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稿(西学源流)
分類: 图书,历史,欧洲史,总述,
品牌: 雅各布·布克哈特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08030462/9787108030467
·条形码:978710803046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学源流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历史讲稿》是雅各布·布克哈特于1865—1885年间在巴塞尔大学教授历史课程时的讲稿,最初的德文本由埃米尔·迪尔整理,以《历史段章》为题出版。
编辑推荐中文翻译依据的是自由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哈里·琼的英译本《论历史与历史学家》。为标明此书的讲稿性质,中译本决定采用与德文本相近的书名——《历史讲稿》。
目录
中译者说明
英译本序言
英译者前言
第1章 古代
1.古代史及其范围
2.研究古代史在精神上不可或缺
3.文明与野蛮的界线
4.为什么今天“受过教育的人”不再能够理解古代
5.埃及的历史意义
6.最早创建城邦的腓尼基人
7.迦太基
8.雅典
9.罗马及其在世界历史申的使命
10.罗马帝国的头两个世纪
第2章 中世纪
11.中世纪
12.早期基督教
13.作为一种殉教者宗教的基督教
14.禁欲苦修及其立场
15.尼西亚基督教的传播
16.教会
17.朱利安皇帝和复辟异教的企图
18.西欧阿里乌斯派及犹太人
19.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20.克洛维一世之功业
21.创立
宗教的穆罕默德及伊斯兰教
22.伊斯兰教的专制
23.伊斯兰教及其影响
24.8世纪教皇的两大现实
25.查理曼
26.诺曼人
27.拜占庭帝国及其使命
28.毁坏圣像之争
29.十字军
30.十字军的痛苦与牺牲
31.对中世纪晚期的评价
第3章 1450—1598年的历史
32.1450一1598年,以及19世纪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33.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
34.理查德三世
35.玫瑰战争以及苏格兰
36.勃艮第
37.勃艮第的大胆查理
38.法国和统一观念
39.路易十一
40.弗里德里西三世治下的德意志帝国
41.奥斯曼人
42.佛罗伦萨共和国
43.1494年的战争
44.教皇的权力
45.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区
46.西班牙和葡萄牙
47.宗教改革的开端:总论
48.路德
49.德意志宗教改革:它的原因和精神后果
50.宗教改革:新教与传统一一新教义的不宽容
……
第4章 17和18世纪史
第5章 革命时代
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上世纪初。中国学人曾提出中国史是层累地造成的说法,但他们当时似乎没有想过,西方史何尝不是层累地造成的?究其原因,当时的中国人之所以提出这一“层累说”,其实是认为中国史多是迷信、神话、错误,同时又道听途说以为西方史体现了科学、理性、真理。用顾颉刚的话说,由于胡适博士“带了西洋的史学方法回来”,使他们那一代学人顿悟中国的古书多是“伪书”,而中国的古史也就是用“伪书”伪造出来的“伪史”。当时的人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胡博士等带回来的所谓西洋史学是否同样可能是由“西洋伪书”伪造成的“西洋伪史”?
不太夸张地说
文摘第1章 古代
1.古代史及其范围
对历史的总的导论在此略去了;对古代史的专门导论也可以简而言之。说到我们的主题范围,遵循的是这么一条:只有文明民族而非原始民族,可纳入较高意义上的历史。即便是关于后者,也保留着充足的资料(希罗多德)。因为古词[希罗多德意指的历史]本身兼指民族学和历史学。然而仅当文明民族与之发生冲突,就像居鲁士与马萨吉特人或大流士与斯基台人那样,原始民族才引入注目。民族学因而将被限制在其基本方面。至于文明民族,那些其文化没有汇入欧洲文明的,也不在我们考察之列,例如日本和中国。印度也一样,它只在很古的时候牵涉到我们——先是因为雅利安种族类型与讲任德语的民族同源,再就是因为它与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等民族都有接触。我们的主题是那种显然关乎当今、关乎未来的过去。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文明的进程,是不同民族之间以及各个民族自身之中诸文化层次的演替。我们自己的时代和文化与之一脉相承的那些历史事实的确应该特别加以强调。
这些历史事实之多超出人们想象。这个连续体蔚为壮观。环地中海和远至波斯湾的各民族实在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存在,是最优秀的活跃人群。在罗马帝国中,这一存在果然达成了一种统一。只在这里,精神的各个前提才得以实现;只在这里,发展才占优势,没有绝对的衰落,而只有变迁。
在与曰耳曼民族新的融合之后,在又一个1500年或2000年之后,这一活跃的人群重新脱颖而出,它消化了美洲,而今即将彻底打开亚洲。还有多久,一切消极的存在都将被它征服和浸透?非高加索人种抵抗、屈服、灭亡。埃及人、巴比伦人、腓尼基人,那时已为这一征服世界的力量奠定了基础。不但通过跳跃和对立面的激发,也通过缓隕的发展,我们在精神上与他们联系在一起。能够从属于这一活跃的人群,实乃幸甚。
2.研究古代史在精神上不可或缺
古代世界的历史,即所有那些其生命汇入我们生命的民族的历史,在世间一切流行的学问领域中,就像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我们不能这么想,觉得经过四个世纪的人文主义,古代世界的一切都被学到手了,所有的经验和材料都被利用了,觉得在那里即将一无所获,因此人们该满足于了解更近的时代,或许是对中世纪作一番怜悯或不情愿的研究,把时间省下来用在更为有用的事情上。
只要我们没有变回野蛮人,我们就绝不应该离弃古代。野蛮人和现代美国的文明人毫无历史意识。
在我们那充满困惑和惊奇的生存中,我们不由自主地紧紧抓住这种关于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