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研究(第15辑)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现代史(1919-1949),
作者: 张宪文主编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23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889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现为CSsCI来源集刊。创办十余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下,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影响。
本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力争成为海内外民国史研究的窗口与园地。在求实的基础上鼓励创新是本刊的一贯旨趣;文风朴实,论从史出,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引文准确,注释规范又是本刊对来稿的基本要求。
本辑(15辑)主要刊载关于民国社会、宗教、经济、城市研究领域的论文及研究综述文章等共16篇,既有新视阈、新观点,亦有新史料,堪供学界参考。
目录
民国社会研究
“吃茶与国运”——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的茶馆政治与茶馆政治文化
“俯顺舆情”重于“消除迷信”——1936~1937年四川旱灾中政府对拜神祈雨的态度
民国宗教研究
福音与社会的契合:以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与
劳工问题为例
基督教与民国时期的乡村识字运动
民国经济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GDP下降之影响因素研究?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上海铜元危机及其应对——以马路商界联合会为讨论中心
富华贸易公司始末
“有限内迁”与经营扩张——战时大后方的刘鸿生企业(1937~1945)
民国城市研究
南京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及其特点(1865~1937)
“弘我汉京”:民族主义与国民政府的现代都市认知——以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首都观为例
日伪物资统制下南京商人的生存策略
专论
民国初年“救国储金运动”概论
民国时期天津慈善组织变迁论略
研究综述
2008年中国现代史研究综述
民国时期的宗教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史料视窗
一个消失县份的珍贵乡土史料——民国时期《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稿约
书摘插图
民国社会研究
“吃茶与国运”——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的茶馆政治与茶馆政治文化
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的茶馆是一个政治舞台,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的发展和演变。在晚清民国时期,国家日益增强对公共生活的干预,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并对其进行严密管理。茶馆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成为城市改良的主要目标。政府发布了许多关于茶馆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制定都是基于茶馆、茶馆生活、茶馆娱乐对社会有害这样一个观念之上。虽然政府无法将这个无数人赖以为生的行业消灭,但对茶馆进行了强有力的控制。任何茶馆如果违背法规,都会受到严厉惩罚,甚至被政府关闭。当局还竭力把国家意识灌输到公共生活之中,把大众文化引导到政治轨道。政府控制也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精英与民众、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关系。在抗战时期,民族危机给国民党政府一个极好机会,使其能够把触角深入到茶馆这个最基层的公共生活空间。一方面国家运用话语霸权把“吃茶”与“国运”(国家之命运)对立起来,但另一方面又力图把茶馆改造成为政治宣传之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