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经典作品集(精)
分類: 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英语读物,综合,
品牌: 简·奥斯汀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12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6299631/9787506299633
·条形码:978750629963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简·奥斯汀经典作品集》(精):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女作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本书收录了简·奥斯汀的六部经典作品。本书为英文版。本书收集奥斯汀的所有小说作品,包括《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苏珊夫人》和《爱情和友谊》。《傲慢与偏见》故事围绕贝内特家中几位待嫁女孩婚姻问题展开。作者巧妙地刻画出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的荒谬和迷失,以及经过认识然后洞察真相的过程。毛姆将此书列入“世界十大小说”金榜内。《理智与情感》是奥斯汀写的第一部小说,它属于奥斯汀最富于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小说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透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汀的转型之作,仍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曼斯菲尔德庄园》是奥斯丁生前获利最多的小说,销售速度也比《傲慢与偏见》快。《爱玛》被认为是奥斯汀最成功、最伟大的作品。一个喜欢给人做媒的可爱的姑娘,在为别人安排“良缘”时发现自己爱上了对方。本书结构精微巧妙,喜剧气氛弥漫全书,趣味横生。《诺桑觉寺》除了爱情纠纷之外,小说自始至终还贯穿着对“哥特小说”的嘲讽,因此可谓“双主题”小说。《劝导》奥斯汀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比以前的作品写得更有思想和感情深度,被许多评论家视为奥斯丁最好的作品。《苏珊夫人》和《爱情和友谊》是奥斯汀的两部短篇小说,本书一并收录。本书附有大量精美插图,符合读者审美。
据讲解员介绍,奥斯汀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父亲能即兴赋诗。奥斯汀从小在家阅读父亲收藏的古典文学书籍和流行小说,并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14岁时,她就写成了她的处女作《爱情和友谊》。1801年夏,奥斯汀热恋中的男友不幸去世,使她深陷痛苦之中。翌年,她曾接受一个大地产主的求婚,但第二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奥斯汀意识到:单纯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何况,自己根本不爱他,怎能共同生活?结果,她终生未婚。简·奥斯汀的小说蜚声世界文坛,在18世纪—19世纪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她的作品中关于年轻女性婚姻和爱情的别具一格的描写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尽管没有财产的妇女的社会出路问题是英国小说中的“老生常谈”,但奥斯汀在其小说中对这一主题却旧题新做,作了独特的喜剧性处理。在名著《傲慢与偏见》里,她曾用戏谑的口吻说班奈特太太的“毕生大志”就是把五个女儿都嫁出去。这部小说著名的第一章描写班奈特太太一听说有个阔少定居在附近,就盘算着如何把一个女儿打发给他。不管是哪一个,任他挑选。这段鞭辟入里的刻画,便是奥斯汀喜剧风格的典范。
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到今年7月18日,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已逝世180周年,但其作品在世界文坛上却经久不衰。近年来,她的名著《傲慢与偏见》、《爱玛》等还被搬上银幕,而且依然走俏影坛,深受观众欢迎。奥斯汀的艺术之树何以常青?怀着好奇心,笔者作为驻英国记者时,在一个明丽的夏日造访了奥斯汀的故居。 故居坐落在汉普郡阿尔顿小城西南一英里处的查乌顿村,离奥斯汀的出生地汉普郡史蒂文顿村仅10英里之遥。这是一幢朴实无华的两层楼建筑(见下图,本文作者摄)。房舍一面临路,三面花园环抱,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据说,路旁的古栎树是奥斯汀当年亲手栽的。临大路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简·奥斯汀故居”。如今这里已成为简·奥斯汀博物馆,常年对公众开放。步入故居,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宁静而典雅,正与主人文静的性格合拍,奥斯汀也称赞这里是她创作的“伟大的宝库”。的确,她令人钦佩的创作效率,正是得益于居室内朴素和谐的环境:坚实的木质地板,一些小摆设都放在恰当的位置,墙纸花纹简练而协调,墙上的名画色彩明朗、人头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呼唤着作家的灵感。1809年7月,简·奥斯汀的兄弟埃德沃德把他在查乌顿的这幢房产转让给他母亲和姐妹们后,奥斯汀就定居在这里。她在操持家务之余,偷偷地进行写作。在七年半的时间里写成了6部非凡的小说:《理智和感伤》、《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后两部小说还来不及出版,奥斯汀因染上结核病而逝世。奥斯汀的哥哥亨利在她死后主持了《诺桑觉寺》和《劝导》的出版,并公布了她的真名和身份。这所房舍有一扇著名的能发出“声响之门”,其响声能使奥斯汀事先知道“有人来了”,以便悄悄地收起她正在写作的纸笔。博物馆里还展示着奥斯汀许多作品的手稿和亲笔信,以及她当年写作用的据说是来自中国的桌子。这张桌子酷似一台缝纫机,遇有人来,纸笔放进桌内,桌面一盖便“天衣无缝”。它与“声响之门”默契配合,为奥斯汀“偷偷地写作”服务。遗憾的是,门在后来重新安装时方法不对,现在已经不能发出声响了。但它却不失为一个提示物,即奥斯汀那些知名的小说是在半秘密状态下写成的,也只有奥斯汀才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写作的艰难和多少不为人知的情感。奥斯汀的辛劳创作并未给她带来多少酬劳。她一生节俭,在41岁辞世时,仅留下561.7英镑的积攒。
编辑推荐《简·奥斯汀经典作品集(精)》主要包括: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劝导。
目录
1 Pride and Prejudice
2 Sense and Sensibility
3 Emma
4 Mansfield Park
5 Nerthanger Abbey
6 Persuation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世界文学名著表现了作者描述的特定时代的文化。阅读这些名著可以领略著者流畅的文笔、逼真的描述、详细的刻画,让读者如同置身当时的历史文化之中。为此,作者将这套精心编辑的“名著典藏”奉献给广大读者。
作者找来了专门研究西方历史、西方文化的专家学者,请教了专业的翻译人员,精心挑选了这些可以代表西方文学的著作,并听取了一些国外专门研究文学的朋友的建议,不删节、不做任何人为改动,严格按照原著的风格,提供原汁原味的西方名著,让读者能享受纯正的英文名著。
随着阅读的展开,你会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无形中有了大幅提高,并且对西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日益深入广阔。
送您一套经典,让您受益永远!
文摘"I am not supposing him at all an unnatural creature, in suspecting that he may have learnt to be above his connexions, and to care very little for any thing but his own pleasure, from living with those who have always set him the example of it. It is a great deal more natural than one could wish, that a young man, brought up by those who are proud, luxurious, and selfish, should be proud, luxurious, and selfish too. If Frank Churchill had wanted to see his father, he would have contrived it between September and January. A man at his age - what is he? - three or four-and-twenty - cannot be without the means of doing as much as that. It is impossible."
"That's easily said, and easily felt by you, who have always been your own master. You are the worst judge in the world, Mr. Knightley, of the difficulties of dependence. You do not know what it is to have tempers to manage."
"It is not to be conceived that a man of three or four-and-twenty should not have liberty of mind or limb to that amount. He cannot want money - he cannot want leisure. We know, on the contrary, that he has so much of both, that he is glad to get rid of them at the idlest haunts in the kingdom. We hear of him for ever at some watering-place or other. A little while ago, he was at Weymouth. This proves that he can leave the Church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