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史迹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政治制度史,清、清以前政治,
品牌: 孙建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0844611/9787500844617
·条形码:978750084461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盗墓史迹》讲述了:一部充满悬疑与惊悚的盗墓史,比小说、电视更加震撼,比考古、文献更加生动,悬疑、惊悚,刺激,神秘莫测的帝王龙脉、充满智谋的盗墓与反盗墓较量,各领风骚的十二大风水先生、足以改写封建王朝进程的陵墓选址幺机……这些真实的记录将带你进入一个神秘莫测的奇幻世界。
媒体推荐中国墓葬文化是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又是一段比较隐讳的文化本书作者作为一名从事历史工作的新人,能够将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见解系统成书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何黎萍
《盗墓史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翔实的考证教据、才华横溢的文字介绍,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作者能够以盗墓文化为载体传播对历史的见解,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认识中国历史的新窗口,在充满悬疑的阅读中去感受古代文化,值得肯定。
——北京电视台第八频道“悦读会”栏目编导张源
《盗墓史迹》的故事精彩、文笔生动、数据翔实、引人入胜,赢得了。盗墓迷“自勺喜爱我与广大读者一样期待《盗墓史迹》,能继续给读者奉献盗墓文化的饕瞀大餐。
——图书阅读主编李杰
盗墓题材的图书是这两年兴起的一个热门题材,但是大多教属于泛泛平庸之作,而丰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盗墓史迹》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新京报》读书版编辑,学者张晓波
用专业的眼光写作盗墓图书,用轻松的方式讲解历史文化,孙建华这位“盗墓者”用不一样的思维阐释了盗墓文化所应该具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著名作家,销书《推背图中的历史》作者雾满拦江
编辑推荐白金升级版《盗墓史迹》高调亮相
一部充满悬疑与惊悚的盗墓史,精彩刺激
雄踞排行榜,引领盗墓题材图书飓风高潮
目录
序言:令人发指的盗墓活动
第一编 风水龙脉
堪舆篇:中国帝王陵墓选址的玄机
东方朔抢占汉武帝茂陵风水宝地
梁山的“风水”利阴还是利阳
一支响箭决定的宋代皇陵
十三陵风水为何难保大明昌盛
明孝陵布局状如北斗之谜
朱棣长陵的风水地貌
定陵:最不吉利的吉地
明武宗泰陵金井竟然挖出了泉水
顺治怎样选择清东陵这块“万年宝穴”
雍正不随父葬东陵隐藏了多大的隐情
龙脉篇: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
秦朝一统天下靠霸占周天子墓穴?
秦始皇改地名断“王气”
项羽一把火是否烧掉秦朝龙脉
派人挖了李唐祖坟的隋炀帝
北宋为钉破太原龙脉。火烧水灌太原城
李自成与崇祯互断龙脉便宜了多尔衮
定都南京的六朝短命而亡的玄机
清廷为灭太平天国挖洪秀全祖坟
袁世凯为当皇帝扒掉自己祖坟围墙
龙脉篇外:中国境内有多少条龙脉
人物篇:盗墓史上的十二大风水先生
最灵验的风水先生郭璞
能准确预测到自己死期的牛人
最牛气的风水先生樗里子
100年后让汉室宫殿为自己守灵
最圆滑的风水先生萧吉
拆字骗隋文帝实则预测隋朝灭亡
最没版权意识的风水先生杨筠松
高产家竞创作出观点相左的占卜书
最爱国的风水先生邹宽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奸臣抗金
最短命的风水先生张鬼灵
二十五岁早逝可惜未收门徒
最讲“理”的风水先生朱熹
理学大师大赞北京完美风水格局
最有孝心的风水先生徐善继
为父母找吉穴苦读成为风水大师
最有偏见的风水先生朱颜修
只看阳宅却打死也不测算阴宅
最吃老本的风水先生张宗
沾老祖宗光竞成为明代官方风水师
最丑陋的风水先生管辂
心理比面目更加阴暗的风水先生
官位最高的风水先生刘伯温
大明宰相精准预测到明迁都北京
第二编 盗墓VS反盗墓
盗墓篇:盗墓史上的四次盗墓风潮
汉魏之间:盗墓风潮第一波
盗贼为寻找秘籍光临董仲舒母冢
吕布替董卓找解药竟然挖到咒语
刘表尸体的香气十里之外可闻
卞壶墓开后尸体竟“爪生达背”
曹操为什么高举“薄葬”大旗
书法家钟繇也曾当过“盗墓贼”
高潮的高潮:盗墓贼摇身变为正规军
唐宋时期:盗墓风潮第二波
温韬:装孙子和盗墓两不误
“昭陵六骏”上的裂痕怎么来的?
古今僧人盗墓第一案
宋太祖永昌陵:怎一个“惨”字了得
明清时期:盗墓风潮第三波
皇帝默许下的盗墓活动
乾隆巧立名目“借”楠木
明天启帝派人挖掘金国帝王陵
民国以来:盗墓风潮第四波
斗鸡台盗宝案
清西陵之崇陵盗宝案
土匪再盗东陵
惊动国务院的盗墓大案
中国第一古尸惨遭毒手
楼兰古墓群成为盗墓者的乐园
七次盗墓未遂的郢靖王陵
唐中宗女儿墓挖出11筐三彩骆驼碎片
邯郸战国赵王墓被盗案侦破纪实
汉王刘邦陪葬墓武士俑起获始末
慈禧宝珠流离归国记
心理篇:盗墓者掘墓的动机
盗墓动机一:贪婪之欲
有多少宝藏让盗墓者疯狂
盗墓动机二:特殊需求
董卓盗掘茂陵寻“治哑巴偏方”
盗墓动机三:盗砖取木
乾隆明修十三陵暗盗楠木
盗墓动机四:占用墓圹
抢占前人墓穴用意何在
盗墓动机五:发泄私愤
伍子胥掘墓鞭尸发泄私愤
盗墓动机六:政治惩罚
武则天挖徐敬业祖坟以示惩罚
盗墓动机七:破坏风水
历数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
盗墓动机八:发冢求亲
冥婚风俗为何千年不绝
盗墓动机九:打旱骨桩
埋死人骨骼竞能求风唤雨
……
第三编 重殓厚葬
第四编 丧葬文化
后记:盗墓的危害与客观作用
……[看更多目录]
序言历史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人类足迹,是过去时代古代文明和重大往事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类每一个具体成果、每一个特别事件的还原写真。中国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文明古国,忠于史实的中国史官有敏锐的眼光,有直笔修史的优良品德,有记言修书的好传统。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仅仅26部正史就十分详细地记述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成果和历史瞬间,让后人得以知道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的人类辉煌和发生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人间往事。
中国古代有专门负责文字记录的官员,人们称为史。“史”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之中经常出现,其象形之体,表明是右手持物,意思是作为史官,必须忠实地记录历史。汉学者许慎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史在中国古代,是专门保管、研究和书写的官员,就是所谓持册、持书、写书之人。王国维说:“史字从又,持中,义为持书之人……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官。”
三代以降,直至清代,史官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史书成为仅次于儒经的一类藏书,成为中国历代藏书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历代朝廷之中皇家收藏之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之中居于重要地位的藏书。被历代皇帝奉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十分庞大,可谓汗牛充栋:《二十五史》之中,字数最少的史书是《陈书》,大约20万字。
文摘插图: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起冥婚,是曹操为其早死的儿子曹冲操办的。《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卷20)记载,曹冲“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日:‘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为聘甄氏亡女与合葬,赠骑都尉印绶,命宛侯据子琮奉冲后。”这里,曹操是聘了一名甄姓早死女子给其当做儿媳。
唐朝时,冥婚也广泛存在,这种情况被反映到时人的志怪小说里。唐人载孚《广异志》“王乙”条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王乙的人,有一次从李氏庄门前经过,远远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女孩也看见了他。两人有意,女孩便让婢女传话给王乙,让他晚上到庄上借宿。两人半夜相见,一番缠绵之后,女孩忽然有点心不在焉。
王乙问是怎么了,原来女孩是翻墙来幽会的,翻墙时脚让墙角的爬齿刺破了,疼痛难忍。女孩临走时说:“看来我活不了了,如果你真对我有情,将来到我坟上看看,安慰一下我的灵魂。”后王乙当官东归,经过李氏庄时,听说女孩真的死了,于是私下与当年的婢女去女孩的墓上祭祀,伤心不已。不一会儿,那女孩竟然从墓里出来了,这时,王乙倒地猝死。婢女见到王乙的灵魂与女孩携手进入了坟内,于是两家结为冥婚。
《元史·烈女传一》(卷200)记载,时有东平须城女子杨氏,以孝顺闻名,丈夫郭三去当兵后,她留下来悉心服侍公婆。至元六年(1269年),郭三战死疆场。杨母强行逼闺女改嫁,她誓死不从。丈夫尸骨被送回乡后,公公考虑到儿媳妇,将来必定改嫁,这样儿子在阴间就成了光棍,便打算托人给儿子找一个已死去女子合葬,给他办阴亲。杨氏听说后,更加悲伤,绝食五天,最后上吊死了才得以与丈夫合葬。可见,冥婚在元代民间的影响之深。
后记据史书记载,盗墓这种古老的活动,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盗墓者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先进,盗墓活动越来越猖獗。是什么原因导致盗墓现象经久不衰呢?这是否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此现象,就有专家指出:盗宝现象的猖獗是与中国传统的厚葬习俗密不可分的。
盗墓活动最为普遍的出发点,便是对墓主随葬物品的财产追求。同时,盗墓者一般看重轻便易携而又价值昂贵的金属器,对于大件的陶器有时会因无法从狭窄的盗洞中搬出而进行恶意毁坏。
盗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古墓遭到了巨大破坏,对墓主和墓主后代乃至其家族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因为很多盗墓贼是为发财而盗,值钱的陪葬物,基本上取之殆尽。更有疯狂的盗墓者,连看起来没用的墓材、石头砖瓦等都盗走。而且,盗墓时盗墓贼的心态是不顾一切,疯狂破坏,往往造成被盗古墓面目全非,修复起来异常困难。
二是使大批珍贵文物流失。盗墓贼盗墓不管你曾经是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只要有宝贝,他就盗,越是帝王的陵墓,他们就越疯狂。因为谁都知道帝王的宝贝最多、最好、也最贵,而且最受买家喜爱。目前,很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文物,都是购自盗墓贼或盗墓团伙之手。而且,现在的盗墓集团已经开始产业化,其盗墓技术非常先进,其科技手段并不亚于专业考古机构。不仅如此,这些盗墓贼还往往与富商大贾甚至官场人物相勾结,某些盗墓所得的文物还被用作官员之间的行贿。这些新的因素,使盗墓活动越来越复杂,大批珍贵文物悄无声息地流出中国,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国家。很典型的当属当年慈禧太后陵寝被盗出的无数珍宝,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