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写字辨误100例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李行健,余志鸿 主编
出 版 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4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806211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如何,包括是不是符合规范,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表现。怎样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除了平时说话写东西要注意外,看看有关这方面的读物是很有益的。这套《常用字词句辨误小丛书》就是为此而编写的。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
这是一套为你指点语言文字迷津的丛书。让你享受咬文嚼字的乐趣,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体悟汉语汉字的味道。丛书由多名专家学者撰写,贯彻语文标准,指导语文实践。丛书引例鲜活、具体,文字不刻板、不说教,充满丰富生动的语言知识。
本套丛书主编 李行健、余志鸿
内容简介
这本小册子从日常生活中引用一些例句,里面含有会说不会写的常用字,分别加以辩析,就是为了倡导规范,以帮助读者了解一些常用口语词的写法和用法,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和能
力。常用口语与事物的本义存在内在的联系,准确把握和使用,可以充分体现话语的语体色彩和独特的文化特征。本册子在撰写时尽量结合实际生活,言之有物,论之有据,力求做到实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目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鸡毛怎样弄下来?
用油的技巧
萝卜、土豆怎样才能变成丝?
不同的揉面方式有不同的词儿
像蒸却不叫蒸的两种加热法
放在水里加热可不都叫煮
鸡蛋散黄儿该怎么说?
小饭铺常见的错别字
外行一看说是炒,行家说是煸与炮
怎样为浸泡物排水?
介绍三种小吃
煮熟的面食怕黏结
食物太成太甜不好受
野菜味苦吃起来甜
同样是胃,名称不同
怎样用剪子?
几种难写的针法
农家制鞋的材料准备
关于线的量词
别让你的脚受委屈
描述走路也不那么简单
几个跟钱有关的字
同样是批评,侧重不一样
你会写这些菜名吗?
两个难写的常用量词
家具上的横木有专名
给车轴上油应该怎么说?
人会怎样跳跃?
显示身份的衣服
喷射有哪些说法?
你会吆喝驴马吗?
木材上的疤痕叫什么?
为“万国旗”正名
萝卜不好吃的口感
这里的“落”字怎么读?
洗衣服应该用哪个chu?
米饭好吃,米种难分
闹情绪而不干活的形象说法
各式各样的笑
其实不是泥
不要歧视口语词
弄灭香烟的动作怎么说?
强调动作性还是修饰性?
吃鱼也有学问
山西人不该被称作“老西儿”
指责人说话不靠谱怎么说?
一种名字难写的昆虫
旧时门窗箱柜的锁
浮肿不是胖,不同于红肿
……
书摘插图
鸡毛怎样弄下来?——“搏(xian)毛”和“煺(tui)毛”
吃鸡不能连毛吃,那鸡毛怎么弄下来呢?有人说“拔”。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可是失之于笼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是只长着漂亮羽.毛的大公鸡,您又需要取下鸡毛做掸子或毽子,就要把鸡毛“挦(xian)”下来。“挦”不同于一般的拔、抽、扯、揪。它是经过精心挑选以后的“掩(den)”——快速用力拔。很多人不会写“挦”,即使见了也不认得;该写“挦”时,有的人写同音字“嫌”,有的人用义近字“拔、扯、揪”,甚至有的人用“嫌”的形近字“搛”。写“嫌”是白字,写“拔、扯、揪”意思不准确,写“搛”与原意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因为“搛”读“jion”,是用筷子夹的意思。
母鸡的毛也不是“拔”下的,而是“煺”下来的。“煺鸡”要先用开水烫,烫过后再顺着毛根的方向用手捋。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煺过以后,鸡身上的大毛、茸毛都干净了,还不会损伤鸡皮。知道写“煺”的人不多。有人写“退”,犯了同音替代的错误;有人写“褪”,“褪”有两个音,读tun的意思是向后倒退以脱掉穿着或套着的东西,读tui的意思是到了换毛的季节
动物自己掉毛,都与被人脱毛大相径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