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袁伟民时代起,历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履历表上,都至少有个亚洲冠军的头衔傍身,除了蔡斌。拿不到冠军就下课,在中国体育圈,尤其是拥有悠久传统的女排领域,可谓是天经地义。然而,排管中心似乎顾虑到所谓的利害关系,曾一度驳回蔡斌的请辞申请,这让蔡少帅在主帅位置上如坐针毡的局面被迫又延续了几个月之久。不比男足的纷争不断,不似男篮的一枝独秀,女排的变革从来都不被允许推倒重来,举国体制之下更是如此。原本打算在2008年奥运玫瑰花开的陈忠和,不曾想在2004年的雅典就意外登顶。于是之后的四年,留给他的任务就剩下用原班人马在主场捍卫荣耀。新老交替问题,也就很自然被丢在一边,进而现在轮到蔡斌品尝苦涩。
谁敢说老帅不能新老交替?谁又能说少帅就能将青年军育培成才?总局高层的惯性思维和功勋教练的功成身退作祟造成了如今女排的惨淡格局。其他三大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尤纳斯的男篮在奥运会上没有给举国体制下的唯成绩论抹黑,但接替者郭士强很快就在亚洲战场上“被颠覆”。缺少了姚明,男篮的整体实力不啻为亚洲一流。一流者,非绝对优势也。长期的内线支柱离去,国字号不得不习惯重新自我轮转,谁又给郭士强足够的磨合时间。
上任之初,无论是蔡斌还是“郭巴”,都得到了一份标的为四年的合同。四年,目标自然就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奥运战略言犹在耳,坚定使用少帅的决心却早已分崩离析。正所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总局相关部门在竞聘上岗的起跑线前运用各种手段劝退了蔡郭的竞争者,唯一候选人的身份让两人备受社会压力。在如今“潜规则说”横行江湖的背景下,这种体制内猫腻更容易被舆论误导。随之,也直接造成两人在变革期间蹑手蹑脚,难以服众。
以往,少帅的最大优势无疑就是与队员们的亲和力和对世界顶级技战术的深度理解能力。蔡斌和郭士强都曾被外派出国考察深造,然而这种脱离本国联赛的跨潮流培训却并不能给国家队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帮助。追求巴西女排的快速多变打法,却忽略了国内主攻实力不足,前排高度欠缺的劣势。着力打造团队篮球准备了近40套战术,却无视球员串联球能力低下,空有宏伟蓝图无处安放。少帅们的第一步走得实在太过着急。
只可惜,此后的第二步却再也不会到来。如今的舆论压力,百倍于十年前,网络上的只字片语不消十分钟便满世界横飞,再坚定的改革理念在媒体的狂轰滥炸之下也有溃于蚁穴的无奈。绝非不容许失败,而是必须有人为失败埋单,每一次失败——中超被K联赛通杀不也引得解散中超的呼声吗?其实,中超本没有错,只是那些无处安放的愤怒的气焰必须找到发泄的出口,仅此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蔡斌还是郭士强,都是这个“观点复制”时代的牺牲品,而他们现在或是未来的继任者们也逃不开这样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