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
分類: 图书,小说,外国,现当代小说,欧洲,英国,
品牌: (英)萨尔曼·拉什迪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214056089/9787214056085
·条形码:9787214056085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羞耻》于1983年出版。小说明显地影射了巴基斯坦动荡不安的近代史。书中人物影射两位主要政治人物:布托及齐亚哈克。这是一部充满讽刺、揶揄与怪诞的小说。
作者以复杂的人物与虚实交错的情节,铺陈了一部似真似假的历史闹剧。故事环绕哈拉帕及海德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展开:伊斯坎德•哈拉帕40岁时,放弃荒淫生活,成为“不完全的”巴基斯坦的平民总理。拉查•海德,军人,受伊斯坎德提携成为高级将领。伊斯坎德相信他不会制造麻烦,后来却在一场政变中被海德推翻。为报复伊斯坎德对他的羞辱,海德把伊斯坎德处死。
奥马尔•沙克尔是书中另一主要人物,是环绕着“权力中心”的边缘人物。他出生离奇,由3位姐妹共生,由这3个母亲共养,自小住在门禁森严的沙克尔大屋里。后来他逃离大屋,日后成为杰出医生,但也放荡不羁,不知羞耻。他起初是伊斯坎德的跟班,一起过着淫乱的生活,后来成为海德的女婿,政变失败后被处死。
小说围绕“非理性的宗教和政治暴力是导致社会的羞耻以及无耻的根源”这一主题展开,巧妙地结合了历史、艺术、语言、政治及宗教,描写一个现代国家的创建及其失败的过程。笔触轻快而又稳健,深入人与非人的领域,探索存在于每个人内心的疯狂、纯真与残酷;文体雄辩而又繁复,写出了一则充满野心、饱含讽刺的现代寓言,令人感到可笑的同时也感到恐怖。
本书曾获法国年度最佳外语书籍奖。
作者简介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于1947年生于印度孟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则是剑桥大学商业系的毕业生。14岁时,他被送到英国的格拉比学校读书。1964年他的父亲搬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居住,那时候正值印巴战争。拉什迪继续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求学,攻读历史。 复杂的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注定了他对“历史”、“政治”、“流亡”、“移民”、“混杂”、“文化翻译”、“边缘写作”等问题的热切关注。 1981年,文学天赋不同凡响的他凭借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坛最高奖项“布克奖”,却因作品触怒了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而被印度当局禁止在国内发行。此后,其小说《羞耻》又因中伤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以及著名的布托家族,而导致该书不仅在巴基斯坦遭禁,他本人也被指控犯有诽谤罪。 1988年,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出版,立即引起巨大争议,于作者本人也是毁誉参半。故事源于一个传说,撒旦在伊斯兰教圣典《古兰经》中加入自己的诗文。当天使透露有些经文有问题时,老先知穆罕默德就删除了那些有问题的经文。小说中,主人公吉百利和萨拉丁两人从一场空难事故中奇迹般幸存,并且获得了神圣和邪恶的力量。作品描写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穿插了对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的不敬内容。伊斯兰教基要主义者领袖抨击它为渎神之作。1989年,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领袖阿亚图拉•鲁霍拉赫•霍梅尼宣布判处拉什迪死刑,并号召教徒对其采取暗杀行动。迫使拉什迪潜藏多年,过着有警方保护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护费高达160万美元,1998年,伊朗政府宣布不会支持对拉什迪的死刑判决后,拉什迪终于获得了自由。联动文库即将推出拉什迪以下作品: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午夜之子》、《佛罗伦萨妖女》、《格林姆斯》、《哈伦与故事海》、《东方,西方》、《她脚下的大地》、《愤怒》、《小丑沙利马》、《想象的家园》、《越界:非小说文集1992-2002》。
媒体推荐◎拉什迪的作品使我们在绝望的境地产生勇气,其诗意能够承受任何最残酷的东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 ◎“拉什迪事件”是拉什迪作品的最极端的文学批评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 ◎自从拉什迪的《子夜之子》在当时(1981年)唤起一致的欣赏后,盎格鲁—撒克逊文学界无人反对他是当今最有天分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羞耻》如果不是被看做小说,而是被看做不易分类的作品可能更有助于欣赏。就像18世纪那些最出色的作品: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伏尔泰的《老实人》,斯特恩《项迪传》……在我看来,拉什迪是他们的后继者。拉什迪轻松明快的风格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欢乐。 ——美国《纽约时报》 ◎《羞耻》是一个关于编造的、虚构的国家的故事,“一个失败的梦想”。小说的主题是耻辱和无耻,这两者都源于现代历史的暴力。揭露或隐藏,荣耀之事,政党的红色迷雾,经济衰退的色情生活,公开的暴力,创建了拉什迪非同寻常的基调。拉什迪用奇异的想象启迪我们,我们现在必须书写我们的历史——如果这样,我们就能够进入它,甚至保存它。 ——英国《卫报》 ◎很少能有政治小说像《羞耻》一样,强劲有力又充满巴洛克的具体化风格。它可以理解为寓言、史诗或苛责;历史与小说水乳交融,它既是神话又是讽刺诗。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
编辑推荐《羞耻》:三获布克文学奖、囊括欧美三十余项文学大奖。
大陆首次引进,莫言、余华等中国著名作家权威审定并倾力推荐!
史上身价最昂贵的作家,他曾被迫十余载潜隐,处处躲避追杀。
世界许多出版人以生命做代价出版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因独特的叙事技巧及虚构方式博得一致好评。
世界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当代英国文坛上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是“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又有人把他和奈保尔与石黑一雄并称是英国文坛上的“移民三大家”。
世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一些人将他奉为“文学天才”,认为他构筑了一个庞大、复杂、肉感、色彩鲜艳的文学世界;他以生命的代价(自己的或无辜他人的),将人性中的善恶美丑展现在世人面前。另一些人则骂他是“肆无忌惮的聪明和没心没肺的恶搞”,“文痞和走狗”,“亵渎圣灵,应该处死”。
时至今日,他依然活着。但曾经有很多人为了使他的作品在一个个国家问世,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就是:萨尔曼·拉什迪,欢迎他光临中国。
目录
第一部逃离母国
第一章升降机
第二章鞋项圈
第三章融化的冰
第二部决斗者
第四章幕后
第五章搞错的奇迹
第六章决斗
第三部羞耻、好消息和处女
第七章脸红
第八章美女与野兽
第四部十五世纪
第九章亚历山大大帝
第十章戴面纱的女人
第十一章一个被绞死的男人的独白
第十二章稳定
第五部审判日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部 逃离母国
第一章升降机
偏远的边境市镇Q镇,从空中俯视,酷似一个不成比例的哑铃。从前,那里住着三位可爱又相爱的姐妹。她们的名字……可是,她们从未使用过的真实名字,犹如那批精致的家用瓷器,在她们遭遇共同悲剧的那个夜晚之后,便锁在厨柜里,最终被遗忘,使得从沙俄的加德纳陶瓷厂①买来的全套1000件餐具变成神话,她们几乎不再相信其真实性……我不应再耽搁了,三姐妹姓沙克尔,按照年龄顺序,人们称呼他们为楚妮、慕妮和布妮。
有一天,她们的父亲去世了。
老沙克尔先生死时,已做了18年鳏夫,他养成一个习惯,总是把他居住的市镇称为“地狱洞”。在最后一次神志迷糊期间,他不断讲些基本上难以理解的独白,家仆们从他这胡言乱语中,听出大段大段的下流话、誓言和咒语。他声音激烈,连床头的空气也沸腾起来。在长篇大论中,这位痛苦的老隐士反复宣泄他一生对故乡的仇恨,一会儿呼唤恶魔来摧毁街市周围“乱七八糟”的暗褐色低矮房屋,一会儿把粉刷得冰冷整洁的军营区往死里骂。这两处,旧镇和军营,构成这座哑铃形市镇的两个球状。前者是被殖民的原住民聚居区,后者是外来殖民者英吉利利(也即英国)绅士们的聚居区。老沙克尔对这两个世界厌恶极了,多年来幽闭在他那座城堡似的高耸大宅里。大宅位于一个宽敞的广场附近,刚好跟街市和军营保持相等的距离。它往内望,面对一个井形的昏暗大院。大宅仅有几扇向外望的窗子,弥留之际的沙克尔先生透过其中一扇,得以凝视那座帕拉第奥式酒店的圆顶,酒店耸立在军营区那些不堪入目的街道之上,像个幻影。酒店内可见到金痰盂、穿铜纽制服戴侍应帽的蜘蛛猿,和每晚在刷灰泥的舞厅里表演的正规管弦乐队,还有四处蔓延的奇异植物、黄玫瑰、白木兰和高至屋顶的翡翠绿棕榈树——总之,这就是豪绅酒店。酒店圆顶那时已经有了裂缝,却依然闪烁着,难掩它劫数难逃的短暂荣耀所焕发出来的令人生厌的傲气。穿套服和短筒靴的英国军官、系白领带的平民和留鬈发、眼神饥渴的女士,每夜都会从平房里出来,聚集在酒店圆顶下跳舞,分享色彩缤纷的幻觉——而事实上他们只可勉强称为白,甚至很灰,这得归因于石头般的炎热晒坏了他们原已蒙上一层晦暗的皮肤,还得归因于他们习惯在正午眩目的烈日下喝浓郁的勃艮第酒,而不大理会他们的肝脏。老沙克尔听着金色酒店传来帝国主义者的音乐,音乐在一片绝望的欢乐中透出沉郁,他忍不住用粗大而清晰的声音诅咒这座梦幻酒店。
“关窗,”他喊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