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风险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市政建设,
作者: 柳学信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5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4620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风险研究
本书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综合而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风险及其控制。本书的主要特点是:
系统梳理了国外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的理论进展和局限,全面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实践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详细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非对称信息和不完备合同等约束条件给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基于国内外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建立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的风险评价模型,对相关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内容简介
基础设施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进行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是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本书在分析国内外基础设施市场化的理论和改革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现状,分析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可能给产业、国家、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的主要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的发生原因,通过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价模型和实证分析,提出应对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风险的措施,为改革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提供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产业经济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基础设施产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政府主管机构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基础设施市场化的理论研究
1.1 基础设施的经济特征
1.2 基础设施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1.3 基础设施市场化的理论研究综述
第2章国外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实践
2.1 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的市场化
2.2 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市场化
第3章中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进展
3.1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状况
3.2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进展
第4章中国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
4.1 我国基础设施的融资进展
4.2我国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
第5章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改革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5.1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5.2 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进展
5.3北京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存在问题
第6章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改革风险产生的原因
6.1 基础设施作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深水区”,改革阻力越来越
6.2改革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平行实践经验
6.3改革环境的不确定性
6.4利益集团的影响
6.5 系统性不足,配套改革跟不上
6.6信息非对称
第7章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化改革的风险类型
7.1 消费者风险
7.2产业发展风险
7.3汇率风险
7.4公共风险
7.5社会安全风险
7.6监管风险
7.7腐败风险
第8章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风险评价
8.1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8.2一级指标的风险等级评价
8.3风险预警区域
8.4指标及样本城市的确定
8.5风险评价方法
8.6风险评价结果
第9章如何控制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风险
第10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基础设施市场化的理论研究
基础设施产业不仅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必不可少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是构成一国经济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支撑和保障,甚至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产业之所以重要,首先,因为它为居民家庭提供了非常关键的最终消费产品和服务,如供水、卫生、电力和通信等。根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2005)的统计,大约1/3—1/2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是居民家庭的最终消费品。其次,对于很多贫困家庭而言,供水和供电等基础服务经常要占家庭收入很大的比例。例如,Foster和Yepes(2006)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居民要把家庭收入的相当大的份额用于水电等生活必需品支出。对于拉丁美洲国家的调查发现,最贫穷的115家庭要在供水上花费超过5%的收入,供电上花费超过7%的收入。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在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在东亚地区,居民在供水上的支出平均要占家庭收入的0.8,(中国)~3.2%(柬埔寨),但是对于印度尼西亚最贫穷的家庭,甚至高达16%一33%;对于能源而言,越南家庭的平均支出为2。9%,中国为7.6%,印度尼西亚为9%,柬埔寨为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