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虚拟数据中心(The Green and Virtual Data Center)
分類: 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数据库,
品牌: Greg Schulz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5218278
·条形码:97871152182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Green and Virtual Data Center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传统数据中心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耗电量越来越高,能源成本日渐高涨。利用新兴技术能够实现绿色和高效的虚拟数据中心,支持和维持业务增长,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绿色虚拟数据中心》以此为背景,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IT数据中心的经济和环境问题,介绍了高效绿色数据中心的组成结构,探讨了构建下一代虚拟数据中心时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减少耗电量,如何实现智能和自适应电源管理,如何实现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虚拟化,以及如何构建分层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
《绿色虚拟数据中心》适合IT技术人员、系统架构师、IT架构师、数据中心经理阅读,也可供IT行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公关人员参考。
目录
目录
第1部分绿色IT和绿色鸿沟——现实还是虚拟?
第1章IT数据中心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性3
1.1绿色的多面性——环境与经济方面3
1.2绿色鸿沟在扩大:误导信息、采取行动的机会4
1.3IT数据中心的“绿色”误解和事实6
1.4PCFE趋势、问题、驱动力和相关因素7
1.5填补IT数据中心的绿色鸿沟10
1.5.1能源消费和排放:绿色焦点12
1.5.2EHS和回收:其他绿色焦点14
1.5.3建立一个绿色PCFE策略14
1.6本章小结16
第2章节能和生态环保的数据中心18
2.1电力和冷却挑战18
2.2电力——供应和需求的配送20
2.3确定用电量22
2.4从避免使用能源到提高能源效率23
2.5能源效率激励措施、退款和可替代能源25
2.6PCFE与环境健康和安全标准26
2.7本章小结27
第2部分下一代虚拟数据中心
第3章下一代虚拟数据中心的定义31
3.1为什么要虚拟化数据中心31
3.2整合以外的虚拟化——实现透明性34
3.3虚拟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35
3.3.1基础设施资源管理软件工具37
3.3.2深入了解测量和管理37
3.3.3为技术提供设施和场所38
3.3.4分层服务器和软件38
3.3.5分层存储和存储管理38
3.3.6分层网络和I/O虚拟化39
3.3.7虚拟办公室、台式计算机和工作站39
3.4本章小结39
第4章IT基础设施资源管理41
4.1常见的IRM活动42
4.2(逻辑上和物理上的)数据安全43
4.3虚拟环境下的数据保护和可用性44
4.3.1重建和升级数据保护的时间掌握45
4.3.2技术和方法——虚拟服务器数据保护可选方案45
4.3.3虚拟机的移动和迁移47
4.3.4高可用性47
4.3.5快照47
4.3.6基于代理和无代理的数据保护48
4.3.7基于委托代理的备份49
4.3.8本地和远程的数据复制50
4.3.9存档和数据存储51
4.3.10全面数据保护51
4.4数据保护管理和事件的关联性52
4.5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资源管理54
4.5.1搜索和电子化数据发现54
4.5.2抢救孤立的资源55
4.5.3容量、可用性和性能的计划编制55
4.5.4能源效率和PCFE管理软件56
4.6本章小结57
第5章IT资源的测量、度量指标和管理58
5.1与数据中心相关的指标60
5.2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指标62
5.3性能与活动资源利用率的测量66
5.4容量和闲置资源利用率的测量70
5.5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测量71
5.6各种指标和测量的运用71
5.7度量指标、基准测试和仿真工具的来源72
5.8本章小结73
第3部分建造绿色和虚拟的数据中心的技术
第6章高效的数据中心设施及技术环境77
6.1数据中心的挑战与关键问题77
6.2数据中心的组成80
6.3数据中心电源与能源的管理82
6.3.1备用电力84
6.3.2可替换能源与直流电源85
6.4冷却、HVAC和消防85
6.4.1冷却和HVAC86
6.4.2物理安全性89
6.4.3火灾烟雾的探测与消防89
6.4.4机柜与设备机架92
6.4.5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92
6.5数据中心选址93
6.6目前的与未来的虚拟数据中心93
6.7云计算、外包和管理服务95
6.8数据中心提示和行动97
6.9本章小结98
第7章(物理、虚拟)服务器和软件99
7.1服务器的问题和挑战99
7.2物理服务器的原理104
7.2.1中央处理器106
7.2.2内存和外存108
7.2.3外围设备的I/O连接109
7.2.4机柜、机架和电源109
7.2.5测量和比较服务器性能110
7.3服务器的种类、类别和层次111
7.3.1刀片服务器和刀片中心111
7.3.2虚拟服务器113
7.4机群和网格121
7.5本章小结122
第8章磁盘、磁带、光盘和内存等存储器123
8.1数据存储技术面临的趋势、挑战和问题123
8.2解决与存储相关的PCFE问题125
8.3数据生命周期和存取模式126
8.4利用分层存储技术平衡应用服务和PCFE需求127
8.4.1分层存储系统体系结构128
8.4.2分层存储媒介或设备131
8.4.3智能电源管理和MAID 2.0135
8.4.4利用分层存储平衡PACE以解决PCFE问题136
8.5数据和存储安全138
8.6减少数据足迹的技术及最佳实例138
8.6.1合约和一般数据的存档139
8.6.2(实时和离线)数据的压缩139
8.6.3重复数据删除技术140
8.6.4压缩和重复数据删除等减少数据足迹的综合方法141
8.7未充分利用的存储容量的处理142
8.7.1自动精简配置和空间节约克隆技术142
8.7.2RAID 对PCFE和PACE的影响143
8.8存储器虚拟化——聚合、仿真和迁移145
8.8.1卷管理器和全局命名空间145
8.8.2虚拟化和存储服务145
8.9存储系统能源效率和有效性的比较148
8.10基准测试149
8.11本章小结150
第9章服务器和存储器组网技术151
9.1I/O和网络的需求和挑战151
9.2基本原理和组成153
9.3服务器和存储器的本地和远程分层访问155
9.3.1外设互连总线155
9.3.2局域网、存储器和外设I/O157
9.3.3以太网158
9.3.4光纤通道:1GFC、2GFC、4GFC、8GFC和16GFC159
9.3.5基于以太网的光纤通道159
9.3.6InfiniBand160
9.3.7串行连接SCSI160
9.3.8串行ATA162
9.3.9TCP/IP162
9.4虚拟数据中心的抽象距离163
9.4.1城域网和广域网164
9.4.2广域文件服务和广域应用服务166
9.5虚拟I/O和I/O虚拟化166
9.5.1N_Port_ID虚拟化167
9.5.2刀片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虚拟化的外部特性169
9.5.3汇聚网络170
9.5.4PCI-SIG IOV171
9.5.5汇聚增强型以太网和FCoE172
9.5.6InfiniBand IOV174
9.6虚拟化和管理工具课题174
9.6.1虚拟环境的网络选项175
9.6.2超额开通:不只针对网络176
9.6.3安全176
9.6.4布线和缆线管理177
9.7本章小结178
第4部分学以致用
第10章绿色和虚拟数据中心的组建181
10.1绿色和虚拟数据中心的实现181
10.2解决PCFE和绿色问题的机会183
10.2.1获取和利用激励措施和退款183
10.2.2最佳实例和IRM184
10.2.3度量体系和测量方法的实现188
10.2.4掩盖或转移问题188
10.2.5整合189
10.2.6减少数据足迹190
10.2.7分层服务器、存储器和I/O网络接入192
10.2.8避免使用能源——战术194
10.2.9能源效率——战略194
10.2.10设施的评估和增强195
10.2.11环境健康与安全;电子垃圾;回收、降耗和再利用195
10.3本章小结195
第11章综述与总结197
11.1处于哪个阶段197
11.2何去何从——新兴技术和趋势198
11.3怎样达到目的——最佳实例和技巧199
11.4本章小结与本书总结200
附录A参考资料来源简介203
附录B注意事项一览表205
B.1设施、电力、冷却、占地空间、环境健康与安全205
B.2服务器的各种能源使用方法205
B.3存储器的各种能源使用方法205
B.4数据足迹对降耗的影响206
B.5安全和数据保护207
B.6如何使虚拟化适合现有环境207
B.7台式计算机、ROBO、SMB和SOHO用户207
B.8向厂家或解决方案提供商所提的问题208
B.9通用一览表和注意事项208
附录C术语210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