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到公民——中国的政治参与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德)海贝勒,舒耕德著,张文红译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6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11949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德国科学联合会(DFG)和德国经济合作部共同资助的“关于中国地方参与进程中的政治意识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作者对中国六个省份或经济特区的社区和村庄进行了考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访谈。在大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制度变迁在草根层面上(农村和城市社区)对相关人员(农民、普通市民和地方干部)的意识的影响。本项目共分为两卷,第一卷即本卷致办于中国城市的研究;第三卷致力手农村地区的研究。一本卷从稳定和合法性的角度、从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政治意识的角度,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区的转型及其对地方政府的政权稳定的影响和对全国层面的影响。
目录
总序
前言
引言:本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
三、研究方案
第一章方法论解释
第二章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城市的管理和统治
一、历史上的模式
二、1949年之后的城市社会控制
第三章城市居住区改革的必要性
一、城市居民区的分化
二、从传统的居委会到城市集体的现代模式:社区
第四章社区的组织结构:实例
一、组织结构
二、政策领域
三、党的组织
四、作为社会资本的网络
第五章通过新的社会保障形式重新合法化:社区作为合法性机构
一、社会保障新模式的必要性
二、社区作为新的社会机构
三、谁是社会弱势群体?
四、最低生活保障是城市贫困人口的新的保障制度
第六章政治参与、社会动员和政治意识
一、社区内的参与:政治的抑或社会的?
二、参与的政治层面/近政治层面
三、居委会控制下的职能
四、党的活动
五、在准自治组织中的参与:业主委员会
六、协会和联合会
七、参与的非正式因素
第七章社区的选举和选举过程
一、选举在中国的发展
二、社区内的选举进程
三、对选举和选举形式的态度
四、制度的选举效果
五、为什么要选举?
六、总结:参与是学习过程?
第八章制度的效果:公民权、自治和共同体的形成
第九章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方法论解释
2003年和2004年,我们在沈阳、重庆和深圳三个城市对地方决策者和选自社区的居民进行了定性的询问。同时收集并调查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数据,其中重点在微观层面。微观层面上的数据是借助问卷访谈获得的。在市、区、街道和居委会层面的140名居民和38名干部接受了访谈。城市范围研究的合作伙伴组织是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所,我们和他们一起进行了田野调查。
选择这三个地方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沈阳不仅是一个重工业中心——由于国有企业的关闭或破产以及与此相关的高失业率,沈阳不得不与极大的社会问题作斗争——而且还因为这个城市是城市居民区重组的“典范”;重庆则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重工业中心,它面临着与沈阳相似的问题。正如我们下面还要指出的,这两个城市之间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区别;相反,在深圳要考察的则是——作为先进的经济特区的样板——它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与老工业区完全不同的特殊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