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精品集丛书--林徽因精品集

分類: 图书,文学,文集,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精品集丛书》编委会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0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1000604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大师的魅力是永恒的。大师们的精品是性情的结晶,是思想的精髓,是语言的楷模,是文学的榜样。
能窥得大师们的心路历程,是大师们行文结集之堂奥,以开我之心智,启我之文采,何乐不为?
内容简介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之一。
林徽因(1903~1955),福建闽侯人。1919年16岁时随父去英国。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1928年回国,参与创办文艺刊物《绿》。1930年后任教于东北大学、燕京大学。其散文及小说在京海之争中属京派。
林徽因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才女,但其文学成就不如庐隐、萧红。作为新月派诗人,林徽因的作品注重新诗的格律,注重“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遵循“理性节制感情”的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派。
同时,由于专业的原因,林徽因也写了大量的有关古建筑的文章,和呆板的、公式化的学术报告比较起来,显示了文学家学者文笔的不同凡响。
本书选编了林徽因作品的大部分,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艺术取向。
目录
散文
悼志摩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窗予以外
蛛丝和梅花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此
一片阳光
我们的首都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诗歌
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仍然
深夜里听到乐声
笑
激昂
情愿
一首桃花
中夜钟声
莲灯
山中一个夏夜
秋天,这秋天
年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忆
吊玮德
灵感
城楼上
深笑
风筝
别丢掉
雨后天
记忆
静院
无题
题剔空菩提叶
黄昏过泰山
昼梦
八月的忧愁
过杨柳
冥思
红叶里的信念
山中
静坐
十月独行
时间
古城春景
前后
去春
除夕看花
给秋天
人生
展缓
六点钟在下午
昆明即景
一串疯话
恶劣的心绪
一天
对残枝
对北门街园子
十一月的小村
忧郁
哭三弟恒
我们的雄鸡
小说
模影零篇
窘
九十九度中
书摘插图
散文
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
“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