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掌门人韦迪让国字号球队打联赛的方案成为这些天球迷们关注的焦点,虽然联赛工作会议已经结束,但围绕这个“韦计划”的争论却依然在持续。而且在网上反对者依然占了绝大多数,不少人似乎都以妖魔化“韦计划”为荣,不骂上几句似乎就不解恨,似乎就算不上爱国。总结起来反对意见无非就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韦计划”是政绩足球的产物。这些年来中国足球确实被政绩足球害惨了,球迷们的担心也完全可以理解,作为足协新掌门人的韦迪肯定也清楚这一点。
那么“韦计划”究竟是不是又是在玩政绩足球呢?如果通过实施“韦计划”国字号水平提高了,韦掌门功不可没,当然政绩突出,因此不能说与政绩没有一点关系。但是韦迪作为一个干完这一任期就要退休的老同志来说,政绩肯定不是他的第一选择,真心实意想为中国足球做点实事,有些突破,这才应该是他的最大追求,所以说,“韦计划”应该与以前的政绩足球有根本的区别。把它看成是政绩足球的产物,的确定是有些冤枉。
第二,“韦计划”是在搞复辟倒退。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1988年,中国国字号球队的身影早就出现在职业化前全国联赛赛场。而如今将国奥移植到职业化的中超联赛,几乎就是如民国初年张勋复辟般逆足球发展的潮流而动,是彻头彻尾的开历史的倒车!”
1988年徐根宝曾率国家二队征战过全国联赛这是事实,然而也不能不承认,就是这支国字号球队至今还被不少球迷津津乐道,甚至被誉为史上最强的国奥队。“徐根宝的那支国奥队冲击巴塞罗那奥运会决赛圈。纵向来看,那届国奥队实力最强,成材率最高,加上徐根宝特殊的性格,所以当时这支队伍非常牛气。”虽然他们后来梦断吉隆坡,但是这一届国奥队中培养出了郝海东、范志毅、黎兵、李明、高峰、彭伟国、胡志军等一批中国足球“黄金岁月”的先锋人物。甲A时代最有号召力的球星,几乎都出自这届国奥队。让国字号球队打联赛,不仅不是开历史的倒车,相反正是在借鉴中国足球历史的成功经验!
第三,“韦计划”急功近利会影响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批评者说,“我们要的是中国足球整体上和全方面的发展,而国家队和国奥队只是中国足球的一部分,‘韦计划'思想太狭隘了,没有从全局考虑,没有从足球的规律出发,只抓国字号球队,忽视了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即使这一届国家弄出成绩了,也不能说明中国足球整体就上去了。”
这种观点是对“韦计划”的错误理解。“韦计划”仅仅是针对国字号球队培养提出来,又不是中国足协的整体工作计划。那种认为他重视了国字号球队的培养,就会忽视青少年足球培养的想法,纯粹是片面的,甚至凭空想象出来的,根本站不住脚。
第四,“韦计划”所倡导的举国体制已经过时。“中国的经济总量马上就世界第二了,奥运会、世博会都有了,神六神七神八都不在话下,就别再神经了吧。靠养几支体育特种兵部队,多拿金牌升旗奏歌,来满足国人的强国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种观点道理上是没错。不过“韦计划”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拿金牌升旗奏歌吗?!不仅不是,而且以目前中国足球这破水平,要想在国际赛场上拿金牌升旗奏歌那是绝对不可能!他的用意在于,先在国字号球队身上下点功夫,投点成本,尽快取得一点突破,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球员水平提高了,国足实力就强大了,足球就有观众了,吸引的赞助商就多了,赚的钱当然就多了,投入足球的资金就更多了,普及的程度就更高了,为国足提供的足球人才就更多了,这样国足就更强大了......周而复始,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相反,国足沉沦了,足球在国内就没有观众了,国人就远离足球了,赞助商就少了,赚的钱自然也少了,投入足球的资金就更少了,普及就谈不上了,后备力量更不少了,国足就更加沉沦了......这就是恶性循环,这么年来中国足球就是不断地重复着这种恶性循环!博客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