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都市·违约

分類: 图书,小说,中国,当代小说,中长篇小说,
品牌: 荆洚晓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47001793/9787547001790
·条形码:978754700179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异都市·违约》内容简介:Specisl City 隐藏在平凡都市下的神秘世界,智慧和力量角逐的火花,燃起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危机和真相。少年求学时,与持唯心论的友人论及:世间是否有鬼。凡他举的所谓灵异事件,我均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
然而事隔十数年,近来,我倒真的遇到一些很难解释的事。
比如今天……
作者简介荆洚晓,男,上世纪70年代中生于恶溪边。被称为国内最硬派奇幻领军人物。初时涂鸦不过自娱,在读者的压逼下,才不断挤出新的小说,谁知无心插柳,这么一路挤下来,数年之后,竟以卖文为生。有《烽火涅磐》、“荆洚晓”系列等长篇,另有多部中短篇在各类杂志上连载。现在为《飞·奇幻世界》、《九州幻想》、《幻想纵横》等一线幻想杂志主要撰稿人,人气颇高。
编辑推荐《异都市·违约》:
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
一句神秘蹊跷的预言
一个迷雾重重的骗局
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5
目录
Chapter 0 引子
Chapter 1 奇人
Chapter 2 相士
Chapter 3 然诺
Chapter 4 立谈中
Chapter 5 在劫
Chapter 6 入局
Chapter 7 正气
Chapter 8 破绽
Chapter 9 山穷水尽疑有路 柳暗花明又一帘
Chapter 10 水落
Chapter 11 卷帘格
Chapter 12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着手写小说,原是没想过以此煳口,但渐渐地竞有了些读者,并且不懈地催迫着我,于是所谓的“烟丝霹雳纯”也就在烟头的明灭里渗了出来。一篇篇地写下去。直至今日,这篇多年前就开始构思的故事也即将付梓,说起来似乎也有点小说的气味了。
当初写这篇《违约》,其实也脱不出“有所思”的范畴。时值书荒,便去翻卢梭的《契约论》,于是引发了我的思考。契约精神与宪政的共存忘、同兴衰,是它强大生命力的本源,但在道德层面上,是否也存在着潜在的契约精神?人与人之间的深浅不同的关系,会否也是一种契约的达成,意味着彼此间的忍让与妥协、付出与关怀呢?
严格来说,如果算上许多花前月下的山盟海誓、面红耳赤后的意气紫霓生,以及儿时的嬉闹,大约世上大部分的人,都体验过背叛与被背叛。那么这是否算是对人与人之间潜在的契约精神的违背呢?
文摘Chapter1奇人
胡仁是一位我从网络上认识多年的朋友,因为彼,此意味相投,虽多年来未曾谋面,但我向来把他当做好兄弟,而没有把他归为习惯意义上的“网友”。
他现在坐在我的客厅里,在我的一再示意下,胖脸上浮现出夸张的痛苦,喝下一杯功夫茶。他放下茶杯后抓起旁边的可乐狂灌,一小瓶可乐在我刚刚摸出一根烟点燃时,胡仁就已经把它喝光了,他一脸害怕地冲我摆手道:“老荆,我不喝你这茶了,我从英国专程跑回来看你,没必要这么折磨我吧?”
我笑道:“这是很好的茶叶,奈何你不会品茶。”
胡仁“嘿嘿”笑道:“不是不会品茶,只是我实在没法享受你这功夫茶,要是你有普洱,我倒想来一杯。”
我也不勉强他,起身把装普洱的茶罐扔给他,问道:“我实在想不通,你为何不远万里专程回国来找我喝茶?”
胡仁起身冲了一杯茶,笑道:“其实也不是专程吧,我的客户有一个基建项目一直没进展,没有合理的解释,所以委托我和他的会计帅采处理一卜。”
我笑道:“那么如此看来,中国人还是诚实的,要是有问题的话,你定然会忙得昏天暗地,哪有空来和我吹牛。”
胡仁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刚想说什么,突然屋里响起“嘀嘀嘀嘀、嘀嘀嘀嘀……”的声音,胡仁一脸鄙夷地道:“某些人老了,连个手机铃声也格外老土。”
我不解地道:“不是你的手机么?”
胡仁一愣,摸出手机看了一下,笑道:“也许是隔壁的手机响了吧,那人怎么调了一个'BB'机的铃声?呵呵。”
我一愣,拍了一下脑袋对胡仁苦笑道:“真的是BB机。”
在书房的某个角落深处,我循着过一会就“嘀”一下的声音,找到了那部传呼机。胡仁一把抢了,在手上抛了抛,老到地笑道:“第一代的'火凤凰',十几年前得两千块才下得来。”
接过胡仁手上的传呼机,上面显示着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这十年来,尽管我始终没有报停,并偶尔给它换换电池,但它从没有响过。在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我和一些极要好的朋友各分西东,从此失去联络,因为当时的传呼台只有电信,所以我得以一直保留着这个传呼机,尽管我知道可能它永远也不会再响了,我也希望它不会响起,我的朋友应该可以如我忘记他们的号码一样忘记我的号码,但我必须让它随时面以响起,在他们不得不记起这个号码的时候。
我拨通了传呼机上那陌生的号码,电话很快就接通了,但对方并没有说话。因为知道这个传呼号码的人,一定是十几年前极好的朋友,所以我耐着性子再问了一次:“请问哪位呼机?”
电话里依然是一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