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总述,
品牌: 金满楼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页码:3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802235427
·条形码:978780223542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内容简介:王朝的兴替,如同潮涨潮落,终究是有始有终。每个王朝兴旺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衰败灭亡时却都是一样的,用四个字来形容便是“内外交困”。清朝的历史是断裂的,晚清七十年是其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发生激烈的碰撞甚至对抗,而其中也不乏妥协与融合。历史并不遥远,《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精心抽取了晚清时期的32个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古老帝国在全球化时代来临前不断挣扎与沉沦的沧桑历程。
作者简介金满楼,原名金松,生于上世纪70年代,江西峡江人,现居上海。历史本科,法学硕士,独立作家和民间研究者。近年来专注于晚清民国史的通俗写作,2007年后陆续出版《晚清帝国回忆录》、《向康熙学习》、《晚清的最后十年》、《大清野史之谜》、《女人当国》等作品。个人主博客:http://blog.ifeng.com/1372516.html。
编辑推荐《这才是晚清:帝国崩溃的三十二个细节》是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奏:马戛尔尼访华的不愉快之旅
一、鸦片战争:林则徐的误判与不对称的战争
二、天京事变:权力再分配,兄弟大火并
三、权力平衡:咸丰临终安排的大漏洞
四、辛酉政变: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和为上策:《中法新约》并非“不败而败”
六、并非偶然:维新变法为何说垮就垮
七、己亥建储:触发事变的宫廷祸端
八、礼仪之争:教会为啥惹人厌
九、勾心斗角:庚子年的外国公使面面观
十、上谕问题: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
十一、非常事件:西摩尔联军强行进京与公使遇戕
十二、使馆之围: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未必成立
十三、趁火打劫:俄国入侵东三省
十四、光怪陆离:义和拳的众生态
十五、丧心病狂:八国联军的杀戮、掠夺与报复
十六、惩办祸首:庚子国变后的替罪羔羊
十七、庚子赔款:一笔难以算清的心酸账
十八、另辟蹊径:从落第秀才到朝鲜监国
十九、财政问题:清末新政是本难念的经
二十、出乎意料:废除科举为何波澜不惊
二十一、半新半旧:清末新政中的机构大调整
二十二、出师不利:炸弹为何扔向宪政考察大臣
二十三、漂洋出海:五大臣向各国取经
二十四、明争暗斗:责任内阁背后的较量
二十五、丁未政潮:好人未必好官
二十六、迷雾重重:光绪真是慈禧谋杀的吗
二十七、时代背影:慈禧太后的一生也不容易
二十八、争权夺利:载沣为何没能挽救清朝
二十九、宪政末路:国会大请愿与皇族内阁
三十、利益纠葛:保路运动不太平
三十一、偶然必然:小排长葬送了大清朝
三十二、政权软化:东南互保与清廷的分崩离析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1775年,马戛尔尼成了英属加勒比地区的总督。同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法国人站在美国人的一边,共同打击英国人。1779年6月,当法国海军上将德斯坦率领25艘战列舰、12艘三桅战舰和6500名士兵出现在格林纳达的海面上时,马戛尔尼只有可怜的24门炮和300名志愿兵迎战。刚一交战,马戛尔尼的兵力就死伤过半,他自己也当了法国人的俘虏。
还算幸运的是,1779年11月英法两国交换战俘,马戛尔尼便回到了伦敦,随后又被派到印度担任马德拉斯总督。任职6年后,马戛尔尼以为印度总督非他莫属,但由于他当时只是爱尔兰的男爵,在大臣们眼里,印度总督的要求对马戛尔尼来说似乎过高了,因此他最终未能如愿。
不过,马戛尔尼随后又有了新任务,国王乔治三世把他派往遥远的中国,去为大英帝国开辟新的市场。马戛尔尼的助手乔治·斯当东,也是长年跟随他的外交老手,如果马戛尔尼发生意外的话,将由乔治·斯当东领导使团去继续完成。值得一提的是,斯当东的13岁儿子,托马斯·斯当东,也跟随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后来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算是此次远航的意外收获吧。
当时船上还有4名中国传教士,李神父、周神父、安神父与王神父,他们在意大利教廷完成学习后搭顺风船回国。因此,小斯当东有了很好的机会学习中文,后来的很多照会文件还都是出自于这位小朋友之手呢。成年后的托马斯·斯当东作为东印度公司的专员长驻在广州(1798——1816年),并用10年的时间翻译了《大清律例》,这也是第一本直接从中文译成英文的著作。后来,托马斯·斯当东不仅成了当时中英关系的专家,而且还是一位知名的汉学家。
面对浩瀚的大海,马戛尔尼意气风发。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沃尔特·雷利爵士就曾说过:“左右商业的人左右世界的财富,因此也就控制了世界。”当时,所有的英国人像下面的歌词一样梦想飞扬:
“统治吧,英国,英国,统治那浩浩的浪波。”
800万英国人既然“统治了大海”,他们也就相信,这次前往中国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后记十年前,我从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历史作家;三年前,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同样没有想到会从事这个职业。不过,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生活的改变总是很快的,从2007年底到现在,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出版了《晚清帝国回忆录》、《女人当国》等5部历史作品,并走上了职业写作的道路。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一直被两种流派所垄断,一种是庙堂史学(历史教科书、公共舆论中不可挑战的历史观等),一种是学报史学(历史学界的学术圈子等)。2006年前后,随着阎崇年、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等专家学者陆续登陆央视《百家讲坛》并一炮打响后,国内掀起了一股“通俗说史、全民读史”的热潮。令人欣慰的是,历史学在走过了漫长的冬季后,终于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的确是件可喜可贺的好事。
与此同时,以网络社区、论坛和博客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历史写作热潮也悄然兴起。以十年砍柴、当年明月、赫连勃勃大王、曹三公子等知名历史写手为代表。这些作者首先将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推出,在获得了极高的网络点击率后出版并成功进入当年畅销书的行列。他们的作品,在图书市场上甚至获得了一般作家难以企及的成功。在这些写手的成功启示下,更多的网络历史写手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并掀起了一股“草根说史”的热潮,目前每年都有很多作品获得出版并得到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