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国学热与文化传承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
品牌: 唐晋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087902
·条形码:978780208790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国学热与文化传承》讲述了:国学热不只是今天才有,其实100年来,关于国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争议自然就形成热度。自西方文化舶来中国之后,国学的至尊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引发国人抢救“国学”的民族运动连绵不断。
国学是什么?章太炎说是“经、史、子、集”;梁启超说是中国历代学术思想史;胡适心目中的国学就是国故学,一切中国传统文化都叫国学。国学的内涵到底有多深,外延到底有多大,至今没有明确定义,似乎也没有必要定义。因为我们不希望彻底复古,也不希望彻底西化,而是与时俱进并吐故纳新。用胡适的话说:“从故纸堆里刨垃圾,把优秀的成分传承下去。”
编辑推荐《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国学热与文化传承》为丛书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册。
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中华民族、中国国民、中国政府应以怎样的大战略、大视野、大谋略、大胸怀应对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作为政府“外脑”,为中国最高决策层分析全球走势,为中国策,为国是谋。
《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顶级“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软实力、民生、环境、能源、人口、国家安全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目录
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国产文化叫“国学”,进口文化叫“西学”
国学百年启示录
国学的度越与建构
国学、国学热与文化认同
国学:中国学术文化的家园
新国学运动:跨世纪的文化浪漫主义——对新国学的文化确认与功能分析
人文与市场的纠结:第三次国学思潮反思
国学至今没有定义,是一种文化图腾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国学与经学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
儒家仁学宪政主义之我见
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
道家思想与全球伦理
道家技术观与现代科技文明
“国学为体,西学为用”
国学与现代中国
国学精神与当代社会
国学与时代精神
依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当代国学
中国文化精神复兴的可能性
“21世纪是儒家的世纪”
儒学新论
儒学的现代意义
儒学的当代价值
儒家核心价值观——民本的现实意义
和合、和谐与现代意义
差序格局与“太和”理念——儒学“和”、“太和”观念的理论内涵与思想特色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
……[看更多目录]
文摘老子承认,有道的人应当尽量回避战争,但有时可能还是不得不动兵、不得不动武的,虽“君子”亦不能免,但即便在这时,动兵也应当被视作“凶事”,应当以“丧礼”处之。这意味着,战争、暴力本身是一种“恶”,虽然有时是难于避免的“恶”,“必要的恶”,但由于它大量涂炭生命,即便可能造成好的结果,它本身绝不是“善”。
所以,在此,还不止是“胜之不武”,而是“胜之不美”。“胜之不武”是指使用了不太高尚的手段取得胜利,而“胜之不美”是指即便是用大家认可的手段取得胜利了,也由于它造成大量的生命牺牲和毁坏而得意不起来,赞美不起来。当然,有这种心情并不意味着抹杀比较合乎正义的战争和不正义的战争的区分,并不意味着不去努力争取自己所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胜利,甚至也不意味着胜利了就完全没有兴奋之情,而是说,还有一种基本的心情不可忘记,有一种基本的真理也不可忘记,这就是:战争是杀生的、是要死人的,而且是大量的死,战争是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它不仅破坏财产、毁灭生命,而且从道德上、精神上毁害人的心灵。所以,必须“恬淡为上”。尤其在“杀人之众”时,“以悲哀泣之”。这可以比之于孔子所说的即便破了案,赢了诉讼,也应当“幸哀矜而勿喜”。因为还要看到有人罹罪,有受害者,而犯罪者也是可悲的,这整个犯罪案件发生于这一社会也是可悲的。所以,在这整个战争或使用暴力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悲哀,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人类竟不得不用这样一种暴力和血腥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使人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脱离动物界。一个“哀”字,最突出地表明了道家悲天悯人的深厚人道主义感情。而即便是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也是抱有一种悲哀之情的。如果说“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那么,“哀兵必胜”的原因一是这战争是被强加的,有一种不得不为的“正义性”;二是因此不会骄矜,不会轻敌,而“骄兵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