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
分類: 图书,国学,子部,道家,
品牌: 刘庭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08728087
·条形码:978750872808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内容简介:《老子》涵义极丰,意蕴玄远,读者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读去解。如哲学家重其辩证思维,政治家重其理政治国方略,军事家重其韬略思想,伦理家重其做人之道,医药家重其养生原理,等等。
刘庭华之解老,没有采用单角度眼光,而是对《老子》做了综合性的、多角度的解读。他的解读,当然是以学术研究为根基的,但却又并非是纯学理的,而是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一个旨趣,即读老解老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昌盛而从《老子》中汲取智慧,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借用鲁迅的话,就是:发思古之幽情,是为了现在。
作者将此书取名为《弱者之道》,表明他极为重视《老子》中屡出的这个“弱”字,表明他是以这个“弱”字作为主线来考察老子学说的方方面面的。这个书名,不如李零的《人往低处走》那么俗白有味,但一个“弱”字,却更能精准地抓住《老子》的思想特征。
作者简介刘庭华,江西南康市人,1949年生,1968年入伍,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历任班长、文书、排长,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校军衔,中国孙子兵法学会、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和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获第五届全国“五个一工程”论文一等奖和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奖。
专著:《九一八事变研究》、《中国抗日战争论纲》、《中国局部抗战史略》、《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毛泽东军事思想史纵论》和《将帅的隐秘世界》、《谋略通鉴》、《新三十计》等。合著:《中华三经》、《中国抗日战争史》(3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卷本)独创性地提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从“九一八”算起,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三个理论来源等一
人生观:学问首推马克思,做人当如毛泽东
史学观:彰善贬恶述往事,扬上善若水之道德;秉笔直书为良史,持抱朴守拙乃品格。
编辑推荐《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短短五千言,却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无穷智慧
现代人苦苦追求的成功秘诀
不在于一场接一场的讲座
不在于一本又一本的指南
不在于一个接一个地模仿
而在于挖掘五千言所蕴含的宝藏
老子箴言
无为而治
无中生有
祸福相倚
难易相成
上善若水
以德报怨
曲则全枉则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知不足
目录
序
前言
一、老子其人其书
(一)老子与《老子》简介
(二)老子是孔子心目中非常受尊敬的老师,孔子向他请教“礼”
(三)孔子曾多次向老子请教“道”
二、“道法自然”与按科学规律办事
(一)什么是道?“道”的内涵、实质和特点
(二)“无中生有”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概念
(三)“道法自然”与按科学规律办事
三、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与转化
(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宇宙万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
(二)祸福相倚——世间万物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三)万变不离其宗——宇宙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四、“无为而治"与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
(一)无为而治——反对朝令夕改和大搞形象工程
(二)“无为而治”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三)情为民所系——“以百姓之心为心”
五、“不以兵强天下”与建立和谐世界-
(一)反对用战争手段逞强天下,或用于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问题
(二)大小国家都要主动“谦下”,和谐相处
(三)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构想,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模式的思想寄托
六、“不为天下先"——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一)老子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治国平天下理论,提出了以退为进的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二)后发制人的斗争策略和方法
(三)实行后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关键——选拔优秀将帅,应具备不逞强、不激怒、不硬拼和谦虚团结人的德才
(四)后发制人战略策略对中国历代军事思想的影响
(五)后发制人与毛泽东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七、“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与修身为本
(一)私欲乃罪恶之源——“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二)知足常乐,平安是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三)自律是为官之本——“不欲以静,天下自正”
八、“柔弱胜刚强”与立身处世
(一)“柔弱胜刚强”的社会哲学意义
(二)向水学习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守柔、不争、处下
(三)不以自我为中心——反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和逞强、逞能、逞勇
九、大气做人,小细做事
(一)学江海为“百谷之王”
(二)推功揽过,以德报怨的心怀和品格——“能受国之垢,乃天下王”
(三)“毫末”与累土的力量
十、弱者之道——韬光养晦与隐忍待机
(一)老子的弱者之道
(二)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弱者生存发展之道
(三)欲取之,先予之
(四)骄兵必败,哀兵常胜
十一、修道养生与健康长寿
(一)贵身——生命高于一切
(二)养生的最高境界——顺其自然: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三)养神的最佳状态——致虚、守静
(四)三无与四忘记
十二、《老子》与《周易》等文化典籍的历史渊源
(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治之于其未乱”的居安思危思想与“危者使平,易者使倾”的忧患意识
(二)“不以兵强天下”与“师贞”和“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的正义战争观
(三)“战胜,以哀礼处之”与“师出以律”的赏罚严明的建军思想
(四)“以奇用兵”与讲求“师左次,无咎”的灵活用兵战法
(五)“不争而善胜”的“天网恢恢”与“众允”和“大师克”,“相遇”的集中兵力协同作战思想
(六)“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与选拔“能以众正”的将帅的标准条件
(七)“用人之力”与“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的区别主从的瓦解俘虏策略
(八)谦下、不争与“谦,亨,君子有终”
(九)柔弱胜刚强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附录一:《老子》原文、译文与评注
上篇:道经
下篇:德经
附录二:《史记》中有关老子、庄子生平的节录(原文与译文)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老子死去两三千年了,但他的魂仍飘散在人间。这个魂,就是他的思想和学说,都包含在他写的(或后人整理)《老子》一书中。传说老子失意后要去大西北,骑着青牛过函谷关时,关尹喜说,您写点东西留下吧,他便写了五千言,把自己的思想和“化天下”的学说都写了进去,这些内容,也就成了老子的不死之魂。这五千言有三个名称:《道德经》、《老子》、《老子五千文》,一般多称为《老子》。人道是,老子过关,紫气东来,祥瑞也。老子这一写,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部经典,确是我中华民族之祥瑞也。
我对先秦诸子一向抱有浓厚兴致,一喜其思想精致,二喜其文字美,三是因为他们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太大,不读他们的书,没法理解后世的思想和文献,真可谓“不读子,无以言”,而《老子》又是先秦诸子中极重要的一家。我搜罗过不少子部书,其中注老解老之书有十多种。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价》、徐梵澄的《老子臆解》,皆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我认为都是功力甚深、胜义纷出之著,对我初识老子,助益甚大。
最近,我又看到三种注老解老的新作品。一是李零的《人往低处走》,写得精粹、潇洒,《老子》的神髓,被他大量地提纯出来,特别是那个书名,轻易就把老子学说的真谛点出来了。二是王蒙在北京电视台《世纪大讲堂》里讲《老子》,讲得也很漂亮,作家本色,观众爱看。再就是我作序的这本《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著者刘庭华,是军事科学院的一位学者,问学甚勤,根底也厚。
文摘插图:
在外逃的日子里,刘自强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惶惶不可终日。为躲避内心的折磨,他跑到全国多处名山古刹,企图从佛门净地的幽静中得到心中的平静,企图从烟雾缭绕的香火和一掷千金的捐款中得到赎罪。他在湖北武当山捐款以求功德安慰自己,在四川青城山最高峰徘徊,在乐山大佛放生池花4000元买鳖放生……最后,刘自强自己也披上了僧衣,做起了和尚。到2008年初,刘自强身上所带的钱花得越来越少,经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于3月3日晚10时许,身着黄衣“和尚”的刘自强终于来到汉中市汉台区检察院投案自首。
由上可见,放弃、根除贪欲是多么重要!大干世界,物流横行。有的忙于挣钱而长年奔波在外,陷人物欲、色欲之中;有的忙于升官,绞尽脑汁拉选票、送重礼为追逐权力;有的忙于“功名”,而不耻出卖灵魂,干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使心灵蒙受了太多的污垢,使心灵一直处于激荡之中!能谈得上宁静吗?
请问,人生的需求究竟有多少?我有一个朋友40出头就已成为“大款”,上世纪90年代就已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别墅,开上了“宝马”,老婆也换了个更青春、更漂亮的,但天有不测风云,公司投资因股市暴跌,连办公楼都被抵押上去了。最后,年轻漂亮的妻子离他而去,他不得不回到父母住的公寓房住一间上高中时住的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此时,他反而很平静、安宁。他说:“在经历了这场人生的跌宕风波之后,我头脑才真正地清醒,认识到人生一碗饭、一间房,有一个结发夫妻,足矣!”古人说得好:广厦千万间,夜宿六尺床!
后记研读《老子》20余年,我觉得有一点最深刻的体会不能不写下来,即老子之“道”乃弱者之道也!
老子思想的本质是为弱小者、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提出哲学的思路和方法,是弱者战胜强者的有力思想武器。至今我仍没有读过学界泰斗任继愈译注的《老子》,只读过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遗憾。但从樊克宁、朱玲等有关纪念任老的文章中获悉,任老在91岁时第四次注释《老子》中认为《老子》“反映的是弱势群体的声音,最早也最系统地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我研读老子的看法意与任老不谋而合,为此我则足感心慰!
对历史典籍和人物的喜欢,是我的一大癖好。1974年《文物》杂志第11期,发表了根据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掘出土的甲、乙两种抄本的帛书《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释文》(即《道德经》),这是我最早接触《老子》这本书,当时,正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我只是作为鲜奇看看而已,有许多内容还看不懂。1975年9月,我被调入军事科学院从事战争史的研究,当我读到毛泽东在1945年4月一次谈话中,讲到八路军、新四军能够胜利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军事摩擦的经验时说:第一条出自《老子》“不为天下先”,就是要后发制人,不先发制人;第二条出自《左传》“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你打边区,我们就退几十里再说;第三条出自《礼记》“来而不往非礼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做就有理、有利、有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后发制人”确定为保卫祖国安全,巩固国防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首要原则;毛泽东还在不同场合讲:我喜欢老子,因为老子不搞阴谋,搞阳谋,等等。由此引发了我对《老子》的广泛兴趣和溯源研究,在研读了五种不同版本的《道德经》注译本后,我于1998年在《军事历史》杂志发表了《老子军事思想要义与毛泽东后发制人的战略策略》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