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纤维艺术教研档案:第5空间纤维与空间艺术
分類: 图书,艺术,工艺美术,
作者: 施慧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147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1083846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艺术运动中诞生的现代纤维艺术,其革命性的艺术思维方式促进了20世纪的国际艺术发展。进入7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的开拓、以线性特征对空间的改造和重构,以及作品超大体量制作等方面凸显于国际艺坛。80年代,现代纤维艺术运动又呈现向众多艺术领域合流的倾向,其创造性的活力,受到了国际艺坛越来越多的关注。
1919年,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者一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首次将纤维艺术纳入正式的学院教育。今天,随着当代艺术思想和视野的拓展,随着人们对自我生存空间的审视,当代纤维艺术已从一个单项的艺术种类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当代艺术创作载体,成为一个与人的生存世界深刻勾连着的新的艺术领域。
中国美术学院在1986年成立的“万曼壁挂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从事现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与教学的机构。2000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实行工作室制教学,开设了“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逐步形成了我国当代艺术教学中极富特色和具有开创性学术方向的教学研究系统。二十多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在纤维艺术领域内的创作始终处于国内和国际领先的学术地位,长年的第一线教学也使得我们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积累。目前,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当代纤维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材,因此将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整理编辑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当代纤维艺术教研档案》,相信对于全国同类院校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将是一份有益的贡献。
这部教材系列丛书,包括纤维与空间艺术、造型基础与技法、创作教学与练习以及相关的理论文献,形成多层次的、有特色的当代纤维艺术教学研究系统,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造型艺术基础,掌握纤维艺术表现等多样造型艺术手段,从中西方艺术精神融合的角度上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综合性艺术人才。
目录
序
创研
实验、批判与诗一写在“第五空间”展览时
第五工作室的“第五空间”——关于“纤维与空间艺术”的边缘处境
作品
课案
造物造误
图像逻辑与空间思维
析评
以心接物
纤维艺术的当代追求一读“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作品有感
从现代材料艺术到当代艺术
履痕
当代纤维艺术教程思想
万曼壁挂研究所-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大事记(1985——2009)
行影
书摘插图
实验、批判与诗——写在“第五空问”展览时
施慧
1988年10月18日,香港艺术中心的大门外熙攘的人群中,一位东方面容的老人与一位西方面容的中年人带着心定神怡的笑貌并肩合影。老人慈祥、雍容,西便装中套着一件高领毛衣,清清爽爽,一眼就令人感觉亲切。中年人有着斯拉夫人典型的面庞,精干,挺拔,亮色的西装,一副履新而专注的神情,一样地令人感到亲切。香港太挤,很少有人留意他们。他们相视而笑,他们说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只要知晓他们的身份,就可以令吾辈——中国美术学院20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浮想联翩。
老人是林风眠,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的第一任院长,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先驱和创始人。当时他已经是九十岁高龄,居住在香港,来参观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在香港举办的中国现代壁挂艺术展。中年人是一手创立中国美术学院壁挂艺术研究所,并开创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创作新潮的万曼先生。他正带着壁挂艺术研究所的一批作品应邀赴港办展。当时,万曼先生五十多岁。他们之间相差三十多岁,却一样地承担着创造的使命,一样地有着很深的巴黎情结,一样地与中国美术学院紧密相连。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谱系中,他们属于两代人,现在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创造使命使他们已然相知。
从1986年来杭到1987年参加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万曼先生不仅使这所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美术学院认识了新兴的现代壁挂艺术,还带领当时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投身于当代壁挂运动。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的成功不仅让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们认识到一种纤维艺术的新形态,更重要的是在拥有全球新视野的同时,又让大家回溯自己的历史,在传统的源头上去重新展开宏大叙事的创造。这种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价值重建工作,直至今日,都仍然有着意味深长的影响。万曼先生正是带着这个阶段的一批富有创意的纤维艺术作品来香港展出
。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