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 (上下册)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王纪卿著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二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337460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一段湘军的铁血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通史,湘军作战历程全记录首次面世。自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国、拒日冠,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一段历史风尘跃然纸上。作者着力于真再现湘军将帅的作性,拓摹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十多位清末名臣,发掘已被历史烟尘湮没的上百位湘军将领。湘军的成败得失以及清王朝的国运兴衰,作者尤为关切。作品气势恢弘,布局严整,叙事井然,分析恳切,雅俗共赏,堪称佳构。
作者简介
王纪卿,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资深编辑,作家,学者。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著作多种。近年来主持湖湘文化的电视讲座,是新浪博客、新浪读书专栏推荐作家,拥有超高人气。
书摘插图
1851年,咸丰元年
1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这个事件引发了延续十三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和混乱。
湘军的历史,起始于金田起义的同一年。从此以后,湘军的历史就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密不可分、从纯粹客观的历史因果关系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是因,湘军的兴起是果。 湘军在兴起之后,就和太平军成为尖锐对立的互动因素,推动着咸丰和同治时期一段历史的发展。
洪秀全率领起义队伍与清军作战的前几个月份里,湘军这个时代的产物,还处在一片混沌之中。日后将要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湘军人物,这时各自处在狭窄的环境里,静静地谛听着命运的脚步声,费力地揣测着:人生的转机,将会在何时发生?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许许多多怀有经世之才的湖南人,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的前程,将要由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来决定。
这一年上半年,即将投入镇压太平军作战的新宁人江忠源,正在家乡为父亲丁忧。这个三十九岁的七品芝麻官,正在密切地关注着广东人洪秀全在他家乡南边不远处点燃的战火。
这一年,刚到不惑之年的湘乡人曾国藩得知,刚刚即位的文宗,为他统治的国土上危机四伏而忧虑,下诏让群臣评议朝政得失。这位二品礼部右侍郎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在《应诏陈言疏》中议论朝政,指出人才、财用和兵力三大方面存在严重弊端。他提出了革除弊端的办法,强调人才决定一切。他心里感叹清廷官场腐败,庸才充塞。他认定自己的家乡湖南,有许多经世之才,长期被朝廷忽略。显然,他希望朝廷能够起用一批能臣干将,扭转危亡的局面。
对他的奏疏,文宗批道:“剀切明辨,切中事情。”
这一年,未来将代表中国出使外国的第一位外交家郭嵩焘,还只是一名三十三岁的进士,在家里为已经相继去世的父母居丧。他当时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将极力劝说老乡左宗棠和金兰结义的曾国藩出山组建湘军,他自己则将斡旋于江忠源、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三位湘军大帅以及未来的淮军大帅李鸿章之间。
这一年,与江忠源同岁的益阳人胡林翼,补授黎平知县。他在辖地举办保甲团练,收效颇丰。黎平的一千五百多个村寨,修建了四百多座碉楼。团丁们严格控制着要隘。胡林翼又下令储备谷物,以供城防,摆出一副临战的架势。
这一年,号为“湘上农人”、自比当今诸葛亮的湘阴人左宗棠,也是三十九岁,身无一官半职,只是一个举人,空怀一腔热血抱负,还在等待着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一年,四十四岁的湘乡人罗泽南讲学乡里,跟随他游学的弟子有一大帮。罗泽南值得庆幸的事情,就是由附生被推举为孝廉方正。当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身为理学先生,日后还要带兵打仗,并且饮弹而亡。
这一年,将以湘军水师大帅扬名天下的彭玉麟,在跟随官兵镇压李沅发起义之后,刚刚回到家乡衡州,然后受聘于富商杨子春,到耒阳为他经理典号。三十五岁的彭玉麟志在经商,无意从军,但后来事态急转,他自己的生涯,也由不得他自己作主了。
上面这些青史留名的湘军人物,除了江忠源以外,在1851年这个以太平军起义为标志的特殊年份里,在军事上都无所作为。他们散居各处,密切关注受到军事威胁的满清王朝,将如何阻止毁灭性战火的蔓延。
但是,另一个同时代的湖南人,却已经以清醒的头脑,为湖南的读书人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他的言行,将会深刻地影响中国和日本的前途。
这一年,五十七岁的邵阳人魏源,被清廷任命为江苏高邮的知州。这时他已完成洋洋五十卷的《海国图志》的编纂,另五十卷也处于编辑的尾声。这部著作总括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历法、文化和物产,使中国人探索的眼光,从封闭的内陆文明,越过蓝色的海洋。
魏源探求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的道路,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和火械的先进技术,模仿他们的选兵、练兵和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魏源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够战胜外国侵略者。
魏源的思想,对塑造即将问世的湘军人物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湖南的读书人身处一个局势剧烈动荡的年代。太平军的阵营里,正在涌现大批杰出的军政人才,使腐枵的清廷,感到了咄咄逼人的锐利锋芒。湖南的读书人能不能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是他们热衷于思考的问题。由于这样的思考,他们将逐步地崭露头角,形成另一个阵营,来与起义的太平军争锋对抗。这个阵营,就是本书记述的湘军。
可以说,湘军中的著名人物,无不是在同太平军对抗中崛起。他们在清末历史舞台上的表演,便构成了湘军的历史。
2
1851年上半年,诞生不久的太平军,就已经迈着铿锵的步伐,使全中国为之震动。这支军队越战越勇,越战越强,使清军和朝廷感到了恐慌。太平军不可阻挡的势头,客观上为湘军的诞生和兴起提供了条件。
这个历史的条件,就是清军的战败。腐败的清军绿营部队,完全不是洪秀全新兴武装力量的对手。绿营为清廷镇守各地,养尊处优,由来已久,对于朝廷,只是聊胜于无,权当摆设。诗人金和有一首《初五日记事》,描述了绿营的腐朽,说绿营官兵风雨天不作战,天没亮不作战,天热天冷不作战,月光太大不作战,简直就只能吃喝酣睡。
绿营官兵连一点苦都不能吃,怯懦怕死,败不相救,自然不在话下。面对太平军如此强大的对手,朝廷需要另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对抗立志要改朝换代的洪秀全起义军。 这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后来的历史鉴定,就是湖南人创建的湘军。它是一支由汉人领导的独立作战的军队,虽然满清统治者对它心存猜忌和狐疑,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感到了它的威胁,但他们却不无惊讶地发现,只有依靠这支军队,才能打败公然要推翻满清统治的造反者。 当然,朝廷对这件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在太平军攻击金田周边的县份时,清军已经打败了以陈亚贵为首领的广西起义军,腾出了兵力来对付金田的起义者。
湘西的两千名镇筸兵,已经开到广西。他们以强悍善战而著称。湖南湘阴人李星沅,身负钦差大臣的使命,也已经离开平静的湖南,来到南边山水秀丽的战场。
李星沅在这里碰到了他不喜欢的广西巡抚周天爵。这位巡抚和五十九岁的广西提督向荣带领一万人,会同以前派出的各路清军四千多人,将洪秀全的起义军包围在大黄江。李星沅和周天爵官位相当,都不愿屈居对方之下。他们没有过多地争执,而是采用了一个迂回的办法:奏请朝廷委派一位统帅,来广西指挥对太平军的作战。
朝廷就近挑选官员。大学士赛尚阿率领都统巴清德和副都统达洪阿,带领四千五百人驻扎在湖南,文宗决定把这个一品大员派到广西,还赏给他号称“神锋握胜”的遏必隆刀,以壮军威。
5月份,赛尚阿接到皇帝的诏命,代替李星沅出任钦差大臣。 可是,赛尚阿还没到任,洪秀全就率部从武宣突破了清军的包围,向北挺进,企图攻打象州。 广西的清廷大员频频向朝廷告急。朝廷希望湖南派兵出境攻打太平军。
当时湖南的巡抚是五十八岁的广东人骆秉章。他身负湖南的守土之责,不想把有限的兵力投入邻省的战场。他在6月份上奏说,湖南防兵只有四千多人,而永州、宝庆、靖州和郴州与广西毗邻,恐怕有造反者在湖南内应,所以不能再抽调兵力出境。提督余万清在朝廷催促下,打算领兵驻扎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地方,防守堵截太平军。朝廷命令湖广总督程矞采奔赴湖南的边境,也算是一种应急的措施,但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这时,清军副都统乌兰泰和向荣率部在象州挫败了太平军,太平军返回武宣。
湖南官府听说本省的天地会接应广西的太平军,提督余万清在清廷催促下,打算领兵驻扎在湖南与广西交界的地方,防守堵截太平军。清廷命令湖广总督程蟊采奔赴湖南的边境,也算是一种应急的措施,但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这时,清军副都统乌兰泰和向荣率部在象州挫败了太平军,太平军南返武宣。
赛尚阿于6月30日驰抵长沙,统筹广西作战事宜,接着于7月上旬抵达桂林。钦差大臣一到广西省城,便感到兵力不足。何况绿营兵都是酒囊饭袋,不是太平军的对手。他知道,要对付蒸蒸日上的太平军,广西的清军需要大量补充有生力量。于是,他下令增募潮州勇丁。赛尚阿同时发现,清军缺少优秀的将领,兵力再多也是徒然。他想到了京官们向皇上推荐的湖南新宁人江忠源。于是他上奏清廷,请求调派江忠源赶赴大营。
在推荐江忠源的京官当中,有一个是湘阴人左宗棠的哥哥左宗植。当时,左宗植在朝中任内阁中书,对江忠源非常熟悉,于是对大学士祁寯藻说:江忠源其人,可以倚靠他来镇压洪秀全。祁寓藻便向赛尚阿推荐了江忠源。
清廷批准了赛尚阿的请求。江忠源接到赛尚阿的调令,毫不迟疑地踏上了前往广西的征途,走上了博取功名的战场。
江忠源的这个举动,就是一部湘军史的发端。
新宁人江忠源是一个能够洞察社会的读书人。他在而立之年,就认识到嘉庆道光以来,社会危机四伏,于是预见到天下兵戈将动,形势将会大乱。客居京师时,他还关注着家乡的动态,留意湖南天地会的动向。这个年轻的新宁人,虽然身无官职,却能纵观全局,一点也不奇怪。他出身于秀才家庭,又考中了举人,自然会有些不凡的见识。难得的是,他并不满足于观察、思考和预见。他是一个实干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他将自己定位于经世之才,注重培养自身的执行能力。
江忠源想要的执行能力,就是建立和训练民间的武装力量。
应该说,江忠源本来是无意于做个军人的。他来到京城,是为了参加会试。他的同年生中有三位客死京师,一个是武冈的曾如(钅龙),一个是湘乡的邓鹤龄,还有一个是陕西的邹兴愚。邹兴愚的祖籍是湖南新化,他和江忠源是老乡。江忠源见他温文尔雅,对他十分照顾。邹兴愚身体赢弱,因病咯血,又因家贫,没有仆从,江忠源带着被子和他住在一起,为他寻医问药。几个月后,邹兴愚病故。邓鹤龄当过江忠源的老师,也因病咯血,奄奄一息。江忠源买来棺木,收敛邹兴愚,嘱咐他的族人邹溥霖,将遗体送归陕西,而他自己亲自护送邓鹤龄南归。邓鹤龄在路途中去世,江忠源又为他买棺木收敛,将灵柩送回湘乡。
这时候,江忠源的急公好义,声震京师,不仅在湖南人中传为美谈,连外省人士,都以结识他为荣幸。后来,江忠源的同年生曾如(钅龙)在京师故世,江忠源又将遗体送回他的故里。
江忠源行程万里,将朋友的灵柩送回原籍,自己误了三年一次的考试。1845年,江忠源大挑二等,慨然说道:“穷达,命也。谋个教书的职位,奉养亲人算了。”江忠源未能实现进士梦,失去了士人们渴望的晋身之阶。他在失意之余,产生了另辟蹊径的想法。
江忠源看重乡谊,到了京城,少不得与湖南老乡结识往来。他与郭嵩焘交好,一起去拜会曾国藩,为他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擅长识人的京官曾国藩,与江忠源相见恨晚,感叹不已。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江忠源这样优秀的人才。曾国藩预言,这个比自己年轻一岁的新宁人是天下奇才,将来一定会扬名天下,为操守和义气而献身。
江忠源客居京师期间,与曾国藩一起,被誉为当时操节最佳的两个湖南人。北京城 里有个传闻,说是京城里只要死了人,曾国藩必送挽联,江忠源必会帮忙买棺材。这两个湖南人的古道热肠,在官员和学者中有口皆碑。
曾国藩后来离开京城时,向皇帝举荐了他所看中的这个英才。
3
曾国藩的预言是正确的。江忠源没有进士及第,于1845年南归。回到家乡,他便做了一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事情:联络乡绅,举办团练。
他对乡人们说:“国家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和平。新宁处在湖南和广西交界之处,又是大山之间,容易滋生不法之徒。官府畏首畏尾,不敢过问。山区汉族和瑶族杂处,又与广西五排相连,一旦发生动乱,是很危险的!”于是,他召集诸位父老,兴办团练。他与大家约定一条:不得加入会党。每到月初,他便召集各村的丁壮,灌输忠孝礼义,教授兵法技勇,暗中采用兵法,管理团丁。几个月后,他的家乡秩序井然。
江忠源组建的武装力量,不是临时凑拼的乌合之众。他在团练中建立了比较严密的组织,规定了一套列阵和搏杀的训练方法。江忠源熟读兵书,现在得以把书本上的知识用于实践。他的这套方法,人们笼统地称为“练勇”。这种方法一直影响到民国,甚至在当代的民兵预备役制度里,也能看到那段历史的影子。
当时,广西的会党对湖南的宝庆府所辖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江忠源公开禁止会党活动,搜捕本地会党治罪。遇到争讼是非,他就召集父老乡亲,剖断案情,使大家心服。通过他的努力,乡土上偷盗绝迹,也没有人到官府打官司了。这样一来,邻乡都愿听从他的指挥,会党销声匿迹,人们纷纷脱离会党。而那些对会党敬而远之的人,觉得江忠源替他们解除了威胁,也就安下心来。
江忠源发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发出一句感叹:“由于官府不会管理,所以民心早已散失,从一乡的情况,就能看出天下大势。”
江忠源建立的武装力量,在三年后检验了战斗力。
1847年10月,新宁黄背峒的瑶族人雷再浩与同乡李辉等人创设棒棒会,拥有两万多兵力,议定于当月26日在新宁和广西全州集结武装,同时举行反清起义。
江忠源察觉到将有变故发生,撰写文章,详细阐述嘉庆初年官府镇压四川和湖南教民起义的始末,劝谕新宁子弟,不要加入起义军,免得招来杀身之祸。在这种宣传攻势下,越来越多的乡民离开起义队伍。
江忠源又劝告新宁知县李博,请他准许棒棒会的会众自首,并悬赏重金,购买起义领导人的首级。但是,起义仍然按计划进行。李辉首先进入新宁城,准备内应。但因走漏风声,新宁知县李博张榜通缉,派兵捉拿。雷再浩迫于压力,率领部众在黄背峒和滑溪一带提前起义。
10月20日,在李博指挥下,江忠源和盐法道杨炳垄率领两千名乡勇,分路围攻黄背峒,迫使雷再浩的会军转移到广西全州的庄塘,与全州棒棒会首领李世德所部会合,恢复了元气。江忠源率领部队据守要隘,切断起义军的供应,并向当局建议,湖南和广西进行联合作战。此后,清军对起义军的作战,基本上按照他的提议进行。
江忠源率领团勇,屡次击退起义军的进攻。雷再浩对他恨之入骨,扬言抓到江忠源,要把他生吞活剥。江忠源的母亲听到消息,召唤他回家避祸。江忠源笑着对来人说:“毛贼怎能害到我!”不过,他不愿让母亲担心,便回到新宁县城,协助官员守备。
雷再浩认为在广西很难站住脚,率部进攻侯家寨,打算攻取新宁,遭到江忠源所部顽强阻击,未能成功。
一天夜里,县城接到报告,说起义军已经杀到。城内居民惊扰,江忠源睡在县衙里,安稳不动。不一会,他部下的团丁抓到起义军的两名间谍,绑来见他。知县要把间谍关进监狱。江忠源说:“不可!现在人心浮动,惊惶失措。只有立刻将他们处死,才能警示乱民。否则会另生变故。”李知县听从了江忠源的意见,城内人心才安定下来。
这时,长宝道杨炳垄和总兵英俊奉令来到新宁镇压起义军,打算调镇箪兵来增援。江忠源极力反对。他的意思是,对付这一点起义军,不值得兴师动众。他还说,外来的兵将不可靠,如果小有所失,雷再浩的势力会更加强盛。
杨炳堃逼问江忠源:“你能独自担此重任吗?”
江忠源回答:“能!”
杨炳垄不再言语。江忠源回到住处,上书论述调兵之难,以及对付雷再浩的容易。他把自己的规划说得十分明白,于是大家再也不提请求援兵之事。
雷再浩打算转移到全州、兴安和城步三县交界的五排地区,据险固守。起义军分为两支队伍。雷再浩率领所部与全州人萧立三的瑶族武装会合,于lO月30日攻克瓜岭,进占五排,在周边的军事要地分兵驻扎。11月3日,雷再浩所部在小池大败广西清军,击毙千总刘春林和外委陈国熊,以及四十多名兵丁。李世德所部起义军,则于11月9日在邓家冲被江忠源所部击败,李世德自尽。
雷再浩收拾余部,放弃五排,向广西境内转移,于lO月19日抵达火把市,突然与清军遭遇,鏖战多时,击毙清军守备李廷扬以下八十多人。但是,雷再浩的部队仍然无法在广西立足,只得再度进兵新宁,于11月29日黎明从黄瓜冲发起两路猛攻,进驻深冲峒,迫使驻防清军退守石田。
雷再浩打算在八峒地区长期固守。杨炳堃和总兵英俊又担心了,认为八峒地势险恶,要打攻坚战,恐怕兵员不够,必须就地征兵。江忠源对他们说:“二位大可不必征兵,只要依靠乡勇,直捣匪巢,就能平定事端了。”
江忠源请官府知会广西清军会攻,自己督率团丁,四面围逼,截断了起义军出兵的道路。起义军得不到食物,人心浮动。江忠源派本县的书生蒋启华,去劝诱起义军将领陈新进和李尚开投降。蒋启华密授机宜,让这两个叛徒力劝雷再浩放弃八峒,趁着武冈清军兵力空虚,率部北进,攻取武冈。
雷再浩上了江忠源的当,于12月3日率领一千多名部众,向毛安转移。江忠源已经率领一千多名兵勇在这里预设埋伏,对起义军发起突袭,重创雷再浩所部。陈新进和李尚开趁机内应,将雷再浩捆绑起来,送到江忠源的军营。
第二天,江忠源命令部队搜山,将李辉抓捕。当时起义军还有一千多人,江忠源要求官府将其中勇猛多谋者处死。杨炳堃不同意,只杀了几个人,其余一律释放。江忠源叹息道:“乱民知道官府会息事宁人,不会慑于官兵军威,还会东山再起!”不出几年,江忠源的话果然应验,新宁又发生了李沅发的起义,影响湖南和广西,激发了广西的会党起义。
在江忠源还没有抓到雷再浩的时候,杨炳垄曾悬赏一万两银子购买雷再浩的人头。江忠源得到这笔赏金,用于修葺新宁城。
1848年1月,湖南官府将雷再浩和李辉在长沙处死。
从此以后,江忠源在湖南博得了通晓军事的声名。湖广总督裕泰将他的战功上报清廷,清廷赏给他一顶蓝翎顶戴,任命他为知县。
1849年,清廷将江忠源拣发浙江。短短三年,江忠源在建功立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过,这和他日后升迁的速度比起来,简直就算不了什么。从1851年开始,江忠源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由一个七品小官,靠着战功,跨越了许多人一辈子也爬不上去的十个台阶,成为清廷的二品大员,令满朝文武瞠目结舌,也令湖南的读书人个个心痒,争相效仿。在这种意义上,江忠源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榜样。
但是,在1847年,江忠源刚刚步人官场的时候,并没有幻想以后的飞黄腾达,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做好一个知县。
4
1849年,江忠源奉派来到浙江。当时的浙江巡抚是吴文镕,听说江忠源是个贤才,遇到难办的差事,都交给他去办理。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