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24部委组建实录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陈重伊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2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980203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外交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24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成立的全过程,全方位地介绍了它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演变历程。
目录
第一章 外交部组建实录
1.周恩来指示保存外事干部
2.王炳南参与筹备组建外交部
3.新外交部喷薄而出
第二章 水利部组建实录
1.毛泽东三次会见傅作义
2.毛泽东信守承诺,傅作义推荐旧部
3.水利部正式成立
4.第一项任务是治淮
第三章 铁道部组建实录
1.前身是军委铁道部
2.组建军委铁道部机关
3.军委铁道部转变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
第四章 公安部组建实录
1.“香饽饽”被毛泽东指名点将
2.抽调军级干部到公安部
3.组建公安武装力量——公安纵队
4.“你们是国安危,系于一半。”
第五章 司法部组建实录
1.谢觉哉组建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
2.废除《六法全书》
3.史良逃脱魔掌到达北京
4.史良“只提一条”
5.重建司法部
第六章 卫生部组建实录
1.贺诚被党中央调往北平
2.李德全被任命为部长
3.筹建卫生部
4.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全国卫生工作方针
第七章 文化部组建实录
1.两支文艺大军会师
2.请出沈雁冰
3.组建文化部领导机关
第八章 教育部组建实录
1.马叙伦第四次出任教育部部长
2.刘少奇推荐钱俊瑞
3.副部长韦悫的秘密党员身份在1960年才公开
4.“我们新教育的前程是无限光辉与远大的”
第九章 财政部组建实录
1.毛泽东亲自点将薄一波
2.戎子和被周恩来“截下”
3.周恩来在戎子和名字后加上王绍鏊
4.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十章 农业部组建实录
1.“李书城先生当部长,也算是我们对死去先烈的交代”
2.棉花专是如何出任副部长的
3.农业专和人才被重用
4.罗玉川由朱德推荐进了农业部
第十一章 监察部组建实录
1.谭平山组建人民监察委员会
2.监察部部长是《洪湖赤卫队》韩英原型
3.重建监察部
第十二章 民政部组建实录
1.内务部主管民政工作
2.十一位部长中两人有战伤
3.组建民政部机关
4.调查研究定下民政工作大计
5.职能扩大,机构不断完善
第十三章 国民族事务委员会组建实录
1.李维汉推荐杨静仁接替工作
2.刘格平由山东代表变为回民代表
3.赛福鼎来到北京
4.拨乱反正,重建国家民委
第十四章 劳动部组建实录
1.李立三筹建劳动部
2.劳动与人事工作第一次合并
3.组建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第十五章 邮电部组建实录
1.“王诤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2.朱学范出任首任邮电部部长
3.邮电分营,组建信息产业部
4.信息和工业走向融合,组建工信部
第十六章 交通运输部组建实录
1.章 伯钧、季方组建交通部
2.常务副部长李运昌
3.大交通:“管天管地管邮递”
4.组建交通运输部
第十七章 贸易、商业部组建实录
1.叶季壮出任贸易部部长
2.为了担负新使命,组建商业部
3.组建新的商务部
第十八章 地质部组建实录
1.李四光回国,组建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
2.地质工作先行
3.孙大光审时度势恢复地质部
4.国土资源部正式成立
第十九章 科学技术部组建实录
1.聂荣臻不当市长管科技,组建国家科委
2.重建国家科委成为科学界头件大事
3.组建科技部
第二十章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建实录
1.重中之重——组建国家计委
2.在改革浪潮中演变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
第二十一章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实录
1.邓小平较早提出节育主张
2.事关四个现代化的人口问题促使成立计生委
3.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
4.20年的更名之路尘埃落定
第二十二章 环境保护部组建实录
1.中国也敲响了环保警钟
2.环境保护局的组建与升格
3.26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第二十三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建实录
1.前身是年轻的建设部
2.一个新部门的诞生
3.住房新政下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第二十四章 中国人民银行组建实录
1.毛泽东推迟组建人民银行
2.提前在石家庄成立
3.银行大接管与总行移驻北平
4.改组为中央银行,机构逐步完善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外交部组建实录
1.周恩来指示保存外事干部
外交部是一个国家执行外交政策、主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性机构。这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央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建立新中国,中央政府肯定不能没有外交部;否则,就不成其为国家。
新中国外交部的最初班底,是中央外事组。
中央外事组可以追溯到1944年秋在延安设立的中央办公厅外事组。它与中央联络部是从同一机关分离出来的,后来在风起云涌的解放战争中又得到壮大和发展。
中央外事组组建于国共内战爆发后不久。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0月,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陷入僵局,驻南京、上海、北平等地的中共代表团眼看和谈没有希望,时刻受到特务的盯梢和威胁,不得不分批撤回延安。这些代表团中不少人是会外语的外事人才,他们回到延安后被中央有关部门放到了中央外事部门。第二年3月,胡宗南大军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3月5日,参与国共谈判的周恩来、董必武以及王炳南等人从南京回到延安。
周恩来问金明军调部的同志们回来没有。
他所说的军调部,就是中共方面由叶剑英负责的在北平的国共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
金明回答说:他们也分批撤回了延安。
“大家一起见见面吧。”周恩来说。
于是,金明将众人召集到党中央驻地王家坪。在见面会上,周恩来讲了当前的战争形势,然后特别嘱咐王炳南、金明等人说:同志们凑到一起不容易,不要走散了,什么时候需要他们,到时临时找,恐怕对情况不了解。
未来的新中国在外交上肯定需要一批新型的外事干部,此时的周恩来已预见新中国即将诞生,高瞻远瞩地做出了集中保存这批人才、不让他们就此分散的决定。随后,这些曾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被编成一支队伍,叫军委外事组,由原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薛子正任组长,新闻处长黄华任副组长,原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外事委员会副书记兼中共代表团发言人王炳南为党委书记,北平军调部和中共南京、重庆代表团的成员章文晋、张香山、凌青、王光美等人都在其中。这些人个个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又有一定的外事经验。
党中央撤离延安后,他们跟随中央后方纵队进行撤离、转战。几经辗转,到达山西省临县三交镇,然后与中央纵队一起等候党中央下一步行动命令。
4月中旬,党中央在转战途中指示时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的叶剑英将原军委外事组改组为中央外事组,为党中央直属八大单位之一,并由叶剑英兼任外事组主任。
5月1日,中央外事组在三交镇正式宣布成立。叶剑英主持成立大会,王炳南宣布外事组负责人名单,主任由叶剑英兼任,副主任为王炳南,中央外事组包括前京(南京)平(北平)渝(重庆)三地外事人员,工作人员约20人,分为三个处:编译处由徐大年负责,副处长为章文晋,科长马牧鸣;研究处由柯柏年负责,下设两个科,凌青担任一科科长,吴青为二科科长;新闻处由董越千负责,下设两个科,科长分别是刘华峰、陈应。各部门于10日就开展工作了。
5月11日,叶剑英就外事组的改组及工作开展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了各处的工作计划,其中,编译处主要翻译毛泽东文选,编译有关介绍土地改革和解放区文化的材料;研究处主要研究国际形势、党的外交政策,编写有关参考资料;新闻处主要编发和油印新闻材料。这样,尽管只有20多人,外事组的基本任务确定下来了。
刚开始,外事组成员不光坐机关,还和中央机关的其他人员下乡,参加山西农村的土改运动。
周恩来跟随毛泽东在陕北前方指挥与胡宗南部队作战,在战火纷飞的紧张时刻,还时刻惦记这支外事队伍。7月29日,他给王炳南写信说:“对于外事组,应将重心放在翻译几本毛主席的重要著作,编译几本有关美国的工具书、几本有关解放区基本政策的小册子,就是为这些事花一两年工夫都要得。”11月10日,他又致信叶剑英并转王炳南、徐大年、柯柏年,信中写道:“编译方面,译毛、刘著作望仍照原计划进行,勿停勿懈。编小册子,目前只能编写解放战争及土改两种,今冬明春要将解放战争写出就很好。美国手册,能在明春编成就很好。政协和三人小组会议的谈判材料由章文晋、陈浩两同志整理出一份有系统的档案为最好。整理时有意见提出来,不要怕提反面意见,这对于今后的国际斗争,也许会有裨益。”
根据周恩来的意见,中央外事组在后方边参加土改运动边进行编译工作,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之后,叶剑英加强了外事组对国际问题的研究,要求他们做好向海外宣传解放区的工作。由于条件艰苦,他们对于国际问题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收听外文广播,然后编辑出新闻稿,供与他们在一起的中央负责同志参考。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马海德和一些懂英文的同志负责收听外国新闻广播并记录下来翻译好,董越千负责审稿、定稿,刘文仲管刻钢板、油印,每天出两种。这些工作,坚持了一年多。
1948年春,刘少奇等人率领中央机关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外事组也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行军,来到西柏坡后在柏里村住下。这时,石家庄已经解放,平津战役即将打响,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大势已去,一个崭新的中国就要喷薄而出。外事组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实际上,中央外事组是新中国成立前主管外交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新中国外交部的前身。这一批干部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是党在战争环境下培养的一批外事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骨干力量。
2.王炳南参与筹备组建外交部
时光流转,一晃眼,就到了1949年。1月中旬的_天下午,王炳南急匆匆地从西柏坡回到柏里村,一进外事组的房子,就吩咐说:“科长以上干部马上去西柏坡,听周副主席报告。”
原来平津战役即将进入最后阶段,华北重镇天津、北平马上就要解放,外事组也有了新的任务。周恩来决定给外事组做一次外事报告,布置和安排党中央的外事政策。
王炳南一声吆喝,众人立即出发。
西柏坡离外事组的驻地柏里村只有几里地远。王炳南领着他们到了西柏坡,来到一个小礼堂,很快周恩来也到了。他和大家打招呼后,兴奋地告诉大家说:“过几天,人民解放军就要向天津发起总攻,大家应该做好准备,前往天津。以后,你们要去接管天津外事工作。”天津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了一个多月,听到它就要解放了,众人热烈鼓掌。
在掌声中,周恩来讲起了前方战场的形势,告诉大家说:“原来我们估计要五年才能胜利,嘿,现在看起来不用这么长时间啦!我们和蒋介石1946年7月开始大打起来,才不到三年呀!原来我们估计要到1952年可能获胜,没想到1948年底就形势大变,蒋介石完全不行了,建立新中国不远啦!”
这番话令大家更是振奋,又是热烈的鼓掌。
等掌声停息下来后,周恩来变得严肃起来。他说:“我们马上就要进城了,进城后如何做好外事工作,这是大事情。”然后,谈起了进城后的涉外问题和政策,并且强调说:“进城后,我们首先要稳定局势,涉外工作要为这一目的服务。对帝国主义分子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要加以区分。对原帝国主义国家使领馆外交官在未和我建交前,均按侨民对待。对外国人的财产要保护,不没收。对外商企业可以允许其营业,但要接受我们的管理。”
这是我党在城市接管中的外交政策,也是处理当前外事工作的大原则。
接着,周恩来讲了外事工作应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了纪律,说:“外事干部遇事要多请示报告,外事干部就是文职的解放军,外事工作对外影响大。外交无小事。外交大权在中央,各地不得擅自行事。”他对外事干部的要求后来形成了16个字,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基本守则。
这次报告历时一个多小时,大家听得既兴奋,又觉得肩上责任重大。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热情挽留外事组共进了晚餐。
没过几天,四野大军就发起了解放天津的战斗。黄华、章文晋率领外事组部分人员乘坐大汽车,从西柏坡赶去天津准备进行外事接管。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