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十年(1999-2009)
分類: 图书,经济,
品牌: 张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8616669/9787508616667
·条形码:978750861666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马云十年(1999-2009)》讲述了:1999年的春节,马云在杭州的家中,站在桌子后面,连比画带说,向他的同伴进行了一次3个小时的“演讲”。这距离他的上一次“演讲”已过了4年,4年前,他还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老师。做世界前10名的网站,做一流的电子商务,听众们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凭这十几个人,凑来的50万人民币,怕是“打死也没有人相信”。
2009年,阿里巴巴十周年,期间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而马云也已经45岁。他用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十年,改变了全球互联网的格局,创造了电子商务的奇迹,成就了数干万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梦想。《马云十年(1999-2009)》作者多年来一直跟踪采访马云和阿里巴巴,与数十位阿里巴巴的高管、员工以及马云的朋友进行过深度访谈,试图在这本书里对阿里十年的历程进行全景和深层的展示。
《马云十年(1999-2009)》不是人云亦云的马云神话,而是以平实的视角,依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读者娓娓道来那些关于马云与阿里巴巴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简介张刚,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毕业即“转行”,进入《济南时报》,自此开始传媒生涯,期间,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晚报类)、全国消息大赛二等奖。4年后北上,辗转《中国新闻周刊》、《财经时报》、《经济观察报》等媒体,后任商业杂志《中国新时代》执行主编、《中国企业家》总编室主任,《英才》执行主编。现为《环球企业家》专题研究部总监。
媒体推荐马云版的“光荣与梦想”做人,做事,做秀,过去十年间,马云搭建起了庞大的阿里帝国,并构建起了电子商务生态链。此书从时代背景及商业史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独辟蹊径。
——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 唐骏
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年代,马云的成功被赋予了这样的含义:如果马云能成功,那么80%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如果深入了解了马云式成功的时代背景,相信许多人还将深悟时势造英雄的真谛。本书的价值即在于此。
——搜房控股董事长 莫天全
首度将马云及阿里巴巴放在中国经济“黄金十年”以及互联网崛起的大背景中,这里不仅有马云神话,更有作者倾力打造的阿里正史。
——西洋集团董事长 周福仁
编辑推荐《马云十年(1999-2009)》不是一本神话。
“十年以前在我家里跟大家讲了电子商务会存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向全世界宣布怎么看未来十年。”——马云
目录
前言:新危机时代
1 即使跪着活,只要活一天,我们就赢了” 坎坷创业:1999~2000
背景:那个年代
“十八罗汉”创业
“贵人”孙正义
国际化冒险
【人物素描】“老榕”王峻涛
2 “我们必须要赚一块钱” 艰难发展:2001-2002
背景:圆梦时刻
“阿里妈妈”关明生
“一块布,一块钱”
【人物素描】“好人”宫玉国
做不好士兵的人永远当不了将军
3 “让我们共同为她祈祷” 扩张版图:2003~2004
背景:悲喜交加
“非典时刻”
“激情淘宝”
惠特曼的“脚踝”
阿里“嬗变”
【人物素描】“京派男人”杨镭
4 马云写给阿里巴巴员工的道歉信 “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
收购迷雾:2005~2006
背景:冒进之年
把惠特曼“拖下水”
结盟“酋长”
雅虎中国这七年
“中途领养的孩子”
再度南归
【人物素描】“007”李煜耀
2006年是我最痛苦最艰难的一年
5 “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 分享年代:2007-2008
背景:狂热年代
“Dr.Doom”的预言
忽然高调
“马云式”冲顶
“罗汉”归去
淘宝“淘金”
中国雅虎变道
“让我们过冬吧”
【人物素描】悲情吴鹰
冬天的使命
6 尾声:“千年以来一直在忽悠” 2009~
背景:不应退后
“铁娘子”狙击
“阿里帝国”
我的残酷决定
我想今天再忽悠一把
我最想写的是《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
……[看更多目录]
序言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联交所,从不缺乏见证财富神话的机会,当然,还有金融危机对财富以及秩序的扫荡。
2007年1 1月6日,“阿里日”。
“恭贺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上市”——一行醒目的绿色大字定格于大屏幕上。台下,数百名记者在嘈杂声中耐心等待。
终于,神情略显凝重的马云在阿里巴巴高管团队的簇拥下入场,一行人一字排开。立时,镁光灯闪烁,人声鼎沸。
10点钟,阿里巴巴(1688.HK)开始挂牌交易,开盘价每股30港元.较发行价每股13.5港元大涨了122%;收市价为每股39.5港元,比发行价涨出192.6%;全球发售集资总额为131亿港元(约合17亿美元),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
文摘1 即使跪着活,只要活一天,我们就赢了” 坎坷创业:1999~2000
背景:那个年代
1999年1月1日,大多数中国人是在晴好的天气里开始这一天的。当然也有例外,西宁飘着小雪花儿,南中国的重庆、贵阳、南宁、南昌和长沙,是小雨天气。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天的《南方周末》以她惯有的特色面世,这是一份创刊已15年的报纸,对弱势群体、草根阶层充满关怀与同情,这让她在中国2 000多个县城里都有足够的销量。她在新年贺词里写道:“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心事自然会有。当时身在外经贸部网站的马云的心事是:要不要回杭州创业?
实际上,20世纪末的中国,诸多变化正悄然酝酿或萌芽,只不过,身处其中的人们,还不能根据那些渐进式的变化,判断明天会怎样。
那时候,手机开始普及,式样也开始翻新,“大哥大”、“半块砖”(“二哥大”)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但手机还谈不上大众化。
人们还是习惯于腰挎BP机(寻呼机),而且,你可以根据对方名片上的寻呼号码大致判断他的身份,如果后面标记了括号,内写“汉显”,证明此人已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是令那些佩带数字寻呼机的人颇为艳羡的阶层。如果下面一行还有手机号码,可以大致判断此人是个“款儿爷”,不过大款小款还不能确定。
也有不是“款儿爷”而买了手机的,但绝不会把手机号码印在名片上——他们一般只在接到传呼需要回电话时才开机。当时,即便收入还说得过去的市民,也宁愿相信这个说法——“手机买得起,用不起”,因为,每月手机费可能要几百上千不说,光买一张手机卡,也要交上千元的入网费,还要提供固定电话的担保。因为昂贵,电信公司(移动公司正式成立是一年以后的事了)像防贼一样提防着客户。所以,手机跟单位公车一样,需要配发,话费当然也得报销——很多人丝毫不怀疑这一点。
1999年,中国的寻呼机用户达到了7 500万,官方的数据是,自1995年以来,寻呼机用户增加了5400万左右,而经营这一业务的企业也达到了接近峰值的1 700多家。
但是,寻呼机的好年景维持不了太久了。
征兆已现。1998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的UT斯达康CEO吴鹰,其时已经投资数千万发展小灵通了。这个外形酷似手机的通信工具,以“便宜”、“信号差”而著称。不过,用它替代寻呼机,绰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