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人文经典文库)
分類: 图书,心理学,心理学理论,著名心理学派理论及学说,
品牌: 弗洛伊德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0844786/9787500844785
·条形码:978750084478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人文经典文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讲述了: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反抗,而不屈从于它的人。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痛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人做事无外乎两种原因——成就感和性冲动。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梦的内容根源于愿望。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理智的声音是柔和的,但它在让人听见之前决不会停歇。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
作者简介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终生从事著作和临床治疗。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结”、“性冲动”等概念,认为人类男性天生具有伊底帕斯情结,女性天生具有厄勒克特拉情结。其成就对哲学、心理学、美学甚至社会学,文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
政治学家保尔娄森认为,弗洛伊德“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神学家保尔蒂利希认为他是“所有深层心理学家当中最有深度的一位”。
编辑推荐《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伟大的“精神之父”以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成功更需要超越理性的原动力,需要本能的冲动,非理性的热情。弗洛依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他从研究病人的病理出发,窥探到了人类心灵世界的秘密,表达了人存在的性质,揭示了人的成功除了需要理性的思考、理性的热情以外,更需要超越理性的原动力,需要本能的冲动、非理性的热情。
目录
1.记忆的特性
2.遗忘的本因
3.痛苦的记忆
4.数字和迷信
5.数字与名字
6.我与别人的区别
7.对口误的讨论
8.意识与潜意识
9.无意识的现象
10.压抑的状态
11.悲痛与抑郁
12.理智的判断
13.诙谐的作用
14.心理能量的释放
15.梦的神秘
16.心理感应
17.梦的解释
18.自我和本我
19.暗示与力比多
20.等级区别
21.自我和超我
22.依赖关系
23.认同作用
24.两类本能
25.爱和催眠
26.女性气质
27.成熟女性的心理特质
28.自恋倾向
29.性欲的本能
30.特殊群体
31.原始群体
32.群居本能
33.共同的特性
34.宇宙观的取向
35.科学的回答
36.生活的真正价值
37.宗教与艺术
38.幸福与痛苦
39.对于文明的理解
40.爱的态度
41.良心与内疚
……[看更多目录]
序言弗洛伊德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精神分析大师。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像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是被视为“异类”,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的思想也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歪曲,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唾骂。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狭隘那么虚伪和目光短浅,社会的进步给这位精神病理学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其学说的意义,但他创造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其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和广泛传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心理分析理论的产生和任何学说一样都不是偶然的,无论是荒诞的理论还是科学的学说,都不可能是学者的凭空杜撰,它必然是学者用心观察世界,用心观察现实,脚踏实地地研究具体对象的结果。弗洛伊德以研究病人的病理出发,窥探到了人类心灵世界中的秘密。此可谓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也是使他的理论赢得世人瞩目的原因,尽管也有人把他贬为一文不值,甚至把他说成是写淫秽作品的下流作家,但他随即拥有了众多的读者和崇拜者;心理分析成为了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最重要的派别。
文摘1.记忆的特性
在《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月刊》杂志上发表的第二篇文章中,我对记忆活动本质做了不同寻常的解释。我从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开始讨论,这个事实便是:人们童年早期保留下来的记忆似乎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东西。另一方面,成年的记忆印象中,没有任何线索能够说明这些早期的记忆,哪些是重要的及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的。或许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因为众所周知,记忆对提供给它的印象,具有选择性——童年时期的这种选择性的规则,与智力成熟时期的选择性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对此,仔细研究表明,这种假设是没有必要的。这些琐碎的记忆似乎存在一个移置过程:这些内容是对另一些重要的记忆内容的替代,或是这些内容的再现。这些重要的记忆印象,可以通过精神分析的方式来发现,但是存在一种对抗力量,使它们不能直接地表现出来。这些不重要的记忆,不仅对它保留的印象负责,而且还要对其内容和联想到的另一些被压抑起来的重要的东西的联系负责,因此,我们将这种记忆称之为掩蔽性记忆。
在我提到的这篇文章中,我仅仅点到这种掩蔽性记忆,但对它和其内容之间的关系未做深入的探讨,文中曾举例对此予以较详细的说明,我特别强调了掩蔽性记忆和它掩蔽的内容在时间顺序上的特殊性。在那个例子中,掩蔽记忆的内容是童年最早期的记忆,那些心理经验却被这种记忆内容所取代,被保留在潜意识之中,然后又在人们生活中表现出来,我将这种替代称之为倒摄性或退行性移置。另一种移置与此相反,其表现更为常见:现在形成的不重要的记忆印象是掩蔽性记忆,这种记忆与被压抑的、不能直接表现出来的早期的经验相联系。这种掩蔽记忆叫前推性或前行性移置,关键是,被掩蔽的内容在时间上是靠前的。最后,还有第三种可能性,这种掩蔽记忆,不仅通过其内容来掩蔽,而且也通过时间的持续性来掩蔽,这种掩蔽记忆叫同时性掩蔽记忆或接近性掩蔽记忆。
在我们的记忆中,这种掩蔽记忆到底占多大比例,它在我们的神经——思维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等等,像此类重要问题,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并没有予以讨论,在此也不想涉及。我关心的只是专有名词的遗忘和掩蔽性记忆构成之间的共同之处。
初看起来,这两种现象更多地表现出差异性而不是共同性,前者与专有名字相联系;后者与整个记忆印象相联系,早期的现实经历与思想经历相联系。前者表现出明显的记忆功能的失败;后者的这种记忆虽然看来陌生,但对我们却发生着影响。前者表现出暂时的混乱——这个在以前可以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