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坐标——大家卷《永远的温情》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中国散文学会编
出 版 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20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596345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永远的温情》抒写浩然之气,评说大家风骨,带你感悟大家风范。论做人,讲故事。元气淋漓,真情永在。
目录
一点点认识
记辜鸿铭
我的一位音乐教师
一点点认识
梁启超的一次演讲
胡博士
人间随处有乘除
文章与前额并高
难忘怀的一杯酒
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
读张爱玲
元气淋漓
回忆蔡元培先生
元气淋漓的傅孟真
诤友
刚正不阿
回忆陈寅恪先生
顾准与《顾准日记》
常书鸿先生
俞平伯的风骨
大学者与“土包子”
清华校长罗家伦
觅渡,觅渡,渡何处?
张居正用人之道
顾颉刚
永远的温情
梅兰芳的为人
回忆吴昌硕
永在的温情
我与老舍
忆白石老人
写《围城》的钱锺书
启功先生二三事
曹禺先生追思
闻一多先生上课
名师
笑声泪痕
这颗心燃烧了一百年
赵元任夫妇二三事
无言的诉说
林徽因在李庄
书摘插图
记辜鸿铭
民国十年十月十三夜,我的老同学王彦祖先生请法国汉学家戴弥微(Mon.Demieville)在他家中吃饭,陪客的有辜鸿铭先生,法国的口先生、徐墀先生,和我;还有几位,我记不得了。这一晚的谈话,我的日记里留有一个简单的记载,今天我翻看旧日记,想起辜鸿铭的死,想起那晚上的主人王彦祖也死了,想起十三年之中,人事变迁的迅速,我心里颇有不少的感触,所以我根据我的旧日记,用记忆来补充他,写成这篇辜鸿铭的回忆。
辜鸿铭是向来反对我的主张的,曾经用英文在杂志上驳我;有一次,为了我在《每周评论》上写的一段短文,他竟对我说,要在法庭控告我。然而在见面时,他对我总很客气。
这一晚,他先到了王家,两位法国客人也到了;我进来和他握手时,他对那两位外国客人说:Here comes my learned enemy,大家都笑了。
入座之后,戴弥微的左边是辜鸿铭,右边是徐墀。大家正在喝酒吃菜,忽然辜鸿铭用手在戴弥微的背上一拍,说:“先生,你可要小心!”戴先生吓了一跳,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坐在辜疯子和徐癫子的中间!”大家听了,哄堂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Cranky Hsu”和“Crazy Ku”的两个绰号。
一会儿,他对我说:“去年张少轩(张勋)过生日,我送了他一副对子,上联是‘荷尽已无擎雨盖’,——下联是什么?”我当他是集句的对联,一时想不起好对句,只好问他:“想不出好对句,你对的什么?”他说:“下联是‘菊残犹有傲霜枝”’。我也笑了。
他又问:“你懂得这副对子的意思吗?”我说:“‘菊残犹有傲霜枝’当然是张大帅和你老先生的辫子了。‘擎雨盖’是什么呢?”他说:“是清朝的大帽。”我们又大笑。
他在席上大讲他最得意的安福国会选举时他卖票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听他亲口讲过好几次了,每回他总添上一点新花样,这也是老年人说往事的普通毛病。
安福系当权时,颁布了一个新的国会选举法,其中有一部分的参议员,是须由一种中央通儒院票选的,凡国立大学教授,凡在国外大学得学位的,都有选举权。于是对于许多留学生之获有学士、硕士、博士文凭的,都有人来兜买。本人不必到场,自有人拿文凭去登记投票。据说当时的市价是每张文凭可卖二百元。兜卖的人拿了文凭去,还可以变化发财。譬如一张文凭上的姓名是wu Ting,第一次可报“武定”,第二次可报“丁武”,第三次可报“吴廷”,第四次可说江浙方音的“丁和”。这样办法,原价二百元的,可以卖八百元了。
辜鸿铭卖票的故事确是很有风趣的。他说:“口口口来运动我投他一票,我说:‘我的文凭早就丢了。”’他说:“谁不认得你老人家?只要你亲自来投票,用不着文凭。”我说:“人家卖两百块钱一票,我老辜至少要卖五百元。”他说:“别人两百,你老人家三百。”我说:“四百块,少一毛钱不来,还得先付现款,不要支票。”他要还价,我叫他滚出去。他只好说:“四百块钱依你老人家。可是投票时务必请你到场。”
“选举的前一天,果然把四百元钞票和选举入场证都带来了,还再三叮嘱我明天务必到场。等他走了,我立刻出门,赶下午的列车到了天津,把四百块钱全部报效在一个姑娘——你们都知道,她的名字叫‘一枝花’——的身上了。两天功夫,钱花光了,我才回北京来。”
“听说我回来了,赶到我家,大骂我无信义。我拿起一根棍子,指着那个留学生小政客,说:‘你瞎了眼睛,敢拿钱来买我!你也配讲信义!你给我滚出去!从今以后,不要再上我门来!’那小子看见我的棍子,真个乖乖的逃出去了。”
说完了这个故事,他回过头来对我说:“你知道,有句俗话:‘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我上回听说的孔教会要我去祭孔子,我编了一首白话诗:‘监生拜孔子,孔子吓一跳。孔会拜孔子,孔子要上吊。’胡先生,我的白话诗好不好?”
一会儿,辜鸿铭指着那两位法国客人大发议论了。他说:“先生们,不要见怪,我要说你们法国人真有点不害羞!怎么把一个文学博士的名誉学位送给先生,你的报上还登出的照片来,坐在一张书桌边,桌上堆着一大堆书,题做《大总统著书之图》!呃,呃,真羞煞人!我老辜向来佩服你们贵国,——La belle France!现在真丢尽了你们的La belle France的脸了!你们要是送我老辜一个文学博士,也还不怎样丢人!可怜的班乐卫先生,他把博士学位送给,呃!”
那两位法国客人听了老辜的话,都很感觉不安,那位口口报的主笔尤其脸红耳赤,他不好不替他的政府辩护一两句。辜鸿铭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他的话,说:
“Monsteur,你别说了。有一个时候,我老辜得意的时候,你每天来看我,我开口说一句话,你就说:‘辜先生,你等一等。’你就连忙摸出铅笔和日记本子来,我说一句,你就记一句,一个字也不肯放过。现在我老辜倒霉了,你的影子也不上门上来了。”
那位法国记者,脸上更红了。我们的主人觉得空气太紧张了,只好提议,大家散坐。
上文说起辜鸿铭有一次要在法庭控告我,这件事我也应该补叙一笔。
在民国八年八月间,我在《每周评论》第三十三期登出了一段《随感录》:
《辜鸿铭》 现在的人看见辜鸿铭拖着辫子,谈着“尊王大义”,一定以为他是向来顽固的。却不知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当他壮年时,衙门里拜万寿。他坐着不动。后来人家谈革命了,他才把辫子留起来。辛亥革命时,他的辫子还没有养全,他带着假发接的辫子,坐着马车乱跑,很出风头。这种心理很可研究。当初他是
“立异以为高”,如今竟是“久假而不归”了。
这段话是高尔谦先生告诉我的,我深信高尔谦先生不说谎话,所以我登在报上。那一期出版的一天,是一个星期日,我在北京西车站同一个朋友吃晚饭。我忽然看见辜鸿铭先生同七八个人也在耶里吃饭。我身边恰好带了一张《每周评论》,我就走过去,把报送给辜先生看。他看了一遍,对我说:“这段记事不很确实。我告诉你浅剪辫子的故事。我的父亲送我出洋时,把我托给一位苏格兰教士,请他照管我。但他对我说:‘现在我完全托了口先生,你什么事都应该听他的话。只有两件事我要叮嘱你:第一,你不可进耶稣教;第二,你不可剪辫子。’我到了苏格兰,跟着我的保护人,住了许多时。每天出门,街上小孩子总跟着我叫喊:‘瞧呵,支那人的猪尾巴!’我想着父亲的教训,忍着侮辱,终不敢剪辫。那个冬天,我的保护人往伦敦去了,有一天晚上我去拜望一个女朋友。这个女朋友很顽皮,她拿起我的辫子来赏玩,说中国人的头发真黑的可爱。我看她的头发也是浅黑的,我就说:‘你要肯赏收,我就把辫子剪下来送给你。’她笑了;我就借了一把剪子,把我的辫子剪下来送了给她。”
“这是我最初剪辫子的故事。可是拜万寿,我从来没有不拜的。”他说时指着同坐的几位老头子,“这几位都是我的老同事。你问他们,我可曾不拜万寿牌位?”
我向他道歉,仍回到我们的桌上。我远远的望见他把我的报纸传给同坐客人看。我们吃完了饭,我因为身边只带了这一份报纸,就走过去向他们讨回那张报纸。大概那班客人说了一些挑拨的话,辜鸿铭站起来,把那张《每周评论》摺成几叠,向衣袋里一插,正色对我说:“密斯忒胡,你在报上毁谤了我,你要在报上向我正式道歉。你若不道歉,我要向法院控告你。”
我忍不住笑了。我说:“辜先生,你说的话是开我玩笑,还是恐吓我?你要是恐吓我,请你先去告状;我要等法院判决了才向你正式道歉。”我说了,点点头,就走了。
后来他并没有实行他的恐吓,大半年后,有一次他见着我,我说:“辜先生,你告我的状子进去了没有?”他正色说:“胡先生,我向来看得起你;可是你那段文章实在写得不好!”
我的一位音乐教师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