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德)冯登德里施 著,马萧林,侯彦峰 译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版次: 1页数: 17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19442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本动物骨骼测量指南最初是由Joachim Boessneck教授和作者在慕尼黑大学古解剖学、驯养研究与兽医史研究所作为指导学生骨骼考古论文计划中的一部分发展而来的。本书在西方考古学及古动物学界被长期作为指导骨骼测量的工具书使用,是一本规范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方法的标准化手册。
本书可供文博、考古、古动物学等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译自安格拉冯登德里施(Angela von den Driesch)博士编著的《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1976年英文版,是一本规范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方法的标准化手册。本书在西方考古学及古动物学界被长期作为指导骨骼测量的工具书使用。
本书可供文博、考古、古动物学等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使用,并可作为高校动物考古学和第四纪古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参考。
目录
Foreword to the 2007 Chinese Edition
中译本序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概述
应该测量什么
测量精度与测量工具
测量中的问题
第二部 分哺乳动物骨骼测量
概述
头骨
颅骨
马颅骨测量
骆驼颅骨测量
牛颅骨测量
绵羊和山羊颅骨测量
鹿颅骨测量
猪颅骨测量
犬颅骨测量
熊颅骨测量
猫颅骨测量
野兔和家兔头骨测量
下颌骨
马下颌骨测量
骆驼下颌骨测量
骆驼以外反刍动物下颌骨测量
猪下颌骨测量
犬下颌骨测量
熊下颌骨测量
猫下颌骨测量
野兔和家兔下颌骨测量
颅后骨骼
寰椎
枢椎
荐骨
其余脊椎
肩胛骨
肱骨
桡骨和尺骨
盆骨
股骨
膝盖骨
胫骨
腓骨
踝骨
腕骨和跗骨
较大的腕骨
距骨(马)
距骨(偶蹄兽)
距骨(食肉动物和兔子)
跟骨
其他跗骨
掌/跖骨
马属动物和反刍动物
猪
犬和兔
第1指(趾)节骨
马
牛和猪
第2指(趾)节骨
马
其他动物
马远籽骨
第3指(趾)节骨
马
反刍动物和猪
第三部分鸟类骨骼测量
概述
头骨
颅骨
下颌骨
颅后骨骼
胸骨
乌喙骨
肩胛骨
肱骨
桡,肾
尺骨
腕掌骨
第1指骨的第2指节骨
骨盆
股骨
胫跗骨
跗跖骨
参考文献
词汇对照表
后记
书摘插图
对于动物骨骼的科学测量是真实记录骨骼数据的基础。只有进行真实的可比较测量,才可能客观谈论动物的大小或形态,确立动物的进化路线,也才可能认识动物的驯养史(详见Boessneck and VOlq den Driesch 1976)。
中欧骨骼考古学家普遍认为,骨骼测量的对象应当是某些通常情况下都会出现的完整骨骼类别,或者是那些残碎但却依旧足以提供某些尺寸的骨骼标本。同时,必须以清晰的而非模棱两可的方式发表这些测量数据。我们不仅要测量头骨、牙齿、齿列及完整的长骨,也要测量长骨末端和较小的骨骼,比如腕骨、跗骨和指/趾骨等。在考古堆积中,这些小骨骼比较常见,因此它们往往比数量少的完整长骨能够更好地阐明动物种群的变化。为了更好地说明某种动物的大小和比例,对大多数骨骼来说,应该测量更多的尺寸。
将测量的数据完整发表出来一般说来花费不菲,因而通常看到的发表内容仅限于最基本的信息。最近十年的一些实例表明了如何以既经济又全面的方式记录骨骼的发现情况,比如借助图解和表格,但这样恐怕需要一个章节的内容来探究所有的可能性。这里只是强调,对于发表遗址的原始材料来说,以最简单和客观的方式表达未被加工的测量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那种详细的记录才能够保证基础资料未被原始分析者以想象的方式加以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