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打中超,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对的声音看起来更强烈,赞成者似乎也有一些。不论怎样,韦迪上任以来的第一个危机时刻就此到来。它既是一次决策危机,更是一场公关危机。
不过,就在大家以为此事不可逆转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此提案被暂时搁置起来。至少前三轮的联赛,我们看不到国奥的身影。
何以一个看上去冲击力很强的提案突然开始原地踏步呢?是感受到了外界的强力反对,还是自查方案本身存在诸多疑点,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于是选择了停步观望?
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前三轮联赛国奥无法参赛,所谓计分不排名的做法恐怕很难坚持。但方案既已提出,不执行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而微妙之处恰在于此。此时的原地踏步值得我们认真体察。
首先,国奥队应该多打比赛,这个出发点并无问题。冲击2012伦敦奥运会的这支队伍,人员素质和水平本来就令人担忧,如果再不加紧建设,恐怕只能再次给球迷带来失望的结果。不过,启动举国体制,强行把国奥塞进联赛的做法,确实也显得非常冒进。其中的诸多弊端早已被反复论证。所以,方案的推迟启动,就给了决策者进一步完善和修改的时间和空间。
激进的批评家未见得愿意如此轻易的接受我的如此判断。他们一定坚持认为韦迪不过是代表体育总局莅临足协的又一位举国体制的执行者。对此,我不得不提出一点不同意见。
假如韦迪真的是“韦举国”,他完全可以像中国足协他的一些前任那样一意孤行,比如2008年初时把国家队和国奥队一分为二,再比如更早时候的取消升降级,都是令行禁止,不容商讨的。
所以,此时我倒以为事态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节点上,能否妥善处理当前局面,将对中国足球的未来产生远比国奥打中超更深远的影响。
韦迪上任以来,面临的是中国足球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别的不说,连中超是否能准时开战,是否能保持完整都难有定论。再加上足协内部需要整顿,国家队序列需要调整,各路记者需要应对。千头万绪,涌进门来,韦迪纵使对中国足球有足够的了解,也还得费尽心机,更何况他其实是个门外汉。边进入状态,边解决问题,这应该是他最近一个阶段状态的真实写照。
为了能更好的跟外界建立起交流的渠道,他对各路记者都一视同仁,所以,一时间所谓的专访,面对面也就格外的多。可是,让韦迪不能释怀的是,他的这番苦心,似乎并未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在对待“新政”的评论里,他听到了一些自尊心颇受打击的声音,内心深处不胜烦恼。
我想说的是,这其中其实存在着颇多误会。韦迪和媒体之间不过是在为过去十多年中国足球和中国舆论之间形成的对立关系还债。在相互之间早已经失掉了基本的信任之后,大家的关系就一定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而想要化解非一日之寒形成的三尺冰冻,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还有更大的胸怀。
因此在新政暂时停步的当口,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不仅是韦迪的必然选择,也应该成为媒体和舆论的必然选择。
韦迪只有在冷静之中,才能看到自己方案的诸多问题,并应该尽力改正。媒体和舆论也应该给他和他的班子一个思考的过程,避免用简单的急风暴雨做为谏言的唯一方式。
其实,让国奥、国青、国少多打比赛,方法还有很多。以国奥为例,现在建立预备队联赛条件还不成熟,但却完全可以让他们利用联赛两轮之间的时间,经常临时集中,并能够和俱乐部达成共识,打一些具备了相当水平的热身赛。这样既可以满足了国奥的需求,也是为俱乐部解决了周中需要教学比赛调整队员状态的当务之急,可谓一举两得,皆大欢喜。果真如此思量,则现有方案只需进行微调,即可得到有效执行,当真是既化解了公关危机,又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当然,提高国奥队的水平,还要有更多的措施。强化教练队伍,拓宽对外比赛渠道,鼓励俱乐部大胆使用新人,凡此种种不可偏废。
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能以此为契机,逐步拆掉和媒体舆论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围墙,则中国足球又将在崛起之时,获得更好的舆论环境,这才是更加功德无量的成就。
值此时,原地踏步并非积蓄力量之后的继续博弈,而应该成为双方调整心态,达成共赴危局的最好时机。
当年的法国大革命曾经何等轰轰烈烈,但他们所走的弯路更甚于英国,而在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潮之前,大英帝国早已经用相对温和的方式解决了国内同样非常尖锐的矛盾。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并非兵戎相见的暴力方式,才是实现理想的唯一方式,放在中国足球的现今环境里,这就更值得我们警惕。
当事者,岂可盲动。博客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