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到市场:中国经济转型探析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作者: 孙中亲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9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72595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分析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逻辑和内在统一性入手,论证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对“实施成本”和“摩擦成本”两种改革成本的比较,论证了中国走“渐进式”改革道路特有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通过对“渐进式”改革过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规律的探讨,分析了我国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最终实现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战略转换的最佳途径和普遍意义。
本人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方面积累了一些资料,搜集整理出来,一方面可以作为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辅助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转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本书研究的方法、目的
二、关于经济转型的界定
三、“北京共识”
第二章 制度、体制与体制变迁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二、体制变迁
三、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重工业的基本特征与中国经济现实
三、计划体制宏观政策环境的形成
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形成
五、微观经营机制的形成
第四章 传统计划体制的经济绩效
一、片面的经济高增长率
二、产业结构严重扭曲
三、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效率低下
第五章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一、两种体制的比较
二、中国的体制选择
三、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
第六章 中国体制转型的路径
一、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二、两种改革成本
三、改革方式的选择
四、中国体制改革的条件及路径选择
五、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最优方略
第七章 中国“渐进式”经济转型历程
一、理念的变革
二、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革
三、资源计划配置制度改革
四、宏观政策环境的改革
五、中国体制改革的逻辑分析
第八章 经济转型绩效
一、经济总量增加和质量提高
二、激励机制与经济效率的改进
三、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四、“比较优势战略”初步形成
第九章 经济转型的深化与完善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
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三、在深化改革中增强金融防范能力
四、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一、本书研究的方法、目的
在当前对转型经济的研究中存在三种主流研究模式,它们分别是新古典经济学模式、比较经济学模式和制度经济学模式。
(一)新古典经济学模式
长期以来,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占据着现代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它是在19世纪末边际革命的基础上,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整理和提炼所形成的以效用价值论和均衡分析为主要工具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市场上的价格和竞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政策主张在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就是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其核心内容是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
(二)比较经济学模式
比较经济学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一门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现实中不同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不同经济管理和决策方式等问题作对比研究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