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朱永新著
出 版 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30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4074617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新教育实验——
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
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五大理念: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建理想课堂,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
内容简介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新教育实验自启动以来,显示了其非凡的感召力,至今,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其理论和实践让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让无数教师感动、感奋,进而投身其中。
本书第一辑阐释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精神、学理基础,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六大行动,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教师发展……第二辑是新教育实践的感悟,第三辑是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
本书全面阐释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观点,方法和步骤,展示美好愿景,阐述实践感悟,解答疑难问题,是新教育实验的总结和指导,是教师改变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书。
作者简介
朱永新,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永新是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曾任苏州大学教务处长、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 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20年来,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有关教育的论文200余篇,出版了多本论著。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园地,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对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目录
我们还需要教育理想吗?(代序)
第一辑教育寻梦
第一节走进新教育
新教育是什么?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精神
新教育实验的创新特征
新教育实验的历史渊源
新教育实验的缘起
新教育实验重建设,重行动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第二节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迦
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第三节新教育的四大改变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第四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
师生共写随笔
聆听窗外声音
培养卓越口才
构筑理想课堂
建设数码社区
第五节新教育的儿童课程
晨诵: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
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
暮省:学会反思的生活
童书就这样战胜了电视
一个特别女生的故事
一本童书能够有多大的力量
有这样一群开展“童心悦读”的人
第六节新教育的教师发展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
专业发展共同体:打造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
第七节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四种课堂话语的分析
理想课堂的六个度
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第八节新教育的每月一事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
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
3月,让我们一起去种树!
4月,让我们去踏青!
……
第二辑教育感悟
第三辑教育问答
附录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辑教育寻梦
第一节走进新教育
新教育是什么?
新教育是什么?这是许多人经常问我的问题。
这个问题,80多年前,陈独秀曾经回答过。他说:“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与他同时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也都回答过这个问题。
80年后,新教育是什么?在许多新教育人看来,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却没了;楼房高了,思想却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而这些属于梦想人生价值,新教育坚持了,呼唤了,并且行动了。新教育的理想让人崇高,让人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我对新教育的理解是:新教育其实就是教育的本真,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这是苍南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梁峰为《苍南新教育文丛》撰写的总序里的一段话。
是的,新教育实验的确要求它的参与者对教育和生命怀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激情、期盼与信任。它用不断唤醒人们的方式,滚雪球般地推动着实验的进展。通过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的方式,新教育在各地寻找着“尺码相同的人”,然后,通过授予卓有成效的课程,让这些有梦想有激情的人们获得可见的教育教学成就,成为新教育实验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