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杨祖荣)(二版)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化学,化学原理和方法,
作者: 杨祖荣 主编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2页数: 40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2205211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重点介绍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典型设备。全书包括绪论、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气体吸收、蒸馏、固体干燥及其他分离技术。本次修订对第三章内容做了较大调整。每章均编有适量的例题,章首有“本章学习要求”,章末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工程观点,在阐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计算方法和典型设备,同时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内容简练,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便于自学,引导创新。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化工及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1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1流体基本性质
1.1.1连续介质的假定
1.1.2流体的压缩性
1.1.3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1.1.4质量力与密度
1.1.5压力
1.1.6剪切力与黏度
1.2流体静力学
1.2.1静压力特性
1.2.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3流体动力学
1.3.1流体的流量与流速
1.3.2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1.3.3定态流动系统的质量衡算
1.3.4定态流动系统的机械能衡算
1.4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
1.4.1流体的流动型态
1.4.2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1.5流体流动阻力
1.5.1直管阻力
1.5.2局部阻力
1.5.3流体在管路中的总阻力
1.6管路计算
1.6.1简单管路
1.6.2复杂管路
1.7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7.1测速管
1.7.2孔板流量计
1.7.3文丘里流量计
1.7.4转子流量计
1.8流体输送机械
1.8.1离心泵
1.8.2其他类型化工用泵
1.8.3气体输送机械
思考题
习题
本章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2.1概述
2.1.1非均相物系分离在工业中的应用
2.1.2颗粒与颗粒群的特性
2.2颗粒沉降
2.2.1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过程
2.2.2重力沉降及设备
2.2.3离心沉降及设备
2.3过滤
2.3.1概述
2.3.2过滤基本方程式
2.3.3过滤设备
2.4非均相物系分离过程强化与展望
2.4.1沉降过程的强化
2.4.2过滤过程的强化
2.4.3过滤技术展望
思考题
习题
本章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阅读参考文献(与正文对应)
第3章传热
第4章蒸发
第5章气体吸收
第6章蒸馏
第7章固体干燥
第8章其他分离技术
附录
书摘插图
第1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流体(fluid)是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包括气体和液体。化工生产中所涉及的物料大多为流体,为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常需要将流体物料从一设备输送至另一设备,从上一工序输送至下一工序,流体流动与输送遂成为最普遍的化工单元操作之一。此外,化工生产中所涉及的过程(如传热、传质以及化学反应等)也多是在流体流动条件下进行的,这些过程进行的快慢及效果等均与流体流动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流体流动问题也是研究其他化工单元操作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讨论流体基本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以及流体输送所用的
1.1流体基本性质
1.1.1 连续介质的假定
处于流动状态的物质,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都是由运动的分子所组成。这些分子彼此之间有一定问隙,并且总是处于随机运动状态中。因此,从微观角度来看,流体的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连续的。但在研究流体流动时,人们感兴趣的不是单个分子的微观运动,而是流体的宏观运动。因此,工程上常将流体视为充满所占空间的、由无数彼此间没有间隙的流体质点(或微团)组成的连续介质,这就是流体的连续介质假定(continuum as—sumption)。所谓质点是指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却远大于分子自由程。引入连续介质假定后,流体的物理性质和运动参数均具连续变化特性,从而可以利用基于连续函数的数学工具,从宏观角度研究流体流动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