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综合,
品牌: 张志宏
基本信息·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页码:47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42921901
·条形码:978754292190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十一五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组织行为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十一五”规划教材,增加了“组织承诺与心理契约”、“团队管理”、“组织学习”、“智力资本与创新型组织”等组织行为学领域近几年较新的理论和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沿性。《组织行为学》在保持语言流畅的同时,插入了引导案例、图表、知识卡片等内容,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方便学生对相关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组织行为学》还在相关章节提供了心理测试问卷供学生自测,通过这些问卷可以提供学生自我了解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1-1成功取决于什么?
案例分析l一2从扩张到失败
第2章 人性假设理论
第一节 人的本质
第二节 西方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2-1非线性系统公司
第二篇 个体行为篇
第3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慨述
笫二节 社会知觉
第三节 归因理论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3-1归因练习
案例分析3-2腾达公司
第4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二节 个性心理特征
第三节 主要个性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测试问卷气质测试
案例分析4-1谁当总经理更合适
第5章 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第一节 价值观
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
第三节 工作满意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测试问卷明尼苏达满意度调查
案例分析5-1赛仕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案例分析5-2什么使张林离哥了公司
第6章 组织承诺与心理契约
第一节 组织承诺
第二节 心理契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倒分析6~1鸿业集团深圳分公司咨询部
第7章 情感、挫折与压力管理
第一节 情绪、情感与行为
第二节 挫折及其调适
第三节 压力及其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附录面对压力的放松三法
案例分析7-1百事可乐公司的压力管理
案劁分析7-2小王的烦恼
第8章 激励理论
第一节 激励概述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第四节 节综合型激励理论
第五节 激励实践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8-1何慕事件的幕前幕后
第三篇 群体行为篇
第9章 群体和团队管理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群体动力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第四节 团队管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测试问卷贝尔宾团队角色问卷调查表
案例分析9-1团队人才让浪潮软件快速发展
案例分析9-2二车间
第10章 群体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一节 群体沟通
第二节 群体人际关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测试问卷倾听能力
案例分析10一1诊断发现了什么?
案例分析10-2项目组出现了什么问题?
第11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节 冲突概论
……
第四篇 组织行为篇
第14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第15章 组织文化
第16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17章 智力资本与创新型组织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为了适应不同的经营管理需要和不同的教学需求,各种类型的经济管理理论著作和系列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学教材的主要职能是传播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类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亚里士多德曾经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三大类: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可以说经济管理是将这三类知识完美融合为一体的学科体系。曾几何时,管理学在我国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许多大学教学体系中。管理学与经济学是不加区分的,相关的大学毕业生所得到的学位几乎都是经济学学位。90年代之后,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与其他学科结合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管理学科体系。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学与经济学是紧密相连的学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一些大学叉纷纷将前期分设的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重新合并成为经济管理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管理”作为一个大类,在教学体系上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避免在教材体系上的重复建设,我们组织20多所大学的专家教授共同努力,编写了这套“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十一五,规划教材”。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及时的。
文摘(二)组织行为的种类
1.微观组织行为与宏观组织行为
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为微观组织行为与宏观组织行为。其中微观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它包括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群际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是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等。
2.正向组织行为和反向组织行为
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把组织行为分为正向组织行为和反向组织行为。正向组织行为是指组织成员所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遵守规章制度等。作为正向组织行为的一种特例,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成员主动、自发、自愿地为组织的成功而付出额外努力的行为,如不计报酬加班、帮助同事完成任务、为公司成长献计献策等。组织管理者必须注意奖励、鼓励、保护正向组织行为,使其持续发展。反向组织行为是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偷窃、暴力、吸毒、欺骗等。组织管理者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惩戒措施抑制、消除或减少反向组织行为。三、组织行为学
前面理解了组织和组织行为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对组织行为及其规律的研究,而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又是由人来管理的,所以组织行为学是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体会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是把这两者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人的行为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此,必须把两者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2.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入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只研究工作组织范围内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在研究这种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过程中,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因此组织行为学又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