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法学系列教材—刑事心理学新编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陈和华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8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115227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和接受审讯、审判的过程中有关的心理情况及其规律,以及侦查人员、证人等在审判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研究,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了刑事心理方面的科学知识。本书重点研究和讨论了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和心理机制、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各类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特征和人格特征,以及预防和惩治犯罪的心理对策等内容,对于法律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刑事司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章 刑事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刑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用和任务
第二节 刑事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刑事心理学的历史
第四节 刑事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犯罪心理概述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 犯罪动机的形成和转化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三节 犯罪人在不同阶段中的心理状态
第四章 犯罪人的一般个性特征
第一节 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
第二节 犯罪人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第五章 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不同犯罪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二节 不同犯罪方式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三节 不同年龄、性别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四节 不同犯罪经历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第五节 共同犯罪心理
第六章 变态心理与犯罪
第一节 变态心理概述
第二节 变态人格与犯罪
第三节 精神病与犯罪
第七章 侦查心理对策
第一节 犯罪人的反侦查行为及心理
第二节 犯罪现场勘查、分析
第三节 缉捕心理
第四节 犯罪人特征描述
第八章 审讯心理对策
第一节 犯罪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和行为
第二节 犯罪人供述真伪的判断
第三节 审讯的一般心理对策
第四节 审讯的特殊心理对策
第五节 心理学的审讯方法
第九章 审判心理对策
第一节 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
第二节 公诉人在审判过程中的策略
第三节 刑事审判心理与策略
第四节 刑罚心理效应
第十章 证人心理及其对策
第一节 证人的积极作证心理
第二节 证人的消极作证心理
第三节 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第四节 询问证人的心理策略
第十一章 罪犯心理矫治
第一节 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罪犯的心理诊断
第三节 罪犯的心理矫治
第四节 社区矫正中的罪犯心理矫治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刑事心理学概论
刑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心理及对策的学科。刑事心理学的特点、历史发展、研究方法等是学习、研究刑事心理学的基础。特别是刑事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研究课题,对于全面了解刑事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刑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用和任务
一、刑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刑事心理学是研究犯罪人(个体和团伙)与其实施犯罪行为有关的心理情况及其规律和预防、惩治犯罪的心理对策的学科。具体来说,刑事心理学研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犯罪人的个体心理特征、共同犯罪的心理机制以及预防和惩治犯罪的心理对策等。
(一)关于“犯罪”概念的使用
“犯罪”不是心理学概念,而是刑法学概念。根据刑法学理论,符合法律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违法性行为就是犯罪。没有法律,任何行为都不是犯罪。有些以前不是犯罪的行为,由于制定了法律条文而成为犯罪。另外,即使在理论上是犯罪,但若没有经过审判确定,也不能算是犯罪。由于刑法的内容因国家、民族、地区和不同时期而异,而且执法者对刑法条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于是否犯罪的认定具有一定程度的情景性、区域性,因而,“犯罪”这一概念与心理学所使用的稳定而明确的科学性概念不同。但刑事心理学使用“犯罪”这一概念又必须以刑法学为依据,不能另立标准,否则就失去了存在价值。一般来说,刑事心理学在使用“犯罪”这一概念时强调它的社会危害性这一特征,而刑法学则强调它的应受惩罚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