,他们的勉励使我鼓起勇气拿出了还不成熟的文稿;我更要感谢有耐心读完这些文字的熟悉或陌生的朋友,你们的阅读,验证着我坚持的价值,你们的宽容,洋溢出寒夜里炭火般的温暖。
人生不过百年,如果能尽可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让一些哪怕微小的梦想能够慢慢实现,那确是一种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