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宗教知识读物,

作者: 洪修平,许颖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54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010522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捧起此书,是你与佛学之间的机缘,为佛学袪魅,让佛教通俗,解常人之惑,作渡津之筏,引领你走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纠结的佛教世界。

内容简介

何为空?何为涅槃?

何为即心即佛?何为识心见性?

佛海广阔无边。佛法博大精深。凡人望而退却。本书以问答形式,从佛学源漉与佛教宗派、佛教基本理论与教义学说、佛学经典与著作,佛教人物与思想,佛教仪轨与修持,佛教与文化这六个方面为佛学祛魅,让佛教通俗。引领读者走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纠结的佛教世界,全书既可系统阅读。纵览佛学发展。又可按目索引,细查个中枝节。文字通俗。线索明晰,解常人之惑。作渡津之筏,是使佛教走入人闻的一都普及之作。也是查知佛学知识的案头工具之书。

作者简介

洪修平,江苏苏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研究员,及国际儒联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等。著有《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惠能评传》、《肇论注译》、《中国佛教与儒道之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禅宗与精神分析》(译著)等。其作多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已有两部译为韩文版。

目录

佛学源流与佛教宗派

1.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

2.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3.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发展阶段?

4.佛教是如何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

5.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

6.原始佛学的主要思想与特点是什么?

7.部派佛学的主要思想与特点是什么?

8.大乘佛教是如何兴起的?

9.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哪些区别?

10.中观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1.瑜伽行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2.密教的主要思想特点是什么?

13.佛教是怎样传人中国的?

14.佛学是怎样登上中国学术思想舞台的?

15.什么是玄佛合流与六家七宗?

16.南北朝时期的译经活动有哪些特点?

17.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18.什么是毗昙学与成实学?

19.什么是摄论学与地论学?

20.般若学至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发展?

21.禅学至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发展?

22.南北朝涅檠佛性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3.隋唐时期出现了哪些佛教宗派?

24.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5.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6.法相唯识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7.华严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8.禅宗的主要派别及禅法思想是什么?

29.净土宗的主要思想及信仰特点是什么?

30.律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1.唐代密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三阶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3.宋元佛教的发展有哪些新特点?

34.什么是禅净合流?

35.什么是三教合一?

36.明清佛教主要有哪些特点?

37.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复兴有哪些特点?

38.什么是人间佛教?

39.藏传佛教主要有哪些特点?

40.藏传佛教主要有哪些宗派?

41.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有哪些特点?

42.什么是缘起论?

43.什么是无我说?

44.什么是空?

45.什么是四谛?

46.什么是十二因缘?

47.什么是三科?

48.什么是涅架?

49.什么是三法印?

50.什么是八正道?

51.什么是三学?

52.什么是六度?

53.什么是中道?

54.什么是二谛?

55.什么是五位百法?

56.什么是八识?

57.什么是转依?

58.什么是三性三无性?

59.什么是因明?

60.什么是佛性?

61.什么是五时八教?

62.什么是一心三观?

63.什么是一念三千?

64.什么是性具善恶?

65.什么是无情有性?

66.什么是二藏三法轮?

67.什么是五重唯识观?

68.什么是法界三观?

69.什么是四法界说?

70.什么是六相圆融?

71.什么是十玄无碍?

72.什么是五教十宗?

73.什么是禅教一致?

74.什么是息妄修心?

75.什么是即心即佛?

76.什么是识心见性?

77.什么是顿悟成佛?

78.什么是无相、无念、无住?

79.什么是二道二力?

80.什么是三句阶段?

佛学经典与著作

81.《大藏经》是怎样编纂的?

82.《四十二章经》是怎样一部经?

83.《阿含经》是怎样一部经?

84.《大般若经》是怎样一部经?

85.《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

86.《心经》是怎样一部经?

87.《维摩经》是怎样一部经?

88.《佛说阿弥陀经》是怎样一部经?

89.《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

90.《华严经》是怎样一部经?

91.《大般涅槊经》是怎样一部经?

92.《楞伽经》是怎样一部经?

93.《中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4.《大乘起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5.《理惑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6.《肇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7.《弘明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8.《广弘明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9.《出三藏记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0.《高僧传》是怎样一部书?

101.《摩诃止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2.《三论玄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3.《成唯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4.《因明大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5.《大唐西域记》是怎样一部书?

106.《华严金师子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7.《华严原人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8.《坛经》是怎样一部书?

109.《宗镜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0.《景德传灯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1.《菩提道次第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2.《清净道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佛教人物与思想

113.马鸣是一个怎样的人?

114.龙树和提婆有哪些重要思想和论著?

115.无著和世亲有哪些重要思想和论著?

116.安世高译介的小乘禅数之学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17.支娄迦谶译介的大乘般若学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18.支谦的译经活动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19.康僧会的译经活动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20.道安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

121.慧远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哪些重要贡献?

122.法显的西行求法活动有哪些重要成果?

123.鸠摩罗什的译经活动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24.僧叡的主要思想特点及其学术影响是什么?

125.僧肇对中国佛学有哪些重要贡献和影响?

126.竺道生对中国佛学的重要贡献和影响是什么?

127.菩提达摩为什么被奉为禅宗初祖?

128.昙鸾与净土宗有怎样的关系?

129.真谛的译经活动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30.智额对天台宗和天台学有哪些重要贡献?

131.吉藏对三论宗和三论学有哪些重要贡献?

132.道宣对中国佛教有哪些重要贡献?

133.玄奘在佛教史上有哪些重要业绩?

134.弘忍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

135.神秀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

136.善导对净土宗和净土思想有哪些重要贡献?

137.窥基对法相唯识宗有哪些重要贡献?

138.义净的译经活动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39.惠能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40.法藏对华严宗和华严学有怎样的贡献?

141.神会的禅学思想有哪些特点?

142.不空的译经活动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43.道一禅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44.湛然对天台学的主要发展是什么?

145.宗密的主要思想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

146.延寿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47.契嵩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48.宗喀巴对藏传佛教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149.袜宏的主要思想特点是什么?

150.真可的主要思想特点是什么?

151.德清的主要思想特点是什么?

152.智旭的主要思想特点是什么?

153.杨文会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154.欧阳竟无在佛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55.太虚的佛学思想有哪些重要特点和影响?

佛教仪轨与修持

156.什么是三皈依?

157.什么是四众?

158.什么是课诵?

159.什么是忏悔?

160.什么是丛林清规?

161.什么是四禅八定?

162.什么是止观双运?

163.什么是参禅?

164.什么是念佛三昧?

165.什么是三密加持?

佛教与文化

166.印度宗教文化与佛教有着怎样的关系?

167.印度佛教艺术有哪些特点?

168.斯里兰卡佛教文化有哪些特点?

169.藏传佛教文化有哪些特点?

170.佛教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71.为什么说心性学说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

172.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里?

173.中国佛学的简易性体现在哪里?

174.中国佛学的调和性体现在哪里?

175.中国佛学为什么重顿悟?

176.为什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

177.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8.佛教对中国政治、伦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9.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0.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1.佛教对中国民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2.中国佛教文化有哪些世界性贡献?

书摘插图

佛学源流与佛教宗派

1.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译,意为觉者。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项俱全者,方名为佛。在佛教创立的最初阶段,“佛”仅限于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后来则除了指释迦牟尼之外,也泛指一切觉悟成道、觉行圆满者。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Sakyamuni),名悉达多(Siddhdrtha),姓乔答摩(Gautama),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释迦”,是种族名,“牟尼”,是明珠,喻圣人,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由于“释迦”有能的意思,“牟尼”有仁、寂、忍等意,故早期也曾译为能仁、能寂、能忍等。尤其是能仁,既能表达出佛教的仁爱慈悲精神,也能与中国儒家理想的圣人相通。

释迦牟尼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详考,但根据一些汉译佛典等资料的记述推断,他的生卒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6年,与中国的孔子差不多同时。释迦牟尼的主要事迹散见于佛教各个部派后来编成的经、律中。关于释迦牟尼,佛教有许多传说,佛教研究者对释迦牟尼是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人物也有过争论。但根据现有的资料,基本可以确认释迦牟尼是一个历史人物,后来被佛教徒逐渐神化。

关于释迦牟尼的出生,佛教经籍里有许多带有神话色彩的记载。据说佛母摩耶夫人梦吞白象而怀孕,临分娩前,回娘家天臂城待产,途经蓝毗尼(现位于尼泊尔境内)花园时,在无忧树下小憩,自右胁产下太子悉达多。这时有二龙王以温暖与清凉两股清净水灌太子身,无忧树下生出七茎莲花,刚出世的太子于莲花上,自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这一传说成为后世佛教徒每于佛诞日举行浴佛仪式的来源。

悉达多太子出生七日后,生母摩耶夫人去世了,他即由其姨母摩诃波阁波提抚养成人。据说,其父净饭王曾请当时有名的阿私陀仙人为太子看相,仙人认为太子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不做转轮圣一王,就会出家成佛。太子早年在净饭王宫过着舒适的生活,学习文学、算术、兵法、武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皆能融会贯通,技艺超群。净饭王一心希望他将来继承王位,想尽各种办法用世界上最好的色、声、香、味、触等五欲尘境,来满足他的身心,为他建造了适宜三季(冬季、夏季、雨季)娱乐的花园和宫殿,不令他有丝毫的不愉快。但悉达多性好思索,异于常人。据说,太子7岁时,在释迦族的一次插秧祭典上,他回避喧闹,独自一人陷入沉思,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出世禅悦。

太子成年后,组建了家庭,迎娶了聪明美丽的表妹耶输陀罗,并生下了儿子罗喉罗。尽管享有荣华富贵和美好家庭,但一想起人人受缚于老、病和死,悉达多便对青春、健康和人生深感失望,总想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寻求彻底的解脱之道。据说,太子19岁时驾车出宫郊游,在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分别见到了老人的龙钟艰苦、病人的病患缠绵、死人的形容变色与沙门的威仪安详。所见所闻促使悉达多作出了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的决定。终于,在29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他毅然舍弃了王位妻儿,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出家做了沙门。

悉达多出家后,四处周游,寻访名师。他首先来到毗舍离城附近的跋伽仙人的苦行林,看到那里的隐修者通过各种残酷折磨肉体的苦行以求升天享乐,他认为这种方法不是根本的解脱之道,很快就离开了。然后,他南渡恒河,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追随数论派的先驱者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感觉即使升到最高一层非想非非想天,也不能因此获得真正解脱。后来,他独自一人来到尼连禅河附近的伽阁山苦行林静修冥想。据说每天只食一麻一麦,穿鹿皮或树皮做成的衣服,睡在荆棘、牛粪甚至墓地中。长期的苦行与思索使悉达多身形消瘦,濒临死亡,也让他明白饥饿苦行并不能导向解脱。他回忆起少年时代那次偶然的禅修经历带来的身心怡悦的感受,决定放弃苦行,于是,他在尼连禅河洗去了六年的尘垢,接受了牧女赠送的乳糜,恢复了体能。先前净饭王派来陪侍太子修道的五人以为他放弃了修行的念头,离他而去。

悉达多独自来到菩提伽耶的一棵毕波罗树下,铺上吉祥草结跏趺坐,修习禅观,并发誓“不成佛道,不起此座"。据说太子这一惊天动地的誓言,使当时大地呈六种震动,魔王波旬心生嗔恨,决心破坏,就派出魔女和魔军试图用美色诱惑和武力威胁使悉达多屈服,但都被太子以禅定与仁爱之力一一战胜。所谓的魔,其实是扰乱身心、破坏善法与智慧的一切内外障碍,降伏魔军因此成为佛陀成道的八相之一。经过七日七夜(一说49日)的冥想禅观,在悉达多35岁(一说29岁)那年十二初八的黎明到来之际,他看到天上一颗明星出现,触景会心,终于大彻大悟成为觉者——佛陀。按照佛经的说法,成佛也就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跳出了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了不生不灭,涅架解脱的彼岸,并同时获得了十大尊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世间解、善逝、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悟道后叹道:“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那么,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究竟觉悟到了什么呢?按照佛教的说法,悟境本身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佛陀后来四十五年的说法来了解他的思想。释迦牟尼在觉悟后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最基本的就是万法缘起性空,人生一切皆苦。所谓缘起,是说包括人生在内的世间万物,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产生的,一旦条件有所变化或不存在了。那特定的事物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都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只是依因缘而生起的假象或幻影,也就是性空。缘起性空的道理是佛教解脱论的基石。正因为万事万物依缘而起,本无自性,人生的种种烦恼或者无明本身也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因此才有可能依缘而灭。这个道理本来人人都可以体证到,并依之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但却由于颠倒执著,生起种种贪欲,造下种种惑业,从而依业受报,流转生死,枉受诸苦。

在成道后的四十五年间,释迦牟尼奔走于恒河两岸,宣讲自己的学说,吸收信徒,组织僧团,创立佛教。

2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总体上说,这一时期的印度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变化剧烈,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思想斗争也非常激烈。

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商业和手工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并形成了王权相对稳定的国家。仅恒河、朱木那河流域,比较大的国家就有十六个,其中最强大的有跋耆、拘萨罗、摩揭陀等。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国王权的上升,使得争霸战争连年不断,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很多国王十分残暴,为所欲为,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常把“国王之难?与“盗贼之难”相提并论。在佛陀晚年,他的祖国迦毗罗卫国和亲族释迦族就惨遭侨萨罗国毗琉璃王的入侵而灭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为了躲避战乱和残暴统治而逃亡到山林或偏远地区,出家修道。

当时的印度社会通行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种姓,梵文Varna,也译作族姓,原意是指颜色、肤色。这一制度始于雅利安人对古代印度的入侵,到佛陀时代已形成了四个大的社会等级阶层,即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前两个阶层相当于精神领域和世俗社会的统治者,后两者是当时社会的劳动者,受前者的统治与压迫。种姓与种姓之间的对立,使整个社会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

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各国之间的斗争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则主要表现为旧有的婆罗门教和新兴的以反对婆罗门教为共同特征的沙门思潮之的斗争。

……

书摘与插图

佛学问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