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哲学的共契

作者: 萌萌学术工作室 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43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808655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解释学中有这样一个类似“谷物”、“秃头”的问题式寓言:“一支溃逃的军队是怎么停下来的?”你不能说哪一个人停下来这支军队就停下来了,也不能说哪几个人、哪些人、哪部分人……但事实上,这支溃逃的军队终归停下来了。一百多年来,被西学笼罩的中国学术,颇有点类似这支“溃逃的军队”,不过方向有点变,“溃逃”变成了“尾随”(“精神在押”?“精神被俘”?)——我们是一支如此“尾随的军队”。于是问题式寓言换成:“一支尾随的军队是怎么停下来的?”“尾随”比“溃逃”更难摆脱“胜利者”强力的震撼。因而长期以来,不知是该问“这支尾随的军队有停下来的意志吗?”——还是该问“这支尾随的军队有停下来的能力吗?”如果连停下来的“意志”都没有,更从何谈起停下来的“能力”?
内容简介
《启示与理性》第四辑“政治与哲学的共契”中就施特劳斯输入中国后的“政治哲学”进行学术探讨,力图在力主法律、制度等倾向于“政治”哲学的一派和试图倚重哲学的政治“哲学”一派间进行整合和互补。同时,一些论文涉及语言哲学、现象学、宗教学等课题,也有较强的学术性。
作者简介
“萌萌学术工作室”,2002年11月,萌萌接替海南大学“外国哲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决定把“外国哲学学科点”对外实体化为“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同时创办了“启示与理性”学术辑刊。 2006年8月12日萌萌去世后,“外国哲学学科点”曾同海大图书馆商议建立“萌萌学术工作室”,作为海南大学应有的一种学术精神形式传承下来。不管结果如何,它已经事实性地存在于外国哲学学科点暨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的教学、科研及对外交流活动中了。 “启示与理性”的继续正是萌萌精神的体现。
目录
编者前言
刘小枫 施特劳斯与启蒙哲学——读施特劳斯早期文稿《柯亨与迈蒙尼德》
程炼 政治义务:从特殊纽带的角度看
程志敏 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抉择
方向 红敌与友——关于施密特与德里达的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
陈家琪 马克思与巴黎公社:特殊性原则的政治行动与普遍性原则的伦理观念
柯小刚 《尼各马可伦理学》道学疏解导论
张文涛 《王制》与古典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与灵魂
魏朝勇 必然与正义——修昔底德《战争志》第I卷的基本问题
贾冬阳 “出离”与“返回”——柏拉图“洞穴比喻”的临界启示
杨晓强 尼采的“苏格拉底问题”
伯纳德特 柏拉图的真作与伪作(郭振华译)——评库珀版柏拉图全集
孙周兴 作为语言哲学的元批判:哈曼与康德
张祥龙 为什么中国书法能成为艺术?——书法美的现象学分析
关子尹 德尔佩的《悲剧性存活》及其对海德格的批评——德氏百岁冥诞纪念
邢滔滔 安瑟伦的《宣讲》第二章
朱刚 从作为本原的存在到前本原的伦理——以本原问题为视角看存在与伦理在勒维纳斯哲学中的位置及其关系
邓晓芒 中西宗教观之比较
奥斯汀 奥斯汀的几例语言分析(陈嘉映译)——奥斯汀的Sense and Sensibilia节译
张芳宁 期待:在幽暗与炫目之间——读解萌萌《为浪漫的宫廷色彩送葬》
陈琳琳 “无论是坠落还是升腾我都没有离开过泥土”
王熙雯 从萌萌对本雅明的语言问题分析中来
张守勇 日记三则:关于给予即被给予之温暖
赵越胜 给萌萌远行三周年
张志扬 “三书前言”序:香客与过客——借《启示与理性》第四辑“政治与哲学的共契”告萌萌在天之灵
萌萌 读蒯因《论何物存在》教案
编者后记
书摘插图
刘小枫 施特劳斯与启蒙哲学——读施特劳斯早期文稿《柯亨与迈蒙尼德》
施特劳斯是个启蒙哲人——这听起来颇为荒唐,因为,施特劳斯对启蒙哲学的批判彰明较著,坚毅且一以贯之。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如下情形,说施特劳斯是个启蒙哲人就并不荒唐了:哲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启蒙性质的,或者说,哲学天生就是要祛除人的蒙昧状态。如果施特劳斯的确是个哲人,那么他在本质上就是个启蒙者或者首先是个被启蒙者。倘若如此,施特劳斯何以既是启蒙哲人又是坚毅的启蒙哲学批判者?
解决这一矛盾的推论是:西方哲学史思想史上呈现出两种启蒙,一种是真的启蒙,一种是假的启蒙,假的启蒙的真实名称应该是“蛊惑人心”——在《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第三章的结尾,施特劳斯的确说过,现代哲学启蒙的真实名称应该是“蛊惑人心”。通过细读施特劳斯的早期文稿,我发现,早在修习年代,施特劳斯就已经注意到两种启蒙的品质差异。1931年5月4日,施特劳斯在柏林的犹太学学院礼堂作了题为“柯亨与迈蒙尼德”的报告,时年三十二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