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教育部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中小学课外读物,语文课外读物,
品牌: 傅敏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6883738/9787806883730
·条形码:978780688373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中学必读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傅雷家书》所刊录的,乃是傅雷与傅聪之间自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之间的书信。《家书》中所充斥的,是对自由的向往,对真理的追寻。父子之间共同呈现的乃是奔放的热情,激越焕发的生命力。《家书》撰写于五十年前,半个世纪过去了,却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读者心目中,如惠风吹拂迎风悬挂的风铃般,拨动了无数敏锐的心弦,使千千万万读者为之感悟、为之动容,为之一读再读,而每读必有所获。
媒体推荐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范用
编辑推荐《傅雷家书》: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目录
新版《傅雷家书》序言 金圣华
不是前言的前言:傅聪家信
傅雷夫妇给出孩子们的信
一九五四年[三十三通]
一九五五年[十六通]
一九五六年[十一通]
一九五七年[十通]
一九五八年[三通]
一九五九年[二通]
一九六○年[十七通]
一九六一年[二十通1
一九六二年[十九通]
一九六三年[十二通]
一九六四年[七通]
一九六五年[十二通]
一九六六年[五通]
代跋 读家书,想傅雷 楼适夷
编后记 傅敏
……[看更多目录]
序言二○○七年十二月二日,傅聪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独奏会。一如既往,会场上坐满了心仪演奏家超卓琴艺的听众,屏息静气中,期待着钢琴诗人的演出。
傅聪出场了,颀长的身影,在如雷掌声中,缓缓地,凝重地,一步又一步走向钢琴,然后,又缓慢地,庄重地,扶着琴边,坐了下来。接着,他聚精会神,舒展双手,开始弹奏,一片洋溢诗情的乐韵琴声,迅即流泻出来,如清泉、如甘露,滋润了每一位听众的心田。
那天,傅聪弹奏的是德彪西的暎雄摇篮曲》、海顿的《C小调第33奏鸣曲,作品HobXVI:20》、萧邦的《三首马祖卡,作品59》与《升F大调,作品60》,以及舒柏特的《降B大调奏鸣曲,作品D960》。这些精致优美而又成熟复杂的乐曲,在演奏家倾注了生命力的演绎下,显得如梦如幻,如诗如歌,既活泼又典雅,既抒情又激昂。
演奏完毕,钢琴家再次扶着琴边,慢慢起身致意,徐徐步人后台.听众再次以如雷掌声,要求“再奏一曲”,傅聪亦不负众望,加奏一阕,令全场听众如痴如醉,尽兴而归。
文摘两次妈妈给你写信,我都未动笔,因为身体不好,精力不支。不病不头痛的时候本来就很少,只能抓紧时间做些工作;工作完了已筋疲力尽,无心再做旁的事。人老了当然要百病丛生,衰老只有早晚之别,决无不来之理,你千万别为我担忧。我素来对生死看得极淡,只是鞠躬尽瘁,活一天做一天工作,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杆的时候才休息。如是而已。弄艺术的人总不免有烦恼,尤其是旧知识分子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你虽然年轻,但是从我这儿沾染的旧知识分子的缺点也着实不少。但你四五年来来信,总说一投人工作就什么烦恼都忘了,能这样在工作中乐以忘忧,已经很不差了。我们二十四小时之内,除了吃饭睡觉总是工作的时间多,空闲的时间少,所以即使烦恼,时间也不会太久,你说是不是?不过劳逸也要调节得好:你弄音乐,神经与感情特别紧张,一年下来也该彻底休息一下。暑假里到乡下去住个十天八天,不但身心得益,便是对你的音乐感受也有好处。何况人国问禁,入境问俗,对他们的人情风俗也该体会观察。老关在伦敦,或者老是忙忙碌碌在各地奔走演出,一些不接触现实,并不相宜。见信后望立刻收拾行装,出去歇歇,即是三五天也是好的。
你近来专攻斯卡拉蒂,发现他的许多妙处,我并不奇怪。这是你喜欢韩德尔以后必然的结果。斯卡拉蒂的时代,文艺复兴在绘画与文学园地中的花朵已经开放完毕,开始转到音乐。人的思想感情正要求在另一种艺术中发泄,要求更直接刺激感官,比较更缥缈更自由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来满足它们的需要.所以当时的音乐作品特别有朝气,特别清新,正如文艺复兴前期绘画中的波提切利,[Botticelli sandr。一四四四至一五一。,意大利画家,佛罗伦斯派。]而且音乐规律还不像十八世纪末叶严格,有才能的作家容易发挥性灵。何况欧洲的音乐传统,在十七世纪时还非常薄弱,不像绘画与雕塑早在古希腊就有登峰造极的造诣(塑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四世纪,绘画在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一片广大无边的处女地正有待斯卡拉蒂及其以后的人去开垦。一一写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常去大不列颠博物馆,那儿的艺术宝藏可说一辈子也享受不尽,为了你总的佺面的)艺术修养,你也该多多到那里去学习。
我因为病的时候多,只能多接触艺术,除了原有的旧画以外,无意中研究起碑帖来了:现在对中国书法的变迁源流,已弄出一些眉目,对中国整个艺术史也增加了一些体会;可惜没有精神与你细谈。……
你以前对英国批评家的看法,太苛刻了些。好的批评家和好
……[看更多书摘]
后记《博雷家书》自一九八一年刊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二十八年来,先后出了七个版本,至今畅销不衰,显示了家书的强大生命力。
父母家信得以留存的,主要是致傅聪部分,致傅敏部分由于历经“文革”浩劫,仅剩三封。这批信函写于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距今已半个世纪。信函所涉及的人和事,对今天的中学生,已成历史。为帮助阅读,这一版以精选注释为特色:一是精选父母家信,以窥家书全貌,二是摘选傅聪家信作注,以提供相应背景,形成呼应。
目前留存的家信有三百。七封(其中英文信六十五封,法文信九封),父亲的信二百三十五封,母亲的信七十二封.本版家书精选其中的一百六十五封:父亲信一百三十二封,母亲信三十三封。
新版家书由傅译研究专家金圣华女士专诚作序,原版代序《读家书,想傅雷》移作代跋。“序”侧重傅聪,“跋”侧重傅雷,显示了《傅雷家书》不同时代的阅读取向。
愿傅雷永远活在真诚正直善良的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