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2010年全国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31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22003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针对公务员考试辅导图书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我社精心修订,推出这套“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在于综合甄选了近些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的辅导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历年考试的真题作为分析对象,对各门公务员考试的多种类型考题的答题技巧和应试策略给以详细讲述;在此基础上,本套丛书还按照最新的考试大纲,编排了全真模拟试题,对命题的趋势和考题的类型变化作出权威的预测,供考生在考前进行综合训练,迅速提高应试水平,根据各门考试的不同特点,本套丛书还有选择地编排了部分附录,包括近期热点问题,最新的《公务员法》、 《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2月至2009年上半年的国内外时事,供考生参考。
本套丛书的宗旨在于:在一本书内让广大考生掌握通过一门考试的所必需的所有基本知识和应试技巧,既可以作为系统复习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考前冲刺的参考,节约考生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提高图书的效益。
祝广大考生梦想成真!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申论》考试的特点,总结了历年《申论》考试的规律,以2000年以来的考试真题作分析对象,对《申论》考试的答题技巧和应试策略给以详细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按照最新的考试大纲,编排了全真模拟试题,供考生在考前进行综合训练,迅速提高应试水平。同时,本书还摘录部分近期热点问题,精选部分《申论》的优秀例文,供考生参考。
全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广大公务员考生在一本书内掌握相关考试的所有内容,是应试者的最佳教材和参考图书。
目录
第一章基础知识教程
第一节申论考试综述
第二节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内容的变化
第三节申论考试常识宝典
第四节申论考试答题技巧解析
第五节申论考试各流程的应试策略
第二章历年真题详解
第一节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及详解
一、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二、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三、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四、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五、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六、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七、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八、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九、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十、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第二节历年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一、200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二、200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三、200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四、2005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五、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六、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七、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八、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九、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十、200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十一、200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十二、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十三、2007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十四、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详解
第三章全真模拟试题
申论全真模拟题(一)
申论全真模拟题(二)
申论全真模拟题(三)
申论全真模拟题(四)
申论全真模拟题(五)
申论全真模拟题(六)
申论全真模拟题(七)
申论全真模拟题(八)
申论全真模拟题(九)
申论全真模拟题(十)
第四章近期热点追踪
精彩例文分析解读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基础知识教程
第一节 申论考试综述
一、申论的特点
申论不是写作文,作一般论文,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有的人把申论视为公文,这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公文里不存在议论的成分,公文没有商讨的余地,更不能主观自我发挥。而申论不同,申论可以议论,但必须限定在政策的框架内。准确地说,申论是“策论”。
按照刘勰《文心雕龙议对》的概括:“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实际上是说,策论应该深刻阐述国家政策方略,要结合当前的国家政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策论的特征,我们把它总结为“三要”、“三不要”:要紧密结合时代,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要脱离时代高谈阔论;要驾驭权力以拯救弊俗,不要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文章要像行云流水,论述立足点高,切中时弊,不要锋芒毕露。
申论既然不同于一般文章和论文,也不同于普通公文,那么,申论有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就是:阅读材料+策论。具体说来有“7性”:
1.时间的限定性
从2000年一2007年的考试来看,在时间要求上没有任何改变,那就是150分钟。在150分钟内应试者至少要做下列几项工作:(1)阅读5000~8000字的文字资料;(2)写1800~2500字的材料;(3)进行相关知识、政策、理论的联想;(4)完成3~4道答题写作。时间紧,任务重,应试者要有足够的训练。
2.材料的基础性、典型性和复杂性
申论写作所给材料涉及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民生等问题,或者是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或问题,或者是相关行业的事情与问题。这些材料虽能反映和表现某一主题,主题具有典型性,知识具有基础性,但又具有复杂性。从近两年的申论考试来看,材料越来越复杂,答题难度越来越大,还须善抓重点、善抓主要矛盾。
3.行文的多层性和综合性
申论写作的多层性表现在整篇申论由内容相同、表达要求不同的三项或二项写作组成;综合性体现在三项或二项写作中,或主题贯穿、逻辑贯穿,构成写作链和结构整体,或几项写作巧妙地融于一项。如2003年申论写作就把“概述问题”融进“提出对策建议”之中,因为提出的对策建议必须具有针对性,因此首先应该概述问题或现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或改变现状的对策建议。2004年申论写作“概述问题”与“提出对策”就被巧妙地融入“情况报告”的写作之中,因为它们都是“情况报告”写作中应有的内容。
4.要求的明确性
申论写作的要求十分明确,因为它是应试写作。
首先,时间要求明确。整个写作规定为150分钟,参考答题时限为“阅读资料40分钟,撰文110分钟”。
其次,写作要求明确。“三项式”写作要求应试者利用给定的材料,遵循“‘概述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对策’-‘论证对策合法合理可行性”’的固定模式,写成三段具有记述、说明和议论文体特征的文章。2003年起改为“二项”写作,写作形式灵活了,但写作要求更明确了。2003年的“二项”写作,分别被明确为“分析给定材料,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和利用给定的某一材料情境“拟写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2004年明确参考为“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和写一份“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
最后,答题要求明确。包括:一是对写作内容和行文明确要求,如“概括内容”部分常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提出方案,部分要求”意见合理,具体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洁”;“申述理由”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03年“关于‘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的建议”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的写作,要求“根据选定情境,自拟标题”。2004年“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写作,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的写作,要求“①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②条理清楚,语言通畅”。二是对字数明确要求。“三项式”写作概括主要内容部分,一般概述主要问题限定为150字以内;提出方案部分为350字左右;论证部分在1000或1200字左右。“二项式”写作,2003年“对策建议”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讲话稿”不少于1000字;2004年则是从上限作出要求,因为给定的材料分量大(约4000字),概述“我国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求字数不多于1000字,“关于我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字数不多于1500字。此外,还有“虚拟身份”、“行文角度”、“写作文体”的明确和要求等。
5.行文角色的假定性
申论考试是为国家机关选择人才,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公务员处理公务的一次预演。因此申论试卷一般明确要求以某种公务员身份提出对策方案,阐述问题;某些试卷即使未加明确,应试者也应明白要以某种公务员的身份写作,因为应试者的身份总是虚拟的。应试者应站在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紧扣社会现实、工作实际。但是很多应试者却意识不到这一点或难以做到角色的转换,写出的公务文书要么不切实际、理想化,要么学生腔。
6.写作文体的灵活多变性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命题由考测基础写作转向考测公务员职业写作,今后的申论考试很可能不再是叙述、说明、议论的分步写作,而是将原来的一项或两三项写作融于某种应用文体尤其公务文体的写作之中。有研究者认为,今后“应试者除应会写议论文外,应用文常见的文种,甚至新闻文体的写作都要掌握。重点文体应以报告、请示、意见、议案、提案、讲话稿为主”。
7.现实的针对性
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广,内容多,但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就能较好地构建答题的思路和完成论证。申论着重考核的是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应试者应着眼于把问题讲得清楚明白。申论的试题,与其说是写作题,不如说是问答题或论述题,只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即使语言朴实一些,也能得高分。
因此,应试者应仔细地阅读给定的背景资料,不要匆忙作答和写作。只有在把握背景资料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才能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
二、申论的测试性质和目的
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让应试者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应试者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是对人的素质的审评,是检测应试者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能力;检测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法律、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申论中的思维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会有自己的模式。但在申论考试中,解题的各个环节都要运用思维能力,只是在具体要求上有所不同而已。
1.审题的思维能力
审题是指对文章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以把握题意的活动。
审题即对标题加以分析研究,从而正确理解标题的含义、范围、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乃至写法。审题是一个系统程序,贯穿于阅读、写作的全过程。审题的思维过程是对题目的理解过程。这种理解,既包括抽象思维的理解,也包括形象思维的理解。
抽象思维的理解,即通过对题目的理性分析去理解题意。对供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也都需要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来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其实质。
形象思维的理解,即通过对题目内容的联想和想象去理解题意。在供材料作文中,除了文学性的语言材料需要形象地理解外,所提供的图画材料同样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去理解画面的意义。
从近年情况来看,申论考试材料没有给出标题,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准备对标题做更多介绍。但作为一般的给材料作文,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是必要的。
申论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给定“资料”,二是根据给定“资料”提出的“申论要求”。这就要求审题时对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二者兼顾。因此要仔细研读“资料”及“申论要求”。研读材料要准确完整,不能瞎子摸象,不能割裂原材料。对较为复杂的资料,要仔细揣摩。要能抓住主旨,不能牵强附会,研读“申论要求”要全面,不能漏掉任何一条。要找准角度,即“着眼点”,就是审题的眼光集中在材料的某一点上,是审题者所注意的材料中所存在的思想。
2.拟题的思维能力
拟题就是给文章确立标题。好的标题,使人过目不忘甚至终身犹记。
拟定题目,可在行文之前,也可在文成之后:一般情况下是拟题在先,但也有先有材料,先有观点,连缀材料、观点而成文章。题目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形再拟定,这样,题目便定在文成之后。有时会同时出现几个题目,那就要推敲斟酌,比较取舍。
在拟题过程中也存在思维能力。拟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主要是概括能力,同时要求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概括能力和直觉能力。
在概括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因为只有如此,所拟的标题才会正确体现中心思想,或有助于表达中心思想。其次,要从中心思想出发,选择合理的和新颖的概括角度。
在直觉能力方面,重要的是注意拟题方法经验的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这就需要在平时多掌握拟题方面的知识,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归纳概括就是应试者运用严谨的思维逻辑来分析给定材料、分类整理其中信息、归纳合成完整的信息并由此形成完整精要认识的思考和写作过程。它包括概括主要问题、概述主要内容等多种形式。从模拟实践的角度看,这正是形成政务信息的过程。从考试的角度看,这里的实际任务不仅仅是对给定材料的简单概括,而是把握该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用简短精练的文字概述出来。这实际就是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和概括。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握主要问题,即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这是申论考试的第二个环节,旨在测评应试者的分析归纳能力。这个能力是应试概括材料的速度、效度、准确性、深刻性和完整性之总和。这是公务员从事公职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但是,从心理过程上看,这种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中的“理解”部分是对应的,甚至是重合的。
4.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针对问题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方案,这是应试者能力测试的关键方面。公务员在管理活动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许多问题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的,必须由管理人员针对随机出现的现实问题,及时快捷地解决问题。因此在申论考试中测试应试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其核心的目标。通常在回答试卷第二部分提出对策和第三部分进行论证的过程中,这种能力将得到集中全面的体现。
提出对策、解决问题需要针对已经发现或提出的问题、信息、潜在的重要价值或意涵,为对付、消除这些已经摆到面前的问题,或者为处理已经摆到面前的信息,对潜在的重要价值或意涵作出积极反应,提出成套有效的具体对策或措施等等。
提出对策是具体答题应试的第二步。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写作部分。要做好这一部分的应试,就一定要紧扣前一部分已经“发现”的问题,按不同层面和轻重缓急,逐渐推展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从思考到落笔建议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此外,应试者还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敏锐的才智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否则,写起来就容易把握不住要领,抓不住内容要害和主体实质。
5.选材的思维能力
选材,就是要对众多的原始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使那些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成为文章能够表现或说明思想的材料。
(1)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主要是看材料是否符合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一篇文章中,材料是有其独特的功能的。因为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鉴别材料的标准只能是材料和中心思想的关系。中心思想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它只能在分析、研究、消化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提炼出来。所以,对于文章写作来说,材料总是第一性的,是文章的基础,而中心思想是第二性的,是在材料的基础上提炼的观点、意念或感受;另一方面还应看到,材料又是表现和深化中心思想的基础。
因此,材料的鉴别和取舍都要受中心思想的制约。中心思想形成过程中,材料对中心思想起决定作用;中心思想形成后,又反过来成为鉴别取舍材料的最主要依据。这是一种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
(2)选取真实确凿的材料
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真实”,也即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严格地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或实际情况。二是指本质意义上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这是指文章中的事实性材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允许对于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也即艺术加工或艺术虚构:材料的确凿一般是指文章中使用的材料既要准确无误,经得住核实,又要用得恰当贴切。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不能有差错,要做到与原文完全一致。在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时,不能断章取义。在使用个别或概括性的事实材料时,应尊重其原貌,不可夸大或缩小事实,即使引用一个数字也要精确无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