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成长教育读本:杰出英才生是怎样炼成的

分類: 图书,中小学教辅,学习方法 报考,
作者: 赵江鹏编著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14247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好方法才有好的成绩;巧用生物钟安排时间;科学用脑,事半功倍;应考能力提高指南;增强记忆的方法;学习需要好心情。
内容简介
法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这样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努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只凭“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方式进行学习,肯定无法适应现在的教育形势,最主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仔细观察班上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入学时的成绩可能相差不大,在同样的几位老师指导下,用的是统一的课本,大家都很用功,可是不久,学习成绩就会拉开明显的距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上课前,有的学生预习,有的学生则不预习。就是预习,方法也是各式各样。
上课时,表面上大家都在专心地听讲,有的学生却只重视记笔记,并不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则边听、边想、边记,但主要精力却放在听和想上;有的学生不记笔记,专心听老师讲课,只在书上勾勾、画画、写写:有的学生则只听老师讲课的思路,等等。
做作业时,有的学生拿起本来就做,不会做时再查书;有的学生却先搞课后复习,然后再做作业。至于阶段复习,有的学生能自觉进行,有的学生则不到考试不复习。
可以说,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上只搞三步曲:一上课,二作业,三考前突击,仅此而已。这可以说是一种最被动的应付式的学习方法。而优等生的学习为什么显得主动、轻松和愉快呢?这往往与他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曾有一个高中学生,入学时学习成绩一般,可是不久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和全年级就名列前茅了,不少人学成绩比她高,甚至比她还用功的学生,都远远地落在她的后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她初步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她把学习过程总结为“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消化和阶段复习”四个环节。她认为:前三步是每天必做的事,最后一步可以每星期进行一次或每章进行一次。她认为在这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消化”,只有经过理解、“消化”,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由于她成绩突出,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国家级重点大学。
这本书就是专门向那些急需掌握学习方法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常用的、实用的方法。这里有一些学习策略,更多的是一些具体操作模式。实用和密切联系实际,是这本书始终遵循的原则,也是本书有别于其他书的特点。书中的许多内容曾在不同场合给不同年级的同学们讲过,受到热烈欢迎。
目录
第一章人人都是学习天才
第二章充分利用时间
第三章讲究科学用脑
第四章成功从预习开始
第五章轻松提高课堂效率
第六章重视课后复习
第七章做好作业的策略
第八章考前高效复习方法
第九章考前心理调整
第十章获得考试高分技巧
第十一章培养过目的不忘的记忆
第十二章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第十三章发展缜密的思维能力
第十四章提高阅读能力
第十五章提高动手能力
第十六章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第十七章语文学习技巧
第十八章数学学习技巧
第十九章英语学习技巧
第二十章理化学习技巧
第二十一章史地学习技巧
书摘插图
第一章人人都是学习天才
3灌注学习动力
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没有动力将一事无成。动力,心理学上叫做动机。学习动力就是学习动机,就像火车的发动机,它是推动人学习的内驱力。一个人的学习或工作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动机强度的大小。
每位同学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动机,并且都绝不只一种学习动机。如对某个老师感到亲近,愿意学他教的课程,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兴趣,那么兴趣又成为新的学习动机;或因为对某课程感兴趣而学得认真,受到老师的表扬,进而为获得更大荣誉而加倍努力,兴趣动机又部分转化成了荣誉动机。这些动机又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目标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动机也会随之起变化。如小时候较多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分数而学习,以后才逐步地树立起崇高的学习动机。
凡是学习成绩优良的同学,一般都有较强烈、正确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是可以逐步端正和培养起来的。
(1)树立崇高的理想。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对学习具有巨大的、持久的动力。徐特立老人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