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分類: 图书,少儿,儿童文学,名著少儿读本,
作者: (俄)契诃夫著,沈念驹译
出 版 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425346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为“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之一,收录了契诃夫的十二个中短篇小说,都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书中以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从中可以看出契诃夫创作思想发展的脉络,越到后来,思想越深刻。这些作品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如《万卡》、《苦闷》;有的写出了小人物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如《小官吏之死》、《胖子和瘦子》;有的鞭笞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如《变色龙》;有的刻画了专制制度卫道士的嘴脸,如《普里什别叶夫中士》;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如《套中人》;有的针砭了追求虚荣、庸俗无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学如《跳来跳去的女人》、《挂在脖子上的安娜》;有的揭示了专制制度下阴森可怕的俄国社会现状,如《六号病房》;有的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从而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如《话说爱情》、《没出嫁的新娘》。
内容简介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契河夫的短篇小说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鲁迅、赵景深、郑振锋等许多文学大家都曾翻译过他的作品;经典名篇《万卡》、《变色龙》、《套中人》等在我国家喻户晓,并入选学生课本;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其短篇小说指定为学生必读作品。
契河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目录
跳来跳去的女人
小官吏之死
胖子和瘦子
变色龙
普里什别叶夫中士
苦闷
万卡
六号病房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
套中人
话说爱情
没出嫁的新娘
书摘插图
跳来跳去的女人
一
奥尔加伊凡诺夫娜的婚礼上,她所有的朋友和要好的熟人都到了。
“你们瞧瞧他:他身上还有点儿气质,是吗?”她朝丈夫那边点点头说,仿佛想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嫁给这么一个普普通通、极其平凡、一点也不起眼的人。
她的丈夫奥西普斯捷潘诺维奇德莫夫是个医生,享有九等文官的头衔。他在两所医院里做事:在一所任兼职住院医师,在另一所任病理解剖员。每天从上午九点到中午他接待病人、在自己诊所看病,下午则乘有轨马车到另一所医院,在那里解剖已死的病人。他靠私人行医的收入堪称微薄,一年大约五百卢布。这就是他的全部情况。关于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过奥尔加伊凡诺夫娜,还有她的朋友和所有要好的熟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色之处,也小有名气。已经有所声望,被当做名流看待,或者有的人即使尚未出名,也是前程远大。一位话剧院的演员,是位早已得到公认的大天才、一个风度翩翩、天资聪明和态度谦恭的人物,还是个出色的朗诵演员,教过奥尔加伊凡诺夫娜朗诵:一位歌剧演唱家,是个心地善良的胖子,曾经叹着气对奥尔加伊凡诺夫娜说她自己毁了自己:如果她不懒惰,并且能把握自己,她会成为一名杰出的女歌手:接下来是几位画家。为首的是里亚鲍夫斯基,一位风俗画家、动物造型画家和风景画家,一个非常英俊、长有浅色头发的年轻人,大约二十五岁,在画展上已经取得成功,最近一幅画以五百卢布的价卖出;他为奥尔加伊凡诺夫娜修改过画稿,说她可能会有所成就;再接下来是个大提琴演奏家。他演奏起来琴声如泣如诉,坦率地承认自己所认识的女人中只有奥尔加伊凡诺夫娜会伴奏:然后是一位文学家,年纪轻轻却已负盛名,写过中篇小说、话剧和短篇小说。还有谁呢?对了,还有瓦西里瓦西里依奇,一位老爷、地主、初识门径的业余插图画家,也为书页的首尾画画花饰,他对于古老的俄罗斯风格和壮士诗及民间歌谣的韵味有强烈的感受;他在纸张、瓷器和熏黑的盘子上创造了名不虚传的奇迹。
这群艺术界人士自由自在,被命运宠娇了,他们尽管态度和蔼、谦恭有礼,但是只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想到有医生这个行当,在他们眼里,德莫夫这个姓氏叫起来跟西多罗夫或塔拉索夫没有什么两样,德莫夫在他们中间似乎是局外人、多余人和小孩子,虽然他身高体大。他身上那件燕尾服仿佛不是他自己的,那蓬胡子也仿佛是地主管家的胡子。不过,如果他是一个作家,他们或许会说他胡子像左拉。
话剧演员对奥尔加伊凡诺夫娜说,她那一头亚麻色头发和一身婚装,使她很像春日缀满柔和白花的一棵亭亭玉立的樱桃树。
“别说了,您听我说!”奥尔加伊凡诺夫娜抓起他的手对他说。“这件事是怎么会突然发生的呢?您听我说,听我说……应当告诉您,家父和德莫夫在同一所医院工作。当可怜的家父生病的时候,德莫夫整日整夜地在他的病床边守了几天。多大的自我牺牲呀!您听着,里亚鲍夫斯基……还有您,作家,也听着,有趣得很呢。你们都靠近一些。多大的自我牺牲和真诚的同情呀!我也整宿整宿地不睡觉,坐在家父身边,突然间——这不,年轻小伙子的善心取得了胜利!我的德莫夫狂热地堕入了爱河。是的,命运常常是如此奇妙。就这样,家父故世以后他有时常来看我,在街头和我见面,于是某一天晚上——啪的一下!——他向我求婚了……真是意想不到……我哭了整整一宿,自己也没命地堕人了情网。就这么着,你们都看到了,我做了他的太太。可不是吗?他身上有着某种有强劲、壮实、像熊一样的力量。现在他脸部的四分之三面向我们这一边,光线不大照得到,等他转过脸来,你们瞧瞧他的前额。里亚鲍夫斯基,您对这个前额有什么可说的?德莫夫,我们说你来着!”她向丈夫喊道,“过来。把你真诚的手伸给里亚鲍夫斯基……对,就这样。你们做朋友吧。”
德莫夫露出善意和天真的笑容向里亚鲍夫斯基伸出手去,说道:“非常高兴。和我一起毕业的也有个里亚鲍夫斯基。该不是您的亲戚吧?”
二
奥尔加伊凡诺夫娜二十二岁,德莫夫三十一岁。婚后他们日子过得挺不错。奥尔加伊凡诺夫娜将客厅的四壁挂满了自己画的和别人画的画稿,有的装框,有的不装框:又用中国雨伞、画框、各色布片、小刀、半身雕像、照片把钢琴和家具旁边的空间装点起来,布置得满满当当,又很美观……她在餐室的墙上贴满了民间木版画,挂上了树皮鞋和镰刀,墙角里放上割草大镰刀和耙子,于是一种俄罗斯风味就在餐室里油然而生了。为了使卧室像山洞,她把墙壁和天花板蒙上一层深色呢子,床的上方挂上一盏威尼斯灯,房门口则放置一具手执斧钺的人像。人人都认为新婚夫妇有一个非常温馨的小家。
奥尔加伊凡诺夫娜每天十一点左右起床。然后弹一会儿琴,或者,如果遇上晴朗天气,就画画油画。接着在快一点钟时就乘车去找自己的裁缝。由于她和德莫夫手头相当拮据,只能勉强维持,所以为了在人前出现时总有新装或让自己的装束使人赏心悦目,她和她的裁缝就得煞费苦心耍点花招。经常有这样的事:由一件染过的旧衣服、一块一文不值的透花纱、一块花边、一块长毛绒和一块绸料简直会产生出一个奇迹,成了一件叫人赞叹不绝的东西,那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理想。从裁缝铺出来后,奥尔加伊凡诺夫娜通常去看一个熟悉的女演员,听听剧院新闻,顺便张罗一下某部新剧首演或某次专场纪念演出的门票。从女演员家出来后需要去一个画家的画室或画展,然后去看望某位名流——邀请他登门做客或者回拜,或者只是去聊聊闲天。
所到之处人们对她都愉快友好相迎,说她漂亮、可爱,这样的女人难得一见……那些被她称为名流和伟人的人,都把她当做自己人或可与平起平坐的人那样接待,异口同声向她预言,说凭她的天分、品位和智慧,只要专心致志,她一定会大有作为。她唱歌、弹琴、画彩色画、做泥塑、参加业余演出,不过这一切她不是随意为之,而是体现了一种天分;不管做彩灯、化妆或者为哪一个人打领结——处处都会体现出她不同凡响的艺术品位和优雅温馨的情趣。然而无论她的才干表现在哪个方面,都不如她的一种才能那样鲜明:她善于和名人迅速结识,并且直截了当立即成为知交。只要有人即使稍有名气并使人说到自己,她就已经和他认识,当天就成为朋友,并且请他来家做客。每次结识新交对她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喜事。她仰慕名人,为他们感到自豪,每夜在梦中见到他们。她渴望结识名人,而且这种渴望永难消解。旧的走了、被遗忘了,又有新的走来接替;但是即使对这些新来的,她又很快习以为常了,失去了兴趣,于是开始贪婪地寻找一茬茬新的伟人,寻到了又再寻找。为什么呢?
四点多钟,她在家里和丈夫一起进午餐。他的朴实、健全的思维和好心肠使她深受感动,欣喜若狂。有时她跳起来,激动地拥抱他的脑袋,在上面印遍她的热吻。
“德莫夫,你是个聪明、高尚的人,”她说道,“但是你有个至关重要的缺点。你对艺术毫无兴趣。你对音乐和绘画取否定态度。”
“我不懂,”他温和地说,“我一辈子搞的都是自然科学和医学,顾不上关心艺术。”
“这可糟糕透了,德莫夫!”
“那为什么呢?你认识的那些人不懂自然科学,也不懂医学,可你并没有打算就此责怪他们呀。每个人都各有所好。我不懂绘画和歌剧,但我这样想:如果一些聪明人将毕生奉献给这些事,另一些聪明人为此而支付大把大把的钱,那么这就表明这些东西是为人所需的。我不懂,但是不懂并不意味着否定。”
“让我握握你真诚的手!”
餐后奥尔加伊凡诺夫娜去看望熟人,然后去看戏或听音乐会,回家已是后半夜了。每天就这么过去。
每逢星期三她家里常举行家庭晚会。在这些晚会上,女主人和客人们既不打牌也不跳舞,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打发时光。话剧院的那位演员朗诵,歌手唱歌,画家们在纪念册上作画,奥尔加伊凡诺夫娜有许多纪念册;大提琴手演奏曲子:女主人本人也作画、作泥塑、唱歌和伴奏。在朗诵、奏乐和歌唱的间歇就谈论与争论文学、戏剧和绘画等问题。没有女宾,因为奥尔加伊凡诺夫娜认为除了女演员和她的裁缝,所有的女人都枯燥乏味、俗不可耐。没有一次晚会在进行过程中不发生这样的事:每当门铃响起时,女主人就会颤然一怔,脸上露出胜利的神色说道:“是他!”这个“他”指的就是应邀而至的某位新名流。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