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假球,这一运作模式已成为足球的最大毒瘤。而在欧洲高度发达的足球圈内,甚至已将其由模式上升为产业链,其中黑幕让人心惊。
在早年间的欧洲足球圈内,假球黑哨也不少见,但更多是俱乐部之间的利益互换。
而随着博彩业近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其中的天大利润早就吸引资本的注意。于是以巨额资金先行贿再博彩,从博彩公司赚取更巨额利润的模式大行其道。而伴随着“叶泽云”这个名字的出现,这一模式更被产业化,不仅仅是行贿俱乐部,更甚于收购俱乐部,再进行威压而非利诱的假球勾当,不仅仅以闲家身份从博彩公司赚钱,更甚于自己开博彩公司坐庄赚钱。
从2003年开始,中国商人、旅居法国的叶泽云,让全新的博彩—假球产业链为世人知晓。他的黑手首先伸向比利时足球联赛,先以赞助商形式接触俱乐部,随后又有入股注资乃至全面控股成为俱乐部老板的手腕,得到控制权后便明目张胆地让球队打假球。而2005年夏天在芬超阿里安斯制造的“8比0事件”,更轰动了全欧洲足坛。
叶泽云在2003-2005年的种种操作,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且他的手段过于明显、过于粗暴,连比利时甲级联赛的老板和球员都没法搞定,自然也就难以长久。事实上在博彩-假球产业链中,不少新路正在探索,如博彩公司直接以技术赞助的形式,与俱乐部合作。以商业化最浓的英超为例,上赛季就有1/4的球队赞助商为博彩公司,包括热刺(Masion)、布莱克本(BET24)、阿斯顿维拉(32red.com)、米德尔斯堡(888.com)和西汉姆联(SBOBET)。
当然鼎鼎大名的还是必赢(Bwin),这家公司的标志赫然印在夺得欧洲冠军杯次数最多的两大顶级豪门皇马和AC米兰的球衣上。虽说没有任何证据指出,这些博彩公司能够控制其赞助俱乐部的比赛结果,但开了方便之门,对于博彩-假球的产业链,总归是有好处的。
叶泽云假球案轰动欧洲
“假球哪里都有,法国有,意大利有,比利时当然也有,我难道都要对这一切负责吗?那场0比8?我确实错了,不该让我从比利时带来的那6名球员全部上场,他们确实‘水平不够’。”
——叶泽云的中间人苏雷接受调查时的证词
“我没有向任何人行贿,也没有卷入任何一场假球。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在比利时足坛投资。整个事件中真正的元凶只有一个,就是和我有合作关系的足球经纪人阿拉塔。”
——叶泽云通过在巴黎的律师向《队报》发表声明
叶泽云、米歇尔·叶、Zheyun Ye,无论称谓如何,都指向一个神秘人物,一个40多岁祖籍浙江的中国男子,也是博彩——假球产业链中的代表人物。2005年7月中旬,被他收购的芬超球队阿里安斯在与卫冕冠军哈卡的比赛中0比8落败,制造了轰动全欧洲的假球大案。
“叶泽云”,这个称谓也许并不贴切,这只是由比利时司法机关提供的拼音“Zheyun Ye”的音译,实际名字可能会有出入。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叶泽云拥有一家博彩公司,并以其为据点,操纵比赛以获得暴利的产业模式,已是西方博彩业界的共识。
早在2003-2004赛季,比利时联赛就出现了一个神秘买家——叶泽云。他赞助比利时乙级队吉尔,随即要求球员在下轮比赛中1比3输给安特卫普。吉尔将帅坚决反对,并以5比1大胜,并拒绝了叶泽云的注资。但随后的一两个月内,圣特鲁登的比赛吸收了超出常规近10倍的投注,越来越多的线索表明,叶泽云脱不了干系。
2005年初,叶泽云又与比甲垫底球队利尔斯合作,向俱乐部投入37万欧元,并与其老板签订秘密协议,随后利尔斯至少出现过3场怪异比赛:无论排兵布阵、比赛结果还是博彩网站收到的赌注,都有超乎寻常的迹象。
继比利时联赛之后,叶泽云转战北欧,2005年夏天他收购芬超阿里安斯90%的股份,并在第一时间换教练换球员。换人后首战对哈卡,他就制造出震惊欧洲的0比8惨案。而在赛前,欧洲许多博彩公司都收到大额投注单,押哈卡大比分获胜,导致这些公司损失严重。这场离奇的比分之后,风头上的叶泽云切断了与俱乐部的一切联系,从此再也没露过面。
而就在这半年间,法甲不少球员或经纪人也接到一个带着“比利时口音”的前职业球员的电话,此人往往开出天价,要求其在比赛中“高抬贵脚”。随后的调查表明,此人是名叫苏雷的前比甲、英超球员,而苏雷最终也承认,自己只是叶泽云的傀儡。
随着比利时司法部门调查的深入,关于叶泽云的赌球模式渐渐浮出水面:他也许掌握着一到两家博彩公司,接着通过注资的方式控制俱乐部,此外还通过苏雷充当中间人与各队接触,控制比赛结果,并以巨额资金投注的形式,从其他博彩公司牟取暴利。
“8比0惨案”震惊欧洲
2005年7月7日,芬超第13轮哈卡主场对阵阿里安斯,哈卡为芬超卫冕冠军,但当时仅排名第三,阿里安斯则为冠军热门,上一赛季获得亚军。但比赛却呈一边倒,最终哈卡8比0狂胜。欧洲博彩公司则赔得直吐血,总部在芬兰的Veikkaus博彩公司发言人说,他们在赛前收到了超过8000份大额投注单,全部是押哈卡队两球以上获胜,由于投注单过于集中,他们不得不在比赛前实行紧急封盘。由于这场比赛,叶泽云、苏雷以及博彩公司赌球产业也浮出水面。
“4比0风波”黑手伸向大赛
2005年10月22日,法甲第12轮领头羊里昂客场挑战副班长梅斯,最终4比0大胜。由于一些博彩公司接到的巨额赌注让人生疑,《队报》开始调查,随后爆料称,一名梅斯球员赛前接到一个带着“比利时口音”的前职业球员的电话,开出一场球付给20万欧元的天价,要求他在比赛中暗助一把。但由于当时实力对比来看,里昂客战梅斯4比0也属正常,最终调查不了了之。但媒体坚持将此案与苏雷及叶泽云挂钩,这也是叶泽云将黑手伸向大联赛的开始。
“4比4疑云”染指顶级赛事
2009年4月14日,在欧洲最顶级赛事冠军杯的1/4决赛次回合,切尔西主场对阵利物浦,比赛过程让人不可思议,最终这场疯狂的比赛比分锁定为4比4,但半年后的10月,据《每日邮报》透露,这场比赛不仅存在异常,并涉及到了数额巨大的赌球资金。欧足联也展开调查,由反腐部门负责人德昂特负责,但此事无疾而终。过了几天,《每日邮报》又爆料称,一位中国籍赌客在整场比赛期间累计投注总额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3000万英镑。这其中,莫非又有叶泽云的影子?
美国严令禁止 英国规范合法
其实如何打击博彩—假球产业链,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由于博彩业存在巨大的利润可供攫取,自然给了投机分子可乘之机。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规范甚至杜绝博彩业。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以法律较为健全的美国为例,在1961年便制定了《有线通信法案》,这部法令明文禁止通过电话、网络下注进行体育博彩,而在2006年出台的《非法互联网赌博强制法案》,更是规定若通过位于美国的银行、信用卡和其他金融系统来进行付款的网络博彩,将会被禁止。美国政府希望,可以此为法律基础,杜绝通过离岸网站进行的博彩。但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又日新月异,赌客仍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人无法查到证据。何况美国的这一法案涉嫌违背世贸组织的公平贸易精神,已被多个国家告上法庭,毕竟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博彩是合法产业。
如果说美国的这一做法是堵,英国则采用疏的办法。2004年颁布《赌博法案》,随后又推出放宽博彩法律的白皮书,让在线博彩业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英国又将博彩业与足球界乃至体育界严格监管,禁止两大产业发生利益交换的关联,比如运动员及其家属若参与博彩,将被处于高额罚款直至禁赛终身的惩罚,在这种打击力度下,割断了博彩—假球之间的联系,不失为一种可以借鉴的手法。