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实战规律篇(附卡)(附20元学费卡一张)

分類: 图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医学专业,
品牌: 魏保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70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30239989/9787030239983
·条形码:978703023998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附带品描述:附20元学费卡一张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系列(包括跨越考纲篇、实战规律篇和冲刺高分篇)贯彻“两点三步法”的教学理念:“两点”即寻找考点、记忆考点。“三步”之第一步,通读辅导材料(或者教材),领悟大纲精髓,以便心中有数;第二步,熟做真题,识破出题玄机,以便掌握命题思路;第三步,巩固练习,有的放矢地做习题和模拟题,以便从容应对考试。
《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包括:【83种题型及解题技巧】,把历年(1988~2009年)西医综合真题分科、分章节归类,提出了应对西医综合考试的83种题型及解题技巧,使得考生掌握出题的规律;【分学科真题突破】,把历年(1988~2009年)西医综合真题分科、分章节进行详细的解释;【20套“一对一”的模拟题】,“一对一”的模拟题(1989~2009年,1988年除外)设计宗旨是以每一道真题为母本,通过修改问法,或通过修改被选答案,保持其知识点不变。这种设计完全符合西医综合考试的特点,使考生能通过我们的“一对一”全真模拟题触类旁通,提高应试能力。
《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与《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跨越考纲篇》和《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冲刺高分篇》相互呼应,成为一体,可帮助忙碌的考生迅速过关取胜。本套书适合西医考研生和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考试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十万医学考生的首选品牌:累计销售突破240000册;行之有效的医学复习指南:6年连创覆盖率90%,命中率60%的点绩;独一无二的医学考试模式:“两点三步法”引导医学应考潮流;持之以恒的医学考试帮手:及时将2009年西医综合真题插入相应章节,价格适中;贴心互动的医学考试专家:超值、超强的网站考研西医综合俱乐部(www.mekang.com)闪亮登场。
《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把历年(1988~2009年)西医综合真题分科、分章节归类,提出了应对西医综合考试的83种题型及解题技巧,使考生掌握出题规律;把历年(1988~2009年)西医综合真题分科、分章节进行详细解释;“一对一”模拟题(1989~2009年)的设计宗旨是以每一道真题为母本,通过修改问法或备选答案,保持其知识点不变。这种设计完全符合西医综合的特点,使考生能通过做“一对一”全真模拟题触类旁通,提高应试能力。《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与《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跨越考纲篇》和《2010考研西医综合240分之路·冲刺高分篇》相互呼应,成为一体,可帮助忙碌的考生迅速过关取胜。本套书适合西医考研生和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考试的参考用书。
目录
上篇 西医综合考试规律——83种题型及解题技巧
第1章 西医综合考试规律——83种题型
第2章 西医综合考试规律——83种题型解题技巧
中篇 历年(1988~2009年)真题答案与精解
第1部分 生理学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3章 血液
第4章 血液循环
第5章 呼吸
第6章 消化和吸收
第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8章 肾脏的排泄
第9章 感觉器官
第10章 神经系统
第11章 内分泌
第12章 生殖
第2部分 生物化学
第1章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第2章 物质代谢
第3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4章 生化专题
第3部分 病理学
第1章 细胞与组织损伤
第2章 修复、代偿与适应
第3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第4章 炎症
第5章 肿瘤
第6章 免疫病理
第7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9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10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11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12章 生殖系统疾病
第13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第14章 其他
第4部分 诊断学
第1章 常见症状学
第2章 体格检查
第3章 实验室检查
第4章 器械检查
第5部分 内科学
第1章 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第2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3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4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5章 血液系统疾病
第6章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疾病
第7章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第6部分 外科总论
第7部分 胸部外科疾病
第8部分 普通外科
第9部分 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
第10部分 骨科学
下篇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及答案与精解
第1部分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与2009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2(与2008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3(与2007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4(与2006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5(与2005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6(与2004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7(与2003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8(与2002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9(与2001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0(与2000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1(与1999年真题相对应)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2-21(与1998-1989年真题相对应)
第2部分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与2009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2(与2008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3(与2007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4(与2006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5(与2005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6(与2004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7(与2003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8(与2002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9(与2001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0(与2000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1(与1999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一对一”全真模拟题12-21(与1998-1989年真题相对应)答案与精解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常继发于其他肺阻塞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支气管炎。
此外,吸烟、空气污染和尘肺等也是常见的发病原因。
(2)发病机制。①阻塞性通气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时,因慢性炎症使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管壁结构遭受破坏及以纤维化为主的增生性改变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黏液性渗出物的增多和黏液栓的形成进一步加剧小气道的通气障碍,使肺排气不畅,残气量过多。②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弹性降低:正常时细支气管和肺泡壁上的弹力纤维具有支撑作用,并通过回缩力排出末梢肺组织内的残余气。长期的慢性炎症破坏了大量的弹力纤维,使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回缩力减弱;而阻塞性肺通气障碍使细支气管和肺泡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弹性降低,使残气量进一步增多。③α1-抗胰蛋白酶水平降低:α1-抗胰蛋白酶(α1-AT)广泛存在于组织和体液中,对包括弹性蛋白酶在内的多种蛋白水解酶有抑制作用。
炎症时,白细胞的氧代谢产物氧自由基等能氧化α1-AT使之失活,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弹性蛋白酶数量增多、活性增强,加剧了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弹力蛋白、Ⅳ型胶原和糖蛋白的降解,破坏了肺组织的结构。中央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不明显。②腺泡周围型:也称隔旁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基本正常,而位于其周围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③全腺泡型: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都扩张,含气小囊腔布满肺腺泡内。
(2)间质性肺气肿:肋骨骨折、胸壁穿透伤或剧烈咳嗽引起肺内压急剧增高等均可导致细支气管或肺泡间隔破裂,使空气进入肺间质形成间质性肺气肿。气体出现在肺膜下、肺小叶间隔,也可沿细支气管壁和血管周的组织间隙扩散至肺门、纵隔,形成串珠状气泡,甚至可在上胸部和颈部皮下形成皮下气肿。
(3)其他类型。①瘢痕旁肺气肿:系指出现在肺组织瘢痕灶周围,由肺泡破裂融合形成的局限性肺气肿,因其出现的具体位置不恒定且大小形态不一,故也称为不规则型肺气肿,若气肿囊腔直径超过2cm,破坏了肺小叶间隔时,称肺大泡,位于肺膜下的肺大泡破裂可引起气胸。②代偿性肺气肿:是指肺萎缩及肺叶切除后残余肺组织或肺炎性实变病灶周围肺组织的肺泡代偿性过度充气。③老年性肺气肿:是因老年人的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减弱使肺残气量增多而引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