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谱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宗教神话与传说,
品牌: 栾保群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2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201060279
·条形码:978720106027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多神信仰的民族大致都有一个神谱,如《埃及神谱》、《希腊神谱》等。
《中国神谱》将中国民间信仰之神集中起来,并首次对中国民间诸神排列次序,把历代民间信仰的诸神分做十二类,一一做了详细解说。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信仰的缘起,阐明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以及民间信仰文化,它从生老病死、天文地理、江河山川、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与人文有关的现象,总结了人类对民间信仰认识的轨迹。这些信仰在民族的发展中,有的演化成美丽的神话故事,有的凝固为美好的习俗和艺术品。
作者简介栾保群,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审;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业余从事民间文化的学习和探讨及古籍整理。
目录
前言
开天辟地众神之神
盘古
伏羲女娲
第一编天穹星历曜宿诸神
天帝(玉皇大帝)
紫微大帝
四圣
翊圣(黑煞神)
佑圣(玄武、玄天上帝)
龟蛇二将(天关地轴)
周公、桃花女
天蓬、天猷
北斗
斗姆
司命
本命星官(附:十二元辰、六十甲子神)
席斗
文昌
奎星(魁星)
文曲星、武曲星
福禄寿三星
寿星(南极老人、南极仙翁)
福星(岁星)
禄星
七曜星君
太阳星君
太阴星君(月神)
嫦娥
五星(金、木、水、火、土)
金星(太白)
木星(岁星)
火星(荧惑)
水星
四象二十八宿
虚、危(大耗、小耗)
翼宿星君
婺女星君
牛郎织女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太岁(殷元帅)
星神诸凶煞
金神大将军(金神七煞)
黄幡、豹尾(附:披麻煞)
蚕官、五鬼
丧门、吊客
孛星(月孛星)
天狗
第二编风雨雷电水火诸神
雷神
雷兽
雷师(丰隆)
雷公
雷部
苟元帅
毕元帅
辛元帅、邓元帅、刘天君
吕元帅
谢天君、谢仙
律令
雷声普化天尊
雷州雷王(陈文玉、陈鸾凤)
电母
风神
冈伯
飞廉、屏翳、风母
风姨、孟婆、飓母
雨师(屏翳)
附:旱魃
附:扫晴娘
雹神
水神(共工、玄冥、水德真君)
火神
祝融
火正(火祖)
吴回(回禄)
宋无忌
火德真君
第三编岳渎湖海地祗诸神
五岳
东岳泰山(东岳大帝)
泰山三郎《炳灵公)
温元帅(十太保)
西岳华山(金天王)
华岳神女(华岳三夫人、公款岳三女、华山三娘)
华岳神姥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碧霞元君(玉女、泰山娘娘)
王三奶奶
四渎
河神
河伯(冯夷)
巨灵
金龙四大王
杨四将军
黄大王
党将军
江神
奇相
巫山神女(瑶姬)
湘君、湘夫人
洞庭君(金龙大王柳毅)
宫事湖神、庐山君
大姑、小姑
洋子江三水府
张老相公(张六五相公、张夏)
萧公爷爷
晏公爷爷
棕三爷爷
淮涡神(无支祈、水母)
济神
洛神
潮神
伍子胥
胜等
海神
四海神
天妃(林默娘、天后、妈祖)
千里眼、顺风耳
龙王
四海龙王
龙母
昭灵侯(张路斯)
第四编土地城隍五祀诸神
后土
土地(社神)
天下都土地(康元帅)
田神
城隍
中雷
门神
神荼、郁垒
秦琼、尉迟恭
附:钟馗
附:石敢当
灶神
行神(路神、祖神)
开路神(方相)
井神
船神(孟公、孟姥)
床神(床公、床婆)
厕神
紫姑
第五编衣食医药民生诸神
五谷神(先农)
蚕神
马头娘
青衣神(蚕丛)
医王(三皇)
药王
扁鹊
孙思邈
韦慈藏
药王菩萨
皮场大王
保生大帝
竺奶夫人
临水陈夫人(陈靖姑)
痘神
仓神
茶神(陆羽、丹丘子)
盐神(夙沙氏、蚩尤、十二玉女)
花神
仓颉
附:三郎、钟三郎
鲁班
投炉神(金火二仙姑、孝娥、金火圣母、宁封子、风火仙师)
梨园神
老郎
相公(田元帅)
弑猖元帅
狱神(皋陶、萧何、徐相公、阿磕哥)
娼妓神(白眉神、潘金莲)
第六编六畜龙蛇百虫诸神
牛王
马王(水草大王)
驱蝗神(刘猛将、酷神、青苗神、八蜡神)
虫王(百虫将军)
蛇王
施相公
蛇王三
青蛙神
青蛙使者
金华将军
龙(附:怪兽数种)
龙九子
辟邪
鳖宝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的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但其影响范围比任何一个宗教都要广泛,也更深入人心。从一定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是与这个民族的血液融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在我们国家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宗教能成为“国教”,民间信仰的深入人心以致影响到国家的祀典,起着很大的作用。
不要把民间信仰简单地看成只是一群愚夫愚妇向着土偶木像烧香磕头,看到迎神赛祭时万人空巷,就以为都是愚妄之众。如果分析民间信仰的对象,了解那些民间神明的形成和本色,就会看到我们民族善良、正义、报施以及敢于和邪恶斗争的优秀品质。我这里说的邪恶不仅是指人间,还包括神界在内。民间信仰对神界的邪恶从来是不客气的,同时,民间信仰中的不少神明都代表着人类向神界的挑战和斗争。这些神所以成为神,是因为他们敢于与神界的恶势力斗争。这是民间信仰的正宗。这些信仰在民族的发展中,有的演化成美丽的神话故事,有的凝固为美好的习俗和艺术品。
但是民间信仰中本身就既有正气也有邪风,愚昧迷信甚至野蛮凶残的内容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状况固然与上自神道设教的朝廷官府,下至骗钱弄势的乡绅巫师这些大大小小的统治阶层的操纵控制有重要关系,但其他宗教的熏染和民众本身的素质也是使民间信仰不断神巫化的关键因素。这些消极的东西在表面上有时笼罩了民间信仰,更有时会被一些“妖人”所利用,但它并不是民间信仰的“正道”。举例来说,一个民间英雄或者清廉刚正的官吏被民间所纪念,进而奉祀为神,树为榜样,一个或千百个为自己的事业贡献全部心智甚至生命的农夫工匠为本行业凝聚为行神,鼓励同行的自豪感和敬业精神,这难道不是人间的正气么?这是大量民间信仰的正宗本源。但后来有些神道变质了,他们(当然这都是他们背后的“人”)大量地索取祭品,聚敛钱财,否则就给人们降下灾难,此时的神明已经变成妖神,赛祭已经演为陋俗,人们也开始从信仰转为厌恶;于是这些神明便为人们所厌弃,或者香火冷落、祠宇荒圮,或者为一个新的神明所取代。就这样,几千年来,中国的民间信仰不断地推陈出新,诸神中只有极少的常青树保留下来。
而且民间信仰本身就潜在着移风易俗、净化人心的正面作用。综观历史,在统治者把神明仪典化、偶像化的同时,民众却把他们风俗化、人性化。在民众中,不仅那些以年画花纸、竹木雕刻以及戏曲小说为表现形式的八仙、三星、麻姑、钟馗,甚至无常、女吊之类的神鬼,早已经脱离了信仰的范畴,就是对观音、弥勒佛、玉皇大帝的供奉和祭享也有相当多的民俗成分。
也许正是民间信仰的新陈代谢功能,还有能在信仰中淡化迷信、在俗信中取得娱乐的特色,才让它至今还有相当的生命力。但时代已经变化了,我们的政府和民众都已经与封建时代截然不同,民间信仰肯定也会出现新的精神面貌。
中国的各类神仙鬼怪,在现有的典籍中,仅汉族即有近万个名目,即使再把徒具名目的淘汰掉,剩下的也有六七千之多。对这些神明,有人习惯用佛、道二教把他们区分开,其实他们大多属于民间信仰,纯属佛、道二教的连百分之一也不到。他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又是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伏,你上我下。但这只是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其实在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一信仰群体,他们对自己的信仰对象都是有着很明确的认识的,也就是说,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一套相对稳定的“神谱”。大者如南朝道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排列的那个庞大的分成七个阶级(位)的神祗体系,小者则可以把一个家族供奉的几位神明也算上。然而,这无量数的神谱之间又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关联,诸神之间交织错落,变形移位,总是脱不掉华夏信仰这一大的血脉,所以我们就有可能把各教各宗各门各派各家各户的诸神编成一个总的神谱。这就是本书试图达到的一个目的。
历来的所谓“神谱”,简单地说,就是存在于某一信仰中的诸神在他们那个世界中的位置排列,就是让他们有个老祖宗,剩下的则“尊卑有序”。我们这个神谱虽然无法迁就任何一个宗教和信仰,但也有自己的中心,三教门徒都不得不让一让,这个中心就是我们自己——人。因为神是人造出来的,即使是以往的神谱,其中心也并不真的就是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和如来佛,而是人本身,那可是真的“以人为本”,毫不含糊。老百姓家家供着灶王爷,因为他们天天要吃饭。大老板的客厅里供着财神爷,因为他们要发财,你让他供个火神爷,他一准儿的不高兴。大官屋里供着天官赐福,如果改成什么佛陀菩萨,那多半是他们的官运已经久不亨通了。
二十年前改革开放不久,某个城市的一个城中村开始盖庙了,因为这村里有个见多识广的能人,跑了趟广东,回来就说,我看盖庙这生意不错,不光是有香火钱,方圆几十里的人来烧香磕头了,他们总要吃饭吧,我们就在庙旁边盖几个饭馆,再开个小旅馆,弄些卖小百货的铺子,大家就都有钱可赚了。于是一间过去生产队的库房就改造成了个马马虎虎的小庙。可是庙里要供什么神呢?玉皇大帝的官最大,先把他塑在中间再说。有人说,现在人们都想生儿子,在玉帝旁边再放个送子观音吧,别让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人知道就行了。那时拖拉机还不像现在普及,种地还是把大骡子大马当成主力,于是玉皇大帝的那一边就立了个三只眼的马王爷。然后左一个关老爷,右一个猪八戒,凑了七八个神仙。小庙开张之后,生意果然不错,投资有了回报,就继续扩大再生产,一来二去,那个仓库里的神道竟列了有二三十位。但当时是博采众议,有个提案就塑个泥胎,最后终于有个明白人觉得有些不大对劲了:电视里开大会,主席台上就座可是有规矩的,我们这小庙里的神道是不是有些乱套了?于是他们就讨论起“神谱”问题,想让这一堆泥胎论资排辈了。可是泥胎不是活人,随便端起茶杯提起公文包就能走的,而且“设备”更新也要一大笔开支,所以这庙直到城市扩大到把这个村吞没,似乎也没来得及弄个“梁山好汉排座次”。
这事儿说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几千年来人们造神创教的过程却与此完全一样。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所有的神道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造出来的,等到有了一定数量之后,才会想到给他们排座次、立尊卑,而那座次尊卑也无不与人们的需要有关。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就有不同的“神谱”。佛教、道教各有不同,自不必说,就是他们本教的不同庙宇也有不同的本尊,佛陀屈尊于菩萨、天尊陪侍于真人的现象并不少见。至于各行业的祖师神、地方丛祠的毛神野鬼,在一方或一行中称王称霸,就是玉皇大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那么我们现在的“神谱”又是站在哪家的立场上编排的呢?说起来又具体又含糊,那就是“民间”。中国向来有儒释道三教之说,儒家算不算是一个宗教,眼下尚无定论,但起码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内没有宗教化,所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其实就是佛道两家。这两家历朝历代都有过争风斗法、抢占头牌的故事,但细想起来,中国势力最大的就是民间信仰,中国的两大宗教对于泛神的民间信仰都不得不屈就,二教相争时是争民间的信仰市场,二教圆融时也是在民间信仰上取得共识。君不见,过去家里死了人做水陆道场,那边是一桌和尚,这边是一桌老道,各念各的经,弄得那可怜的亡魂也不知道是西去佛国还是东去蓬莱了,但毫无疑问的是,和尚道士都得了一笔出场费。民间信仰的泛神原则,说好听些叫博大宽容、兼收并蓄,说难听的就是没有主见,见神就烧香,就是立个笤帚疙瘩也磕头。当然,这神道要是不灵,也可以一脚就踢得远远的,毫不客气。
民间信仰既是信仰,那么不是宗教也是宗教了,要是非给它贴上个堂皇的标签不可的话,说是巫教就不如儒教好听了。理由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民间信仰与封建国家的正统祀典是上下相对应的。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们虽然没有立下教会道门,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讲“礼”,而礼中又有一部分是讲祭祀的。古代把宇宙万物分成天地人“三才”,简单明了,也算是无所不包了。而儒家的经典中有“三礼”之说,就是照着三才把宇宙诸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照汉儒的解释,就是天子祭天神、地祗和他们的祖先,而诸侯只祭本国的地祗和自己的祖先,至于士大夫们就只祭本家的祖先了。天子之祭就是国家的祀典,但天神地祗并不是封建帝王们自己造出来的,其来源是千百年来的民间信仰,而自秦汉以来,虽然大体上就是以这三祭为主,诸朝的礼制,吉嘉宾军凶,五礼中的第一位就是天地人的祭祀。而祭祀的诸神,历朝有增有减,出发点自然不能脱离统治者的利益,但神灵却是不断地从民间或各地吸收、改造。所以封建国家的祀典就与民间的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统治者“神道设教”,其取材主要就是民间信仰,其次才轮到道、释二教,而且即使是二教中的东西,也往往先被民间俗信化。这就是中国几千年从来没有把释、道二教立为国教的一个原因。
古代总是讲“三教合一”,要想用其中一个宗教把另两个购并,那是不可能的,光是为孔、老、佛三位老先生谁坐在中间,就够他们打上一千年的了。但民间信仰却从“第四者”的角度,把这三家都圆融了。这第四者,当然也可以看做是儒生借助巫教变成的化身,但为了少在概念上打嘴架,我们还是叫他“民间信仰”省事。
中国过去有过不少从民间信仰角度排列的神谱,现附上一幅“三教全图”,可以代表一种倾向:最上一层,中间是如来,两侧是老子和孔子,然后是日、月、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第二层是观音,两侧是王母和斗姆;第三层的中央坐的是三个道士,也就是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第四层中央是关圣帝君,两侧是二郎神和王灵官;第五层则是天地水三官大帝居中,侧立城隍土地之属。从全图来看,玉皇大帝居于图的正中央,标志着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权。但三教教主凌驾于最高一层,而让佛祖居中,这是明显迎合佛教信仰的。这样的神谱明显不会为道士和儒生接受,老百姓却不一定太在乎,因此,本书把历代民间信仰的诸神分做十二类,但在前面还要加上一个任何一类都难包容得下的大神,即“开天辟地众神之神”:
一、天穹星历曜宿诸神;
二、风雨雷电水火诸神;
三、岳渎湖海地祗诸神;
四、土地城隍五祀诸神;
五、衣食医药民生诸神;
六、六畜龙蛇百虫诸神;
七、福禄财喜文昌诸神;
八、瘟蛊殃煞邪祟诸神;
九、司命掌阴冥界诸神;
十、地方俗信丛祠诸神;
十一、道教民间奉祀诸神;
十二、佛教民间奉祀诸神。
虽然从大范围上说,这十二类都也可以强塞硬挤地装进“天神地祗人鬼”的框架,比如草木虫鱼的神灵,虽然不好归入天神地祗,但地祗中有社,社神和稷神有时合二为一。稷神不就是管庄稼地里的事么,于是草木就有了着落,而蝗螟也是庄稼的大忌,把虫子附入其中也未尝不可;但这样总是有些绕人,不如多分成几类为好。屋子就是那么大,我们不过是多隔成几个房间罢了。但即使如此,麻烦也还是不少,那就是有些神道特别爱串门,也许是他们的人缘好,各屋都想请他去坐坐。于是关老爷在民间本来叫做关大王,道教请去就做了什么护国真君,佛教也请去做了护法伽蓝,做生意的请他做了武财神,耍枪杆子的野心家更把他捧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这麻烦也不难解决,各屋都给他设个办公桌,让他在官言官,在商言商就是了。但更麻烦的事还有不少。佛国中的四大天王,北方天王叫毗沙门,已经说过叫封神榜给弄成陈塘关总兵了,而名字也换成了唐朝的李靖。他的三儿子哪吒比较幸运,一直跟着他,没被人拐走。但他的二儿子二郎独健就弄得身世不明了,或是再到灌口做了李冰的儿子,或是成了玉皇大帝的外甥姓杨名戬,而且他还很有与关老爷的义子关平同借一个躯壳的嫌疑,嘉州太守赵昱也和他有一笔纠缠不清的专利权官司。这种“分身法”加“冒名顶替”的案例在民间信仰中太多,虽然平时可以“民不告官不究”,但在编神谱时就要难免费些口舌了。另外,不管这些神道是乔迁还是土著,是先来还是后到,既然已经加入到华夏诸神的行列,久为民众信奉,那就不问种族出身,资深还是新进,我们就应该让他占据应有位置,哪怕他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废话说了不少,还是先看正题。
文摘四圣
宋人以天蓬、天猷、翊圣、佑圣真君合称“四圣”。“四圣”只是个尊称,并不能体现他们的神职,其实他们的职责就是为护卫北极紫微大帝,也就是护卫人间皇帝的本命神,所以称他们为“四将”更恰当一些。四圣的具体名称是,天蓬称大元帅,天猷为副元帅,翊圣为黑杀将军,佑圣为玄武将,基本是按照皇宫禁卫军统帅来布置的。他们还有另外一套更为显赫的称呼,元帅、将军都成了“上帝”:北极天蓬苍天上帝,北极天猷丹天上帝,北极翊圣皓天上帝,北极佑圣玄天上帝。这正如时下的一些电视剧和历史小说动辄称某某“大帝”或“大汉”、“大唐”一样,不如此则不足以耸人耳目。天庭的“北极”就是紫微大帝的宫阙,所以虽然成了上帝,但依旧不过是紫微大帝的侍卫,'只是苍(青)、丹(红)、皓(白)、玄(黑),四种方位色标明了四位将军在北极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如同四个大将分别把守紫禁城的四方大门一样。
四圣的神职并头齐肩,画在墙上也都是一般的高大威猛,其实他们在民间的位置却有极大的高下之别。有名的佑圣真君成了玄武大帝,不仅身世悠远,而且声名显赫。至于翊圣真君,不过是四圣登台的缘起,后世就默默而无闻。那位天蓬大元帅,由于在《西游记》中被调侃得投了猪胎,在民间有些不太恭敬的影响,而天猷元帅的履历则更为萧条,简直就是一张白纸了。很显然,这四圣最初是道士们硬凑起来的,其起因只是一个“黑煞神”,之所以发迹起来,却与北宋初年的政治大变局有关。
■翊圣(黑煞神)
烛光斧影,宋太祖赵匡胤在一个寒冷的凌晨突然暴死,在场的只有他的兄弟赵光义,而太祖死后,赵光义随即把本属于侄儿的皇位抢到手里。对这一宫廷奇变,朝野的议论猜疑即使真的如鼎之沸了,也不会翻了天,因为赵光义成了太宗皇爷,手里有八十万禁军的枪杆子。尽管如此,赵光义也还是要为自己洗刷一番,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他除了伪造一个老太后让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的假口诏之外,还需要上帝的神旨,于是陕西凤翔整屋县(今陕西周至)一个叫张守真的乡下小巫师,就应运而出,成了为万岁爷所瞩目的“神媒”。
据北宋张师正《括异志》说,这是发生在太祖末年的事,有一天,整屋的百姓张守真突然听到屋里有异响,其声如婴儿,但语声却历历可辨,自称是黑煞神,是玉皇大帝的辅臣。此神虽然始终没有现形,却能预言吉凶祸福,于是惹动方圆百里的乡民都来祭祷。这消息传到了京师,太祖爷便让张守真“带着”那位大神进了京,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