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谭(大家系列)

分類: 图书,文化,文化理论,
品牌: 欧阳中石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087317/9787802087316
·条形码:978780208731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大家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化漫谭》概括了欧阳中石先生平素娓娓道及的关于"文化"的思考。既有睿智而深邃的求索和凝练而透彻的论断,也列举了人生、社会以及书法、国画、戏曲的一些现象及事件,从文化的角度,一一阐释,层层鞭辟,显示出他深厚的格物致知的功夫。其论显仁显智,无不在揭示《易·系辞》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深刻内涵。对读者朋友一定会有启示。《文化漫谭》还收录了欧阳先生一些书画作品以及京剧表演剧照,有助于理解书中相关内容,极具可读性和收藏性。
历代社会的人们,都处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有自己角度的观点,汇集成了一个繁荣全面的“文化”圈子。集中起来看,其中有许多“根本性”的相同点。这个“相同点”越来越扩大起来。这是“全人类”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欧阳中石,一九二八年生,山东泰安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
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出版逻辑、音韵、戏剧、书学、语文教育学等方面著述五十多种。
一九八五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书法专业。
一九九三年担任我国第一位书法方向博士生导师,
一九九八年担任我国第一位书法方向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
二○○二年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特别贡献奖]
二○○六年获[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二○○七年获教育部[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和中国文联[造型艺术成就奖]。
二○○八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人民教师荣誉称号。
编辑推荐中石先生在逻辑、教育、书法、戏曲等诸多学科领域具有精深造诣,博得广泛赞誉。先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他一贯重视“文化”思考有很大关系,他总是高屋建瓴地对“文化”进行宏观认识和把握。把他平常有关“文化”见解聚集起来,一定会对青年朋友很有启示。 《文化漫谭》概括了先生平素娓娓道及的关于“文化”的思考。既有睿智而深邃的求索和凝练而透彻的论断,也列举了人生、社会一些现象、事件,从文化的角度,一一譬说,层层鞭辟,显示出他深厚的格物致知的功夫。其论显仁显智,无不在揭示《易·系辞》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深刻内涵,真是照破迷妄,开发神智。
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用这种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
目录
引
第一部分:我理解的“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二)“文化”的内容
(三)“文化”形成的逻辑过程
(四)“文化”的发展
(五)“文化”的传统
(六)“文化”的碰撞
(七)“文化”的升华
(八)“文化”的全人类性
第二部分:人的生活文化
(一)人在天地之间
(二)人类的个性与共性
(三)个人的修养文化
(四)人与人相处的文化
(五)人的“能”与“德”
(六)人之对社会,社会对人
(七)“学”与“创”
(八)“穷”与“通”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部分:我理解的“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辞书上代表性的说法是所谓“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好像一切现象没有不是文化的。随便想到一点,不是物质的,就是精神的。仔细想想,不管哪一种文化,不管它的存在形态如何,它都是由精神追求而来的。我由此认识而思考,人类一直在追求美好,在实现这种追求的过程中创造着一切,人类创造的成果都由语言文字等载体形式记录下来。
如果宏观地概括一下,我们的语言文字都记录了什么呢?什么是文化呢?我们现在叫做“文化”,怎么叫成“文化”了呢?我们现在首先可以追究一下“文”是什么、“化”是什么。
什么是“文”?
《说文》中说:“错画也。”“错”不是对错的问题,是交错、交叉,“文”就是错综交杂的痕迹,是一种界线,也就是纹理的“纹”。
而《易.系辞》已提出:“物相杂,故日文”。就是说,各种物体聚集在一起就是文。这里用来描述“文”的这个“杂”(襍)字的结构,由“集”和“辛”组合而成。“集”就是鸟都趴在树上,旁边偏旁是衣服。衣服用来遮体,对人们是一个包装,对事情的包装,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可以十分美好的。因此,许许多多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而且加以美化,这是个“杂”的含义。“物相杂”,许许多多的东西处在一起,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就是各种各样的好看,杂处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美好。
另外,《礼记·乐记》说“五色成文而不乱”,这句话强调的是“色”之“文”。各种色彩聚集在一起,有章不乱,这是我们眼睛感受到的美好。
“化”就是改变。《礼记·中庸》中有“赞天地之化育”,是一种自然的化生长育。《易经》中对贲卦的解释触及到以“文”而“化”。贲卦的彖辞(也就是《易经》对贲卦的断语)说: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组成贲卦的阴爻、阳爻是交错的,其卦象是离下艮上,八卦的离卦属阴卦,艮卦属阳卦。从卦理来说,这个卦象是“刚柔交错以成文”,所以“贲”也就有了色彩斑驳、文饰、装饰等等含义。朱熹认为贲卦彖辞的“天文”前面应有“刚柔交错”四字。这段话牵涉到“天文”和“人文”,这两种文就是人和他所处的世界的内在美好的一种外化表现。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提到由人文而化成天下。
我们把上面的内容笼统地概括一下就是,各种事物有
……[看更多书摘]
后记中石先生在逻辑、教育、书法、戏曲等诸多学科领域具有精深造诣,博得广泛赞誉。先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他一贯重视“文化”思考有很大关系,他总是高屋建瓴地对“文化”进行宏观认识和把握。把他平常有关“文化”见解聚集起来,一定会对青年朋友很有启示。
《文化漫谭》一书概括了先生平素娓娓道及的关于“文化”的思考。既有睿智而深邃的求索和凝练而透彻的论断,也列举了人生、社会一些现象、事件,从文化的角度,一一譬说,层层鞭辟,显示出他深厚的格物致知的功夫。其论显仁显智,无不在揭示《易·系辞》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深刻内涵,真是照破迷妄,开发神智。
我襄理本书庶务,主要任务是古籍内容的查、部分口语的转写,以及少数字句的剪裁。师母张苣京先生付出大量精力进行了校对。
十八年来,学森忝列门墙。目前又与先生同校工作,同楼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