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的江南:中国文化史上的遗民群落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文化史,
品牌: 田崇雪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7307174
·条形码:978780730717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从政治上看,遗民足一种姿态;从道德上看,遗民是一种操守;从哲学上看,遗民是一种价值信念;从文化、审美上看(也许只有从文化上看才更契合遗民的本质内涵),遗民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经典,具有光耀千古的审美价值。
目录
序篇 在历史的夹缝中
第一篇 “生存?还是毁灭?”——伯夷、叔齐的行为艺术
第二篇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的君子人格
第三篇 “戴月荷锄归”——陶渊明的桃源之梦
第四篇 “四十年来家国”——李煜的故园情痴
第五篇 “臣心一片磁针石”——文天祥的天地正气
第六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汪元量穿透历史的琴声
第七篇 “留得桃源好避秦”——谢枋得铁硬的脊梁
第八篇 “到头谁似一盆兰”——郑思肖的墨兰之思
第九篇 完美的伤痛——千古谁识赵子昂
第十篇 袈裟·道袍·青衫——朱耷的身份焦虑
第十一篇 天下大害君主制——黄宗羲的石破天惊
第十二篇 流亡是我的美学——顾炎武的家国天下
第十三篇 “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千古罪人”吕留良
第十四篇 烈士血、情人泪——遭逢乱世的才子佳人
第十五篇 “兴亡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柳敬亭的说兴亡
第十六篇 北国青竹——傅山的包罗万象
第十七篇 “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绝的”——张岱的浪子回头
第十八篇 “义帜纵横二十年”——张煌言的孤军奋战
第十九篇 “终剩归庄万古愁”——归庄的历史虚无
第二十篇 真不该跟孩子们吵架——林琴南的哭笑不得
第二十一篇 “人间”何处大“静安”?——王国维的心事浩茫
第二十二篇 中西文化的宁馨儿——辜鸿铭的悖谬佯狂
终篇 文化神州系谁身?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的历史太长,中国的治乱太频,中国的王朝太多,悠悠千载,从何说起?
百转千回,我用我灼热的目光去触摸历史的沟壑:在那里,在历史的夹缝中.还有这么样的一些人生活过。他们被历史学家称作“遗民”,他们被政治家称作“顽固派”、妄想“开历史倒车”,他们被“识时务者”唤作“迂腐”、“死脑筋”、“螳臂挡车”。之所以把目光停留在他们身上,并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们执着的坚守和坚守的执着,只为他们寂寞的生存和生存的寂寞,只为他们选择的艰难和艰难的选择。在这么一个把“实用功利”看得高于一切的国度里竟然还有人把虚幻的、高蹈的“理想”、“信仰”当作“旗帜”永远扛着,“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舒婷诗句)。这多少有些悲壮。
文摘盛夏随诸同志游厦门。赠上海市教育工会
教育英才百战劳,树人卫国等功高。欲擒先纵将军略,好整以暇虎豹韬。草木知名勤学问,山川悦目属雄豪。秋风转眼吹云散,展翅晴空万里翱。
西江月·H.Y自京来函,迳飞返渝不来沪矣二首
熬过秋冬春夏,去年望到今年。忽然霹雳出晴天,使我魂飞魄散。北戴河边远望,秦皇岛外渔船。公余游兴太悠然,山海关前出现。
忆昔杭州会见,六和塔里盘旋。青春辜负好华年,悔恨而今已晚。玉照邮来双幅,令人想象当年。英姿焕发似神仙,顿觉香温玉软。
题章隆南京长江大桥头照相
独立桥头亦快哉,功劳检点此徘徊。长江滚滚投鞭渡,战马萧萧动地来。天堑已通南北路,庙堂终赖栋梁材。英雄虽老心犹壮,来日方长志不衰。
文彬学兄挽诗四首
四十年前尚黑头,同窗共砚在瀛洲。何期饮恨申江水,千古分襟泪欲流。
后记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与毛阿敏那苍凉得极具沧桑感的痧哑之声真乃天作之合,让我遽然看到了岁月的神勇无敌。沧海横流的历史帷幕已一层层地拉上了,风云际会的时代大门也一扇扇地关闭。那些遍布刀光和剑气的日子,那些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日子,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历史的黄钟大吕再也听不到了。
但我仍然坚持加入那些始终如一地为逝去的英雄岁月执着招魂的队伍,哪怕是打打下旗,敲敲边鼓。摆在读者诸君面前的就是一个小小龙套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倘能令诸君满意,也就没什么奢望了。
一篇读罢头飞雪。
这是一位大人物读史时的一点感想,不敢高攀,却深有同感。尤其是中国历史,尤其是板块撞击处的中国历史。
书成之日,便想起同样为这册小书付出辛劳的旧遇新知,他们是刘士林先生、王建先生、滕小笠女士、王晶晶女士,还有妻子,还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