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分類: 图书,小说,中国,近现代小说,沈从文,
品牌: 沈从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12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5058688/9787305058684
·条形码:978730505868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边城》是其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
作者简介贾平凹(其中凹读wa),中国当代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商州初录》《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天狗》《黑氏》《美穴地》《怀念狼》《病相报告》等。曾获得全国文学奖三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其作品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余种版本。长篇小说《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编辑推荐沈从文先生一生写下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但是在他众多的著作之中,《边城》则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目录
边城(一~二十一)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
……[看更多目录]
序言如果要说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沈从文一定是其中一个,而且是天才的一个。沈从文的文笔是独一无二的清丽脱俗,平实又感人,这深刻地体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然而他的作品并不像他文笔的外表这么简单,他每一部作品的深意都是他带着忧郁气质的悲天悯人。他把自己要写的残酷、悲剧、命运都带上了一种诗意,平淡之中的遗世独立,或者内心掩藏了强烈情感的沈从文,不会把他的想法强加给读者,而是潜移默化,用他构筑的场景和人物和他们的命运,让读者的内心荡起涟漪。
《边城》是沈从文的理想世界。
《边城》是特别的,也是典型的。沈从文写过不少反映他故乡的小说,《边城》被誉为其中的至高之作。《边城》的开始就是缓慢的,沈从文就像创造神一样,从每一个细节开始塑造这个湘西的小镇:每一座山,山里的树和人;每一条河,河里的水和鱼;仅有的一个小镇,小镇上的店铺和生活。在这个安静的小山村,发生了一次或者很多次的故事。故事中的人们性情豪爽、心地善良,一代又一代地在这个小山村编织着自己的命运,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老病死。他们的悲伤和幸福都是最纯洁的,不带着名和利。我深深相信《边城》要歌颂的就是人性当中最美好的品格。不管是男女之间纯洁忠贞的爱情,亲人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同乡之间的乡情。形象鲜明的不仅几位主人公,杨兵马对翠翠母亲的爱情从翠翠母亲爱上别人殉情而死一直到翠翠爷爷死后,对翠翠母亲的爱情成为了他照顾翠翠的最大动力,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动。而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会让人感伤命运的不公。他们和他们的周围一直都是善意的,但是一切都是因为误会,必定不能有个完美的结局。故事的结尾虽然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但是,其实,早就已经是注定的悲剧。如此悲剧才成全了这个完美的故事。
文摘边城(一~二十一)
一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则引手攀缘那横缆,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仍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
“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皆慷慨奉赠,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送人也很合适!”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地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