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禁区(阎连科经典作品)

分類: 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短篇小说,
品牌: 阎连科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5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7001750/9787547001752
·条形码:978754700175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阎连科经典作品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四号禁区》内容简介:鸢孩是一个独自驻守在“四号禁区”的年轻的士兵,陪伴他的只有一只警犬黄黄。他和唯一赖在禁区没有搬家的83岁老人的孙女小菊,既是军民关系,又是暖昧的青年男女的相恋关系。神秘秀丽的山间景色和朴实淳厚的民风让你联想到沈从文的边城,同时,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和令人扼腕惊叹的结尾,又使你唏嘘不已。自然而然地,你会走进阎连科的独特审美意境中去……
作者简介阎连科,著名作家,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情感欲》、《目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为人民服务》、《丁庄梦》、《风雅颂》等8部,中、短篇小说集《年月曰》、《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等10余部,散文、言论集5部;另有《阎连科文集》12卷。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20余次。其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大利、荷兰、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近20种语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2004年退出军界,现供职于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驻校作家。
媒体推荐我非常喜欢阎连科的作品,写得很好。有沉痛感,他写作很有感情。反观有些作家,大概是写多了,故事、文字、情节、语言、技巧、文体都很漂亮,但就是没有感情。
——王安忆
在普遍帮闲化和优孟化的中国当代作家中,阎连科却是一位罕见的例外。
——余杰
他的文字常常被一种强烈的绝望感、苦难意识、生命抗争精神所控制。面对现实,他下手既凶狠,又严厉,并在一种绝境生存的书写中,毫不掩饰地说出一个作家面对基本世界时那种悲凉而荒谬的感受——这种感受。给许多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谢有顺
真正好的作品是经得住冷落。也经得起炒作的。一部作品写得好,媒体怎么帮忙都不过分。但一部作品不好,不是媒体炒作过度,而是它本身经不起炒作。一个作家的作品要经得起各种折腾。
——阎连科
编辑推荐《四号禁区》作者曾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第四届“十月”文学奖,《大校》曾获解放军文艺中篇小说奖。
目录
四号禁区
和平战
中士还乡
和平寓言
大校
寂寞之舞
……[看更多目录]
文摘四号禁区
一
四号封锁区是一条狭长的漫谷,被搁置在如今和平的日子里,日光就总是呈出一些兰草的绿色,气味也淡淡的如一块早雾。都说圆极的太阳,原来扁成一挂白线,从远处朝眼前梳理过来,柔得像林中的一滴水光。然后,那水光渐次地弱减下去,成了一片发亮的草叶,慢慢消退隐没在遥远的山中。此时,下士鸢孩便不得不退下子弹,收起枪来,若有所失地站在阵地的洞前,想又过去了一天,又快该睡了,又要有一天一成不变的日子如期而至。鸢孩一直死心塌地地认为,日子是从他枪膛盖上的缺口中分分秒秒流失的,无论春天或是夏天,或者秋冬,太阳总是永守诺言地在他吃过晚饭之后,大约半个小时从西山消失。在晚饭之后,日落之前的半个小时里,他坐在草地上,持枪瞄着太阳。待太阳终要落下时,勾动一下锁了的扳机,睁开左眼,天色倏然黑将下来,四面山野也突然没了云流鸟叫,绝断成一片寂静,只还有阵地洞沿的那滴水声,轰鸣成白色的炸音,在鸢孩的世界里呜隆开来。鸢孩看了看枪的准星,用袖子擦了枪柄,这时候,他料定有脚步的声音。沉静地听着候着,从山的那边就有了摇晃的脚步声,如秋末被风吹起的带霜的树叶,歪歪仄仄地摆了过来。
他想,她来了。
她果然就来了。
背了一捆夏天砍下、秋天晒干,或者去年砍下、今年晒干的木柴,由远至近地到来。她总是拿着绳子、砍刀,到后山砍下一片湿柴让风吹日晒,背一捆干柴这当儿如期而至。她总是像在夜饭半小时后落日的时光一样,不提早,不误后,在他收枪、验枪和夜幕前的寂静之时,她就悄然来了。
“又拾一捆柴火?”
“你的枪里没有子弹吧。”
“你看你的柴火快要散了。”
“你见天都是这句老话。”
她今年十七。无论哪年初春,你是去屋檐下掀开一个不知何时盖在那儿的瓦片,你都能看见一株冒土的芽儿,那就是她和她的年龄。鸢孩看见她的时候,总想到阵地前沿口崖上有一株野菊,早春冒芽,春天开花,秋天也开,一年两季,黄瘦的瓣儿,只消用手轻轻一碰,扑鼻的香味就缠在手上不散。她就叫小菊,住在禁区边上。其实,是住在禁区以内。当年决定在这儿开山挖洞,修阵地,百姓都依令搬到了山外,只有几位遵着古训死不舍家的老人,被允许暂时留住,但绝不允许他们的儿女住在这儿,更不允许在这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十几年过去,几位老人也都一一过世,只还有小菊的爷爷从七十岁熬到八十三岁,孑然孤身守在原地。部队上曾动员他到山外与子女团聚,八十三坚硬地摇头不语。依着和平年月的一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