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志:香碗(云南瑶族文化与民族认同)(云南民族志丛书)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民族文化,
品牌: 黄贵权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3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11129007
·条形码:978781112900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云南民族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瑶族志:香碗(云南瑶族文化与民族认同)》内容简介:“云南民族志”丛书是我院重点项目,该项目的立项研究是发展我院民族学重点学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院科研方向调整后的一项重要成果。民族学是我院的四大重点学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建立了研究机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所。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出版了一批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开展大规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基础上参与撰写了各民族简史、语言简志、自治地方概况、社会历史调查及中国少数民族等五套丛书。以史鉴今,这些史、志一方面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在各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成为今日民族调查、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为中国的民族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推荐《瑶族志:香碗(云南瑶族文化与民族认同)》:云南民族志丛书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节 瑶族概况
第二节 “香碗”释义及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相关理论回顾
第四节 田野过程与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章 香碗与生境、生计
第一节 生境、生计
第二节 香碗与生境、生计
第二章 香碗与人
第一节 瑶族道教概要
第二节 瑶族道教仪式与神圣人的观念
第三节 瑶族医药与“人”观
第三章 香碗与家
第一节 亲属制度
第二节 婚姻交换与婚姻仪式
第三节 香碗与“家”
第四章 香碗与村寨
第一节 历史、亲情、友情与村社的建构
第二节 寨神崇拜与祭寨神仪式
第三节 寨神崇拜与村社政治
第四节 香碗与“村寨”
第五章 香碗与瑶族
第一节 盘王崇拜与盘王香碗
第二节 香碗与瑶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云南民族志”丛书是我院重点项目,该项目的立项研究是发展我院民族学重点学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院科研方向调整后的一项重要成果。
民族学是我院的四大重点学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建立了研究机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所。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出版了一批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开展大规模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基础上参与撰写了各民族简史、语言简志、自治地方概况、社会历史调查及中国少数民族等五套丛书。以史鉴今,这些史、志一方面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在各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成为今日民族调查、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为中国的民族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写史修志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民族调查及研究处于停顿状态,80年代恢复、重建民族学科之后,我们面临学科底子薄弱、学科失去了原来应有的连贯性和知识积累以及对我们自己的知识传统也缺乏继承和梳理的状况,与西方民族学、人类学拉开了距离,处于落后的地位。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就是我们需要“补课”。
文摘插图:
二、“民族认同”理论回顾②
一个民族的成员是怎样认同他们自己的呢?在中国内地,由于受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③的民族定义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民族识别可以用客观的语言和文化特征来决定。比如牙含章提出:“不论在哪个历史发展阶段,要形成一个民族,必须具备斯大林讲的那四个条件(也叫四个特征),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民族的。”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族识别也一直努力向斯大林的民族定义靠拢。林耀华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⑤一文中就说,民族识别的理论根据主要是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特征。并举例说,云南的“土家”和“蒙化”与“罗罗”三个单位在语言上接近,在词汇上有些不同,语法结构完全一致,语言系统也基本相同;“土家”、“蒙化”都保留有族长制、同姓不婚、夫兄弟婚、火葬遗迹、祖先灵台、多神崇拜、巫术等彝族普遍的特点……因此确定二者为一个单位,不能各自成为单一民族,而只是彝族的一个支系。
后记自“云南民族志·瑶族志”课题于2003年10月24日开题以来,五年光阴弹指间就悄然流逝了,唯一留下的,就是这份并未让笔者感到满意的书稿,还有笔者为完成本书而给自己和家人所带来的种种煎熬的记忆。譬如说,为了本书,本应由笔者承担的大量家务劳动,多半都由妻子李秀芬和先母邓氏暖来承担了,笔者本应用于陪同自己儿子的时间也大多被占用了,如此等等。如今,面对这份耗费了笔者那么多时间和心力的书稿,笔者却较少有兴奋的心情,较少有以往那种完成课题之后所产生的成就感,而更多的是忐忑和惶恐。这是因为,笔者深知自己的学术水平有限,很担心本书会贻笑大方,更担心会在不经意间就在什么地方给瑶族和瑶族文化抹了黑。当然,本书的主体毕竟是笔者自己的东西,无论如何,总比那些靠东抄西抄拼凑而成的玩意儿要实在得多。也只有这么想的时候,笔者心里才能够得到些许安慰。总之,即使本书是丑媳妇,也总得要见公婆的,其好坏,就让广大读者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