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战略导论(国情研究系列)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概况,
作者: 门洪华 著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220055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传乘中国历代谋略的智慧,立足当代中国的视野和气魄,体现构建和谐世界的时代精神,是一部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力作。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学会顾问赵宝煦
将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建立在对国情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同时将战略眼光投放到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两大潮流之上,强调关注东亚、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展现出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思想境界。
——中国科学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鞍钢
立意高远,从开阔的视野出发,秉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逻辑线索,立足于历史经验的总结,着眼于战略评估与战略前瞻,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理论深度,令人耳目一新。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宫力
内容简介
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崛起与世界转型并行不悖。因此,中国国际战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这一背景出发,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国际战略演变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战略体系建构的命题。全书以国家实力评估为起点,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础,以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和平发展前景为依托,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国际战略,尤其关注中国必须应对的一系列重大全球和地区议题,清晰勾勒出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框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政策建议。
本书致力于国际战略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秉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逻辑线索,强调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社会等要素的整合,注重国际比较,是我国第一部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国际战略的专著型教材,可供国际关系、公共管理、世界经济等专业的教学研究和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门洪华,1969年生,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2005年)、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2008年),中科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4年),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2008-2013年)。曾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03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2005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2006-2007年)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理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战略思想史等。出版专著《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霸权之翼:美国国际制度战略》、《和平的纬度: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等4部,译著《权力与相互依赖》等13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目录
序言
第1章国际战略研究方法论
1.1 国际战略的概念
1.1.1 战略观念的发展沿革
1.1.2 国际战略的概念
1.2国际战略的研究议程
1.2.1 国际战略的研究内容
1.2.2 国际战略的研究议程
1.3国际战略的研究方法
1.4如何加强中国国际战略研究
1.4.1 加强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意义
1.4.2 亟须加强的三个主要方面
1.4.3 亟须关注的几个重要议题
第2章中国国家实力的衡量
2.1 中国国家战略资源的国际比较(1980~2005)
2.1.1基本概念的厘定
2.1.2 国家战略资源的评估方程
2.1.3 五大国国家战略资源的国际比较
2.1.4 中国国家战略资源的动态评估
2.1.5 五大国国家实力的动态评估
2.1.6 中国国家战略资源国际比较的政策含义
2.2中国软实力的评估
2.2.1 研究中国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2.2.2 中国软实力的研究路径
2.2.3 中国软实力的基本评估
2.2.4 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战略举措
第3章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
3.1 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
3.1.1 经济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3.1.2 安全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3.1.3 政治利益的维护与巩固
3.1.4 社会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3.1.5 国际利益的维护与拓展
3.2 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创新
3.2.1 中国战略思想的创新
3.2.2 中国国际战略创新的思想体现
3.2.3 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实践展现
3.3 中国大战略的基本框架
3.3.1 中国的世界定位
3.3.2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3.3.3 中国大战略的基本选择
3.3.4 中国大战略的主导理念
3.3.5 中国大战略的核心内容
3.3.6 中国大战略的实施原则
3.4建构中国国家战略体系
3.4.1 中国崛起的战略意义
3.4.2 世界转型:权力转移、问题转移与范式转移
3.4.3 理论框架:国家主义、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
……
第4章中国全球战略的视野
第5章中国地区战略的展开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国际战略研究方法论
1.2国际战略的研究议程
1.2.1国际战略的研究内容
根据以上定义,国际战略研究的对象是主权国家,其研究内容则是从战争到平时,从军事领域到所有重要领域。一般认为国际战略主要涵盖外交、安全与军事、经济、文化四大方面,有的学者则强调国际战略的主体是国家安全战略、外交战略和对外经济战略。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对外文化战略的价值,且不说战略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进一步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向全球拓展之时,从战略角度思考文化对国家利益的意义也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全球化模糊了传统的国内事务、国际事务的区分,塑造着各国的认知(perceptions)乃至政策,国际战略研究也离不开对国内战略的认识和把握。目前,国际战略研究界普遍缺乏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实际上,离开国内基础的分析和把握,战略研究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这种把握又不是GDP的简单罗列能说清楚的。可以说,战略研究议程的扩展和战略手段的进一步多元化(如开放、合作、共同利益追求均成为中国当前的重要战略途径),使得国际战略的内容更加丰富了,且有了与国内战略进一步加强配合的必要。从战略内容看,对内,国家战略体系的确立与完善、国际战略决策咨询机制的建立愈加重要;对外,国际安全战略、国际经济战略、国际政治战略(结盟与不结盟、国际合作与冲突等)、国际文化战略等愈加相辅相成。从国际战略的地域范围看,在传统的地理边疆(如地缘战略、海洋战略、太空战略)之外,战略边疆的概念应运而生,国际战略的视野向世界各重要角落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