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界限
分類: 图书,艺术,建筑,建筑艺术理论,
品牌: 王昀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38160765
·条形码:978753816076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空间的界限》是作者从事建筑研究20多年的成果积累,书中从空间角度对建筑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内容涉及广泛。作者比较了东西方在空间模式观念上,在基本空间图式及原型空间的选择上的种种差异,阐述了自己对园林、传统建筑、聚落和当代建筑艺术的理解,同时涉及有关建筑与音乐、建筑与数字、建筑与电影艺术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讨论。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与古人心中的宇宙模式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颐和园的设计布局当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如何将音乐凝固为建筑?密斯的巴塞罗那馆可以怎样“解构”?艺术与革命之间应当如何选择?中国未来的城市将走向何方?作者将建筑的“界限”逐一撕裂,展现出多彩别样的“空间”
作者简介王昀,博士,1985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研究生课程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现 任北京大学副教授 方体空间主持建筑师 《建筑师》、《华中建筑》杂志编委 建筑设计竞赛获奖经历 1993年 日本《新建筑》第20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 1994年 日本《新建筑》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主要建筑作品 善美办公楼门厅增建,60平方米极小城市,石景山财政局培训中心,庐师 山庄,百子湾中学,百子湾幼儿园等 参加展览 2004年64参加“状态中国青年建筑师8人展” 2004年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参展 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参展 翻译和校译出版《聚落探访》、《世界聚落的教示100》、《反建筑史》等建筑专业书籍,同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编辑推荐《空间的界限》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四合院建筑型制的同构关系初探
浅谈“气”与四合院建筑型制的发展
中国古代王城理想模型的潜层结构试析
影响四合院型制发展的思想性因素
浅谈社会民俗对院落式建筑型制的影响
萃锦园园林艺术缀英
颐和园总体布局意义的诠释
论音乐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对应性
音乐中的数和建筑中的数
选择的快乐
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建筑平面中读解密斯的设计概念
“解构”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
一沙一世界,一宅一天国
咖啡·聚落·共同幻想
艺术与革命
关于“前天”、“昨天”、“今天”的三个序言
文人意识支撑造型
方振宁的空间
纪念伟大的建筑家勒·柯布西耶(1887-1965)
历史与现代的共生
日本当代设计为什么能够与世界同步
工业文明的祭坛!?
向聚落学习
风景的经验与意识风景的投射
未来感觉与未来空想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本书中所收集的25篇短文,是我从1981年开始接触建筑学专业以来的一些习得。记得在我读书的1982年前后,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的时候,关心传统建筑并试图从中采集“文脉”和“符号”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当时抱着对中国传统园林和传统建筑在建筑学的意义上究竟该从哪个角度思考的疑问,我曾试着从空间的角度对中国园林进行解读,而写下了最初的小论文——《萃锦园园林艺术缀英》。之后的几年里,我陆续试图对中国延续几千年的院落式建筑型制产生的动力问题,以及其型制背后的思想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时至20世纪8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瞬间被“解构主义建筑”的思潮摧毁,面对思潮的时尚性,以及时尚思潮的短命性的现实,我对于“思潮”的兴趣也烟消云散。从20世纪的90年代至本世纪初,实际上,我个人所关注的问题,大多在聚落的体验,以及其他的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2001年开始到北大任教之后,也伴随着不惑之年的到来,我逐渐感受到建筑问题与人的判断立场和认识观念之间关系的重要,面对同样的对象物,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所进行的判断结果的不同,显现出相同对象物同样能够造成的冲突和界限。而我个人在所经历的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对于建筑和空间问题的判断的界限,估计会在这本小册子中暴露无遗。
文摘插图:
四合院建筑型制的同构关系初探
在四合院建筑型制中,建筑所处的方位有明确的象征性(图1),但关于这象征性本身所传递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讨论得却很少,而这恰是引起我们论题的所在。在这里,我们以寻求同构关系的方法对此问题加以分析、阐述。
一、同构与建筑的意义
建筑本身不单纯是一个视觉形象问题,“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这句名言恰从一个侧面表明:建筑本身有着明显和隐含的意义。譬如在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是宗教和神为主导的时期,此间“基督教的上帝代替了至善和理式,上帝就是智慧、仁爱和最高的美”,因此这时期的建筑便力图描述一种表达上帝的神意。当时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就曾说过:“家里如果是空空洞洞的,那就不会美,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神住在里面。”让我们来看看这时期的圣保罗教堂,其建筑平面采用了拉丁十字形(图2),这种平面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正统的教堂型制,原因就是拉丁十字象征着基督受难。我们发现,这个教堂本身具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这是一个教堂,拉丁十字通过基督受难的事件成为一种表达神意象征物;第二层:这种神意反过来感应出拉丁十字的神意象征。我们注意到第二层意思具有并依据着两个同构的关系:(1)拉丁十字与神意之间的同构;(2)神意与十字形平面教堂之间的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